点点滴滴话隆中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无法打发时间,便翻阅起老照片,最后目光停留在一张光线很暗的照片上。那是一张灰暗的照片,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的照相技术的原因,二是那天正是中午太阳很强,有些逆光的原因。照片的背景是湖北襄樊,2010年更名为襄阳的古隆中石牌坊。转眼已经是快三十多了,当时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能唤起我记忆的只能在点点滴滴了。靠走马观花的游览,即便是绞尽脑汁也想不起多少东西了,只能想到哪,就写到哪,偶尔还的靠从网络上查询了。
襄阳古老的城墙筑于汉,宋改建砖城,全长7377米。护城河长5060米,为亚洲第一宽护城河。但到襄阳不仅仅是来欣赏古老的城墙和宽广的护城河的,更多的是来凭吊一个历史人物的,那就是诸葛孔明。
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魏晋隐士司马徽,三国名士庞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张继、杜审言,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东方圣人释道安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发生在襄阳。古隆中襄阳就位于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环拱之中。据史书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而名之。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故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17岁随叔父来荆州襄阳投靠刘表,后叔父过世,诸葛亮隐居,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
“古隆中”石牌坊高约六米,长约十米,其建造材料为青石开榫组装而成,依外观形式为柱不出头有楼,四柱三牌楼式。“古隆中”牌坊宽三间,中为中间,两旁为次间。牌坊定盘枋斗口架正昂板,两正昂间置花板,并雕流空花纹,以为装饰。正昂上平铺脊筒檐板,其檐板叉出发戗,戗角作鸽尾形。牌坊脊板两端并饰鱼龙吻,中央置火焰珠。
隆中山青翠,松柏郁葱,旗山旋峙,溪水潺潺。欣赏隆中,那算是“隆中十景”了。即: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石。新中国后,相继修建或新建了隆中书院、诸葛草庐、吟啸山庄、铜鼓台、长廊、观星台、棋盘石、琴台、孔雀寨。所以有人形容隆中是:“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游览古隆中,真的是曲径通幽,拾阶而上,蜿蜒而上,草庐,武侯祠,三顾堂,隆中书院,抱膝石皆收入眼中。院落里有森森的古意,白墙黑瓦,石板点缀苍苔,芭蕉听得雨声,亦足以发思古之幽情。
总结诸葛孔明的一生,尽在这牌坊上了,不信就仔细看看了。左右两边的“宁静至远”、“澹泊明志”表现了诸葛亮虽然隐居山林,但却胸怀大志的心,中间两副对联“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频天下计” 是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计策,并忠心耿耿的辅佐了刘备、刘禅两代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恩三顾之情。
匆匆的游览,并没有多少的记忆,至于在隆中逗留的时间,我细算下来也就是两个小时,便踏上返回襄阳的路了。二十八的零星记忆,总结起来,也就是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