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周刊》第295期 诗言片语

标签:
诗歌评论 |
分类: 国内报纸杂志发表的文章 |
目 录 ■ 封面人物 诗人朱迪思•赖特 朱迪思•赖特的诗 ■ 特别报道 花城版《2017中国诗歌年选》出版 《诗日历》1551-1565期 ■ 特别推荐 诗六首 —— 淡若春天 主编荐语 —— 张无为 ■ 流派诗选 诗五首 —— 云狼七狼 诗四首 —— 白象小鱼 诗四首 —— 黎周谷穗 诗三首 —— 夏夏志权 诗二首 —— 班琳丽 诗二首 —— 田凌云 雪景辞 —— 峻刚行者 大雪辞 —— 行者小芹 相亲 —— 金焕之 睡美人 —— 静夜听雨 甲子那天 —— 李哲夫 嘶吼 —— 席满艺 黑天鹅 —— 唐任 火土的武汉 —— 蔡犁 爷爷 —— 玄荒 校园的梅花开了 —— 秦体贵 一只飞鸟 —— 克文 光阴 —— 墨勤 雪的谱系 —— 付炜 淡蓝 —— 高山流水∮ 给一条鱼放生 —— 沙柳清清 访鹅湖书院 —— 伍晓芳 芦花白 —— 胡明珍 ■ 流派微诗 春天(微组) —— 薄小凉 十二生肖之五行帖(微组) —— 山东永清 它们(微组) —— 辽东天赖 微诗五首 —— 行顺 归(微组) —— 朱峰 立春贴(微组) —— 诗者絮语 微诗三首 —— 紫蝶儿 微诗三首 —— 旗木宛如 一首终将沉默的诗 —— 尘凡无忧 金箍棒 —— 倘若 白瓷小酒坛儿 —— 梁树春 我们正以荒诞式的方式向前 —— 澧有兰 哑人 —— 风雅颂 红月亮 —— 雨朵 空瓶子 —— 蓝天李梦 ■ 中国诗歌版图•宁夏银川篇(4) 从贺兰山到了古灵州 —— 特约组稿:悟君 诗四首 —— 保剑君 诗三首 —— 马玉明 诗三首 —— 丁壬甲 诗三首 —— 张星洋 诗五首 —— 杨森君 诗五首 —— 张立 诗三首 —— 杨春礼 诗二首 —— 杨贵峰 诗二首 —— 马万俊 诗四首 —— 柳元 诗五首 —— 刘京 ■ 微信诗选•公众号作品选 仇敌 —— 杨黎 自画像 —— 张执浩 万县之夜 —— 王自亮 鼾睡 —— 十字阿西 观碑记 —— 杨不寒 冬天的树 —— 雷武铃 脸对着脸 ——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 微信诗选•聊天群作品选 异乡人 —— 浪淘沙 修行是不增不减的道场 —— 圣歆 浮尘记 —— 下午百合 我在下雪时,等你 —— 云飞 监区遗址 —— 李季 冷 —— 王迎勋 铁路边的村庄 —— 王全安 ■ 博客诗选 我要她鸟语花香 —— 老巢 我说的话越来越少 —— 郁葱 花正谢 —— 郝随穗 深夜,一个对失眠丧失痛感的人 —— pingmin 如约而至 —— 峰儒 清晨,雪 —— 聼雨 寒,或者大雪 —— 麦田的杨平 雪人 —— 绿袖子 ■ 论坛诗选 入寺 —— 放鹿中原 春意盎然 —— 周从磊 回乡书 —— 柳八一生何求 江河水 —— 杨发勋 明月满清秋 —— 如龙逐日 吉汝 —— 云南李鑫 雪嵌在曹霑的名讳里 —— 梅雨的诗 龙门石窟帖 —— 李继增 南坡,如失语般静谧 —— 小康之后 草原 —— 琴群 ■ 散文诗界 地名上的断章(组章) —— 陕西姜华 明天,我能遇到谁 —— 张雷 山魂•三百山 —— 戴永成 伤口上的颂歌 —— 王子俊 石堤 —— 郑立 爱之诗语 —— 翔鹰 钉在墙上的蜥蜴 —— 蔡旭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组章) —— 风雨断肠人 明月,母亲用泪蓄起的湖 —— 奎奎 ■ 诗歌评论 低处的光芒 —— 大卫 当下学者诗人诗文本解读一组(上) —— 张无为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 王恩荣 她用文字横穿我们不在的地方 —— 江苏哑石 诗言片语 —— 齐凤池 2017年点评的五首“每日好诗” —— 荷戟寻仇 《圈子》的“隐喻世界” —— 陈皓 ■ 古体诗词 五绝•大雪无事二绝句 —— 西厍 五律•赠刘振良步徐德武 —— 田间识字翁 七绝•坐石盼日(新韵) —— 梁树春 七律•2018新年感怀并寄爱人(新韵) —— 高山流水情 七律•偶拾(步韵好友青萍斋主) —— 抱朴堂主 蝶恋花•无题 —— 山子影 咏梅 —— 浩然斋主 日暮庭院小步 —— 张友福 蝶恋花•雪 —— 与云有约 ■ 诗歌翻译 在脑际,我感受到一个葬礼 —— 翻译:莫笑愚 田野之友 —— 翻译: 落阡 诗言片语 齐凤池 我记得,俄罗斯著名女诗人茨维塔耶娃说过:“我知道维纳斯是手的产物,我是手艺,我懂手艺。