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山酥糖

(2013-01-19 18:55:46)
标签:

饮食随笔

杂谈

分类: 饮食随笔

唐山酥糖

唐山酥糖

  随笔

  齐凤池

女儿在北京上大学时,她的同学王松家在石家庄附近的定州一个小村,王松每次从家回都带些家乡鸭广梨、大樱桃、金丝小枣好吃东西给女儿吃。女儿每次回学校也忘不了给王松带些唐山的特产。

王松爱吃唐山的酥糖、棋子烧饼和万里香粉肠。女儿上大学的几年里,王松吃够了唐山的酥糖。只是棋子烧饼和粉肠还没吃够,她们就毕业分手了。

有一次我去北京看女儿,中午邀请王松一起吃饭,在酒桌上王松问我,叔叔唐山的酥糖是怎么做的,怎么那好吃。我边喝酒边给王松讲酥糖的制作方法。

酥糖是用花生米、白砂糖、小麦面粉、绵白糖、糖玫瑰、香油、饴糖做的。制作方,先将花生米炒熟、磨成碎面,把食用糖熬成糖稀,按比例搅拌城焦黄的颜色。然后杆成薄薄的片状,一层一层的放好,切割成有规格的长条,放冷后就可以吃了。

还告诉她,今天我给女儿带的酥糖,是我们当地一家很有名的酥糖世家做的。他家做酥糖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卖酥糖的老头,个不高,穿戴非常干净,看上去就像六十多岁的样子。有一次我买酥糖随便问了一下老多大岁数了。老人说,今年整八十五岁。我趁老人约酥糖的时候,仔细端详了一下老人

老人一点也不像八十多岁的样子。老人面色红润,头发花白,上身穿一件家做的土布织的对襟灰色上衣,下穿一条肥大宽松的土布黑裤,脚下穿一双家做的白底黑面的圆口布鞋,裤脚用黑布带绳扎着,身边摆着一个土黄色的椿木箱子,箱子明光锃亮,箱子里摆满一层层码好的酥糖,每层酥糖下用一张草纸隔开,为了酥糖不粘连。

我听老人说,他从唐山地震之后就开始卖酥糖。因为退休后没什么事了,就把年轻时学的手艺又拾起来。老人说,他的手艺是跟他父亲学的。

解放前,他家在滦县县城做小买卖,爷爷和父亲都是做酥糖的。一家十几口子,就靠卖酥糖维持日子。

解放后,父亲到了食品加工厂工作,还是加工糕点,他考工来到了开滦。那时他才二十岁。

一晃唐山地震,都过去三十六年了,老头退休了三十多年,他给我的感觉,人没有多大变化,只是他做的酥糖,我觉得越来越好吃了。手艺越来越老道了,酥糖越来越精致酥糖的味道品越有味了。好像老人把九十年的人生精华都打在了酥糖里。

有一次,女儿打电话说,再给她买几斤酥糖带回北京周末我去老人经常卖酥糖的地方去买酥糖,结果等了一上午也没见到老人的身影。后来,有人告诉我说老人经常卖酥糖的地方,城管人员不许在这里卖了,老人搬到十八号小区的市场。我听了之后,第二天早上我骑车去了十八号小区市场

十八号小区市场,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部,早五点各摊位就摆满了。我在卖糕点的摊位上,从远处就看到了老人。老人精精神神的站在那里。我对老人说,大爷搬到这儿卖来了,我找了很多地方。我女儿来电话说,就吃你做的酥糖,别人的不爱吃。

老人打开椿木的箱子,用竹子做的夹子把酥软易碎的酥糖小心翼翼的码在纸盒里,二斤一盒约一盒,我买了四斤。我问了一下价,老人说,现在花生和油都涨价了。前几年六块一斤,现在十二块一斤了。我给了老人五十块钱,找给我两块,我和老人打个招呼拎着酥糖回来了。

这是女儿没毕业前的事,一晃我的女儿参加工作都五年了,老头已经九十,偶尔,我在市场上看到老人遛弯

但他已经不卖酥糖了,我听说,市场上卖酥糖的那个小伙子是老人的二孙子。

  2013-1-18

  河北唐山开滦荆各庄矿业公司党建部

  0630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