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里蕻豆芽炖小鱼酸菜片肉熬粉烩饹馇

(2020-11-06 05:21:20)
标签:

饮食随笔

分类: 饮食随笔
雪里蕻豆芽炖小鱼 酸菜片肉熬粉 烩饹馇
  齐凤池
  我认为中国很多厨师最聪明了,他们不仅用大勺炒菜,而且还会用脑子炒菜。用炒勺炒出来的菜,总不免带点焦煳的味道,而用脑子炒出来的菜,更科学、更营养、更能让人进食,有很多大菜完全可以进入《黄帝内经》的菜系。
  一些过去人们不敢吃的东西,现在成了餐桌上最昂贵的名菜,比如天上飞的猫头鹰、地上跑的赤链蛇、石头缝里的蝎子、土里埋着的昆虫蛹,树叶上的毛毛虫等。还有一些过去人们扔掉的东西又被拣回来,也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如鸡头、鱼刺、蘑菇腿等也成了餐桌上的时尚佳肴。
  我对大厨们炒出来的菜没有胃口,我更喜欢原汁原味、小打小闹的家常小菜。家常小菜就是最好的下酒小菜。
  我最喜欢的下酒小菜是雪里蕻豆芽炖小鱼。这道小菜在唐山的一些小饭馆最普遍,有的大饭店也有这道菜。
  我选腌好的雪里蕻切成半寸长,将发好的青豆芽用开水一焯,再选活的、一寸多长的河鱼,(当地叫麦穗鱼),不去头、不扒膛,洗净后,放入平盘,撒上干白面,一滚,鱼身上就滚上了一层白面,放入七成热的油锅里一炸,等鱼漂上来,成金黄色,捞出,控油。刷净锅,用葱、姜炝锅,放入炸好的小鱼,然后放入老醋,盖盖焖一会儿,之后再倒酱油、加水,水最好把鱼淹没。随后可以放点白糖、辣椒、花椒,再放些胡萝卜片、青椒,等汤少后,加入适当的盐、味精,最后,将焯好的青豆芽和雪里蕻放入锅里炖三两分钟就可以出锅了。
  这道小菜的特点是颜色好看,红的、绿的、白的、黄的,五颜六色,吃起来口感特别好,香、甜、咸、辣、鲜,五味俱全。
  这道菜是最理想的下酒小菜。

  酸菜片肉熬粉

  东北有一道名菜,叫汆白肉,唐山人叫酸菜片肉熬粉。
  唐山的酸菜做法有两种,一是用凉水,一是用热水。用凉水做的酸菜,时间长一些才能酸,用热水做的酸菜20天后就可以吃了。做酸菜的方法,将白菜洗净后,从根部劈到白菜的中部,然后码放在大缸里,压上石头,用凉水浸泡。等白菜浸泡到发黄了,酸了就可以吃了。另一种做法是,用热水烫一下白菜,再码放在缸里。
  按照早年东北人的习惯,到了冬天,过年的肉已经买好了,宽的、细的白薯粉早已准备充足。到了十冬腊月,大雪已经封门,人们把屋子里烧得暖暖的,到了快吃午饭的时候,女人切上几刀肥猪肉,捞两棵酸菜,泡把粉条。把切细的酸菜在大锅一起炒,然后舀几瓢水,再把肉片和宽粉条放入锅一起炖,等肉和粉条都炖熟了,再往锅里扔把咸盐,最后盛上一大盆端到桌上。一家人围着热气腾腾、香喷喷的汆白肉,每人盛一碗雪白的大米饭,就着白肉片,挑着宽粉条,夹着酸菜,吃得是有滋有味,浑身热乎乎的。
  唐山人吃的酸菜熬粉是用花椒肉炖的,完全不是东北汆白肉的概念。但都是酸菜、粉条和肉,也都是酸香酸香的。我喜欢吃酸菜熬粉,花椒肉吃着香,吃到嘴里一抿就烂了,而用生肉汆出的酸菜粉,肉香而不腻,嚼着很有口感。
  每年秋后,大白菜刚上市,我就买上几百斤,留一部分冬天吃,剩下的做酸菜。
  我家有两口大缸,全部腌了酸菜。到了上冻的时候,白菜就酸好了,想吃酸菜熬粉炖肉了,就捞出一棵酸菜,洗洗切成细丝,再切上半斤肋板肉,在勺里炒熟后,把酸菜放进去再炒,然后加水放把细粉,用小火慢慢炖。等粉烂了,再放点调料,就出勺了。
  大冷的天,吃碗酸菜熬粉,感觉满屋都是香喷喷、热乎乎的,心里也是暖融融的,脸蛋也是红扑扑的。