诗人从职业和手艺转向科学,从已知世界转向尚待认知的世界……诗歌中加入手工的味道,才有柔和力。” 诗人是手艺人,诗歌创作应该出自心灵和诗意,而不应该出于複製和加工,机床上加工出来的产品,类似克隆的羔羊。而手工出来的才有亲和力。 在诗人队伍中,有人分出了类别诗人,这种分法我不赞成。特别是知识份子写作和民间写作,口语诗写作和传统诗写作,纯诗和汉诗写作的诸多说法。其实都是诗人,没必要带各种标籤,应该从文本上区分合适。所以,我们不能说李白和白居易谁高谁低。或者说西川和于坚的作品谁好谁坏。 因为,诗歌可以有高低,内容可以有深浅,但诗人不能分帮、分派,立山头。 西川是知识份子写作的代表诗人,知识份子写作是对文化的深入和包容,对文明的理解和顿悟,对灵感和激情的匠人般的剪裁和佈局,对诗歌本质的探索及认识,有很职业的特点和造诣,这是有目共睹的。从语言和修辞上看,知识份子写作,不仅仅关注意象,句子,象徵,语境,隐喻等等因素,而且更注重文化的,艺术的,理念的,高蹈的直到象牙之塔。 于坚是口语诗人的典范,他的口语诗是反隐喻的。口语诗更重灵感,重生活,轻知识。在诗的表现手法上,于坚的口语诗不仅拓宽了诗的领域和空间。同时改变了汉语诗歌在使用语言上的传统习惯和向度。 在题材的选择上和技术的操作上,口语诗更关注的是大众化,平民化,生活化和表像化。而知识份子写作关注的是历史的,思想的,纯语言的和抽象的,是与世界诗歌语境连接技术运用成功的先驱者和成功者。 知识份子写作大气,厚重,知识的矿藏量不可忽视,他们的手指早已触摸到世界诗歌之塔的顶端。那上面有一代大师穆旦等人的指纹。 而口语诗人的平民意识,注重生活化,关注小人物,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细节,更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因此说,口语诗的功能也是巨大的,是不可小觑的。他们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人们说话的方式,用耐心不断地洗刷人们说话陈旧的舌头。 我始终认为,知识份子写作和民间写作就象小提琴和二胡,油画和宣纸写意画一样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或者说诗人,在大洋钱说话的今天,决不能把写作当作今天的一种最高雅,最贵族,最时尚的荣耀来标榜炫耀自己。现在已经不美女围著诗人转的盛唐时代。如果,那样就是对《诗经》、《雅歌》的一种美丽的伤害,也是对自己本身的伤害。在金钱、物欲、权势的面前,没有一个统治者是满意诗人的,也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诗人愿意跪到在权势和金钱脚下的。在这些诱惑面前,诗人首先要保持自身的清洁,心灵的乾淨,诗歌的透明。在它们面前不应该谦逊,要坦坦荡荡,表现出胸怀大大度。要敢于承认“我”就是一个诗人,一个有人格和良知的大写的人! 当诗人的诗歌遭遇到直白,生硬,冰冷的言辞攻击时,不要觉得面子发烧,我们要象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用心灵去聆听上帝的教诲。不要学法庭上善辩的律师。人们都说诗人爱面子,爱虚荣这是诗人天真的弱点。不过,一个成熟的诗人在经过反复修炼后,会逐渐摘掉虚荣的面具修成正果。 在我接触认识的诗人中,有很多诗人不喜欢读别人作品。在评价别人的作品时,也总是从词典里挑选最漂亮的辞彙做无成本的给予。这种无成本的奢侈馈赠不仅伤害了对方,其实等于给自己很舒适地涂上一层耀眼的胭脂。这种诗人,我认为他是伪诗人。 我经常说,有的画家画了一辈子也成不了大画家,有的是工匠,有的是民间艺人。诗人也是如此,有的写了一辈子诗也没有成为诗人,就是出了几本诗集也算不上诗人。这是多种元素定格的,它包括个人的修养、素质、知识的含量、先天的才气等等。当诗人写到一定程度时检验诗人重量的不是天平上的砝码。而是检验他们的综合实力,至于写什麽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麽写,你的诗呈现了什麽,如果你写了很多的诗歌,没有一句被读者记住那是很悲惨的事。诗人刘春说过:“当诗人写到一定程度时候,检验诗人水准的是诗歌之外的东西。”我认为这话说的在理。