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盛中国演奏《夏夜》
(2014-01-14 17:56:29)
标签:
音乐随笔 |
分类: 音乐随笔 |
聆听盛中国演奏《夏夜》
齐凤池
老画家刘全忠从家里拿来一盘DVD光盘,光盘里全是小提琴大师盛中国的小提琴独奏曲。我把它放在单放机里,从A面听到B面。
我喜欢小提琴,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真正开始学习演奏小提琴,是和一位二把刀老师学习的。他没有教我爬,就教我跑了。我和他学习演奏的第一首曲,就是盛中国演奏的《红太阳的光辉把炉台照亮》。之后我又练习学了音乐小品《夏夜》。
我的小提琴演奏水平,用我父亲当年说过的一句话可以准确的概括:“拉屎嚼甜杆的味道”。老师说我不是拉小提琴的材料。从此,我就不学小提琴了,开始学习写诗歌。
虽然手是放下了小提琴,但我对小提琴发出的音质,总有一种藕断丝连的感觉。尤其是对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乐的痴迷程度,不但没减,反而增减了我的阅读量。西方音乐史话的阅读,使我对西方音乐的鉴赏和音乐理论掌握,有了明显的提升。
听中国小提琴大师的演奏的曲子,我也能听出个四五六,说出个六七八。
俞丽拿演奏的《梁祝》缠缠绵绵;
李传韵演奏的《梁祝》凄凉哀婉;
吕思清演奏的《梁祝》更接近爱情的本质;
盛中国演奏的《梁祝》逼真了传说和神韵。
我第一次听盛中国的演奏的《梁祝》之后,我感觉听盛中国演奏的小提琴曲子,好像他的音乐是立体的。他的音质,好像有一根金属棍立着。
画家刘全忠从骨子里就喜欢音乐,《梁祝》,《江河水》,《二泉映月》,每个曲子他都能准确的哼哼下来。但他对音乐的内涵及如何鉴赏音乐还不够专业。
有一天,我们聆听完《梁祝》之后,谈了很多关于音乐的话题。我把《梁祝》的两个作曲家何占豪和陈刚创作的经过,以及上海女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演奏第一次演奏《梁祝》的传奇轶事讲给了他听,使他对《梁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重温《梁祝》,我的眼前好像有两只蝴蝶在飞。于是,我拿起笔,一口气写下了一百多行的长诗,题目叫《听梁祝我的眼前有两只蝴蝶在飞》。画家刘全忠看了几遍,然后激情亢奋朗诵起来。
脆弱的花朵
稚嫩的爱情,
提前脱落了花瓣,
枯黄了岁月的笑脸。
生命的回归,
飞入花的蕊房,
一朵花凋谢了,
疼痛了一个少年和一个春天!”
《梁祝》下面的曲子,就是音乐小品《夏夜》,听《夏夜》我的大脑里出现了许多恬静妩媚的画面。
《夏夜》的前奏,首先是悠悠长笛吹散天边一层薄薄的白云,盛中国操琴的手指,似乎捧出明晃晃的月亮一轮.一缕月光穿过眉眼般的柳叶,光的手指,弹响银质的琴弦。弯弯的小河边,站着一排婷婷玉立的绿柳,有一双如酥的小手,轻轻牵着柳树的小辫。
曲中的画面,出现一位用柳叶巧遮娇羞的姑娘。一对恋人,在柳树下谈论着盛夏的炎热和爱情的温暖。
皎洁的月光,像流水一样在琴弦上淌过,一对恋人的心情,在演奏家的弓上跳跃和弦。
抚琴的手指,终于揉出一缕夏夜的凉爽。
音乐画面开始更替,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的手里摇着一把夏天的蒲扇,同时,摇动出一个稚嫩天真的小小童年。
老奶奶蒲扇里的故事,比我的童年还大。夏虫伴着奶奶哼唱的歌谣传的遥远遥远......
演奏家的手指,忽然在弦上泛音,拔弦,一下波动了我情感的脉搏,我的心仿佛也在拨弦,泛音中回到了童年。
《夏夜》曲子的结尾部分,是一张巨大的竖琴弹奏出小河涓涓的水声。之后,是金属的小号,晃动着树梢,发出阵阵哗哗的风声。
悠扬的小提琴,再次把月光从云缝移进窗花,走出窗花的语言很轻轻很甜,悠扬舒缓的旋律,重新拽出一弯新月。弯弯的月牙儿,定格在柳梢,定格在窗棂,定个在梦的边缘。
笑眯眯的月牙,看着树下的恋人,明亮的月光似乎惊动了山雀的眼睛。一只山雀起飞又落下,山雀叫醒山雀,山雀的小嘴轻易的啄响A弦。
听盛中国演奏小品《夏夜》,我对音乐的语境,好像一下就丰满了诗歌的羽毛。
2014--1--14
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党建部
06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