    烩饹馇
  
  饹馇是唐山的一个名食,也是唐山百姓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桌上必备的一道地方主菜。在唐山还有“不吃饹馇宴,不算到唐山”的说法。据说,这饹馇道菜还是慈禧老佛爷赐的菜名。
  饹馇在唐山,滦县,滦南,乐亭,遵化等地都有,据说做工最正宗的要属滦南县。现在唐山菜市场上卖的饹馇,用绿豆面做的很少,大部分是用黄豆青豆面做的,在饹馇上刷上黄色的食品色,假冒绿豆面做的。但一吃就吃出不是绿豆做的。普通豆面做的饹馇,一张一块五,绿豆的就要定做,价格得三四块一张。
  说起唐山饹馇,还有一段典故。椐说清朝年代,在遵化马兰峪建东陵以后,守陵人为讨得皇家的欢心,就把这一特产送进了皇宫。当时,慈禧老佛爷吃饭有个习惯,端上来的菜最多只夹两口就撤下。有一次,御膳房端上了醋熘饹馇,她一看没有吃过,问了声:“这是什么菜呀?”太监赶忙回答:“还没起名字呢,请老佛爷赐个名吧。”慈禧一边听一边吃了两口,太监就忙着往下撤。谁知,慈禧老佛爷还没有吃够,就说了句“搁着”吧。太监以为这是太后赐的菜名,马上传下去:“老佛爷赐此菜名为‘咯扎’。”咯扎与搁者谐音,从此,饹馇的叫法便在民间流传开了,饹馇的身价也就成了唐山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其实,饹馇就是唐山老百姓平常吃的普通粗粮细做的产物。人们把精选的绿豆用水发泡,漂去豆皮,然后用水磨成汁,再过滤去渣,经过三次去毛浆,待成洁白的淀粉后,再兑好汁,搅成浆糊状,用尖锅缓火摊制成圆形薄片,一张饹馇就做成了。
  我在农村下乡时,生产队每年秋后都做。这样做的饹馇清香诱人,富有韧性,拎起来不坏,折上也不会裂纹。据营养学专家讲上,绿豆饹馇具有清肝合胃,泻火消暑,美容解毒,降低血压,血脂的功能。现在,用饹馇做的菜肴已经成为唐山人喜爱的独特美味,醋溜饹馇、烩饹馇、炸饹馇、焦溜饹馇,玻璃饹馇,炒饹馇,饹馇签子、糖醋饹馇等等,据说用饹馇可以做一百多道菜。
  近几年,唐山的大饹馇也登上了大雅之堂,饹馇宴已成为唐山招待外宾客的拿手菜,深受老外的赞誉,据说与慈禧老佛爷次菜名有关。
  烩饹馇,要用大白菜的叶和猪肋板肉炒,炒熟后,放盐鸡精,加水将菜末过,开锅后把饹馇洒在里面,叫饹馇吃进汤入味,然后再把韭菜或者蒜黄放进去,韭菜蒜黄不要多,主要是为了提味。出勺前洒点香油,喜欢吃辣味的,还可以放些辣椒油。热乎乎、水灵灵、香喷喷的烩大饹馇端上一大碗,白的、黄的、绿的、搭配又好看又好吃,再盛上一碗大米饭,吃起来又好吃又开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