其实,说白了,写诗就是一种语言的较量,是语言和诗人本身的较量。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较量。诗人在写作中,一生都在给自己设置语言的障碍,然后在清楚语言中的杂质和障碍,这种反复的过程,就是向死而生的过程。因此,诗人选择了诗歌就是选择了自讨苦吃。 有人说,短诗能杀人,三五行,四六句就达到目的,如果达不到目的,否则就是自杀。老诗人宫玺有一首短诗《玉玺》“刻你的是刀,印你的是血。”我不敢说是短诗的典范,但也算是诗歌中的精品。 短诗首先要短,要以小见大,有历史感,灵感在前技术在后,题材在互不损伤的情况下,又互相弥补。短诗具有抒情的血肉,又有思想的筋骨。短诗更讲语感,语感是诗歌的呈现形式,象古老的诗经和亘古的山歌。冯梦龙说过:“但有假诗文,没有假山歌。”陕北有一首信天游给印度诗人泰戈尔唱了一个大突然。他对徐志摩说,中国没有好民歌,徐志摩信手拈来两句“高山上盖庙还嫌低,面对面坐著还想你。”使这位诺贝尔文学获奖大师来了一个大突然。连声说,妙、妙、妙! 诗歌不讲长短,只注重内在的本质。诗人在追求短诗的过程中更应该追求诗的意境和语境。语境是母语中的黄金,意境是看上去很近的那种远。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让我们咀嚼了几千年。 诗歌学者分析认为:郭沫若的诗风传承了惠特曼和歌德的基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流淌著济慈的神韵;艾青的风格延伸了拜伦和叶赛甯的文风命脉;穆旦的诗句里隐隐约约显现艾略特和奥登的音容;戴望舒的《雨巷》里行走著许多后象徵派湿漉漉的身影。儘管一家之言,却为读者精心排列出诗人的风格索引。 我不敢妄谈是谁传承了谁的精髓,但我认为,诗人的风格不是模仿的,也绝不是诗人精心设计出来的。诗人的风格,是诗人精神气质独有的流露和呈现。 西班牙诗人马查多说:“诗是忧鬱的载体。”诗人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走向。他们的命运一部分掌握在权贵之手,一部分掌握在读者的心理。诗人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不能调和平衡,他们在人群中被视为另类,他们在说第一句话时也许就犯下了语言精闢的美丽错误。他们说不清是母语排斥了外来词,还是形容词替代了动词的功能。 诗人的天性与诗人自己作难是与生俱来的。他们能使诗歌达到极致并相应的对称,却不能调控自己的写作和宿命。这也许就是一些出色诗人自杀的原因。也许,诗人选择了诗歌,就意味著选择了寂寞和自讨苦吃。或者寻找死亡方法和理由。 诗的精神不在于现实的扬弃和创造,而在于超越一切,包括诗歌本身。诗的力量不是啜泣大海的枯竭,岩石的糜烂和天空的塌陷。《卦诗》说:“提著自己的头髮飞离地面”。诗的力量是引领日渐迷茫的人类,早日回到失去的精神家园,找到早已失落的童心。 如今诗歌的发展和走向,一方面体现出了诗越来越不象诗,却是最好的诗。另一方面,有的诗越来越象诗了,而恰恰又不是好诗。正如诗人艾略特所说:“越是有创造性的诗人,越是要突破既成的规范,把诗写的不象诗,可后来,往往被人发现是最好的诗。” 诗歌不是即兴而作或犯滥无形的结果。诗人要打破靠灵感写作的神话。不要用灵感愚弄自己和别人。 但我并不怀疑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推动作用。瞬间的思维律动是可以点燃诗歌火苗的。而一首诗的诞生,更需要心智和技艺的经营。让灵感得到充分地沉淀和凝缩,得需要心智,只有这样,诗歌才能获得宽广的辐射力和更强大的穿透力。 诗人是这个世界残存的最后一批拥有童心的人。诗歌是他们献给人类天真的童话。 诗,就是对诗人自身价值的证明,诗的品质,就是诗人的品质。诗中充满了诗人的灵与肉,诗被利刃划开,诗人的心在流血,诗人的心在疼痛。帕斯说:“要使这个社会变成人的社会,就必须听听诗人们的声音。一个新社会要想对人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就必须注意诗人的诗。” 如果没有《诗经》就没有汉文化。 如果没有《圣经》也就没有希伯莱人的文明。 2018--1--26 |
前一篇:鲫鱼炖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