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华读书>饮食随笔五章

(2013-01-19 10:00:48)
标签:

饮食随笔

杂谈

新华读书>饮食随笔五章
  来源:新华副刊
  文/齐凤池
  小鱼炖豆腐
  前几年,唐山的一些自由市场上,有卖一种干鲜小鱼的。这种小鱼,卖鱼的管它叫虎头鱼。虎头鱼个不大,小的一寸多长,大的也超不过两寸。这种虎头鱼刚上市的时候,每斤十块钱,到了第二年,就涨到了二十一斤,第三年就变成了三十一斤。尽管价格不断的上涨,但买的人很多。
  如今,市场上虎头鱼没有卖的了,我问了卖鱼的,卖鱼的说,虎头鱼价格太贵,不敢进货。虎头鱼怎么吃,很多人还没听说,甚至很多人还没吃到嘴里,虎头鱼就消失了。
  前几年,我在丰南的海鲜饭店吃过几次,他们用虎头鱼炖豆腐或者炖白菜帮。炖出来的菜,味道非常鲜美。乳白色的汤,比菜还鲜美。从那时,我就认识了虎头鱼。
  前年冬天,我去了一次丰南,专门去买虎头鱼。我在丰南的海鲜市场都转了,结果,我连一条虎头鱼的影子也没看到。看起来,虎头鱼是被丰南人吃怕了,真不敢露面了。因此,两年多来,我没吃到一条虎头鱼,甚至连虎头鱼的刺,虎头鱼的鳞也没看过。
  前几天,我在市场上发现了一种类似虎头鱼的小鱼。不过,这种鱼的头不大,身子细长,我拿起一条仔细一看,原来这种小鱼就是小海楞蹦。
  海楞蹦的学名叫海鲶鱼,我们当地叫海楞蹦。这种鱼生长在渔民的养虾池里,它们靠吃虾,吃虾的饵料生存,渔民们很反感。
  过去,市里钓鱼的到海边养虾池里钓海楞蹦,渔民们非常高兴,现在,再到养虾池钓海楞蹦,每天收费最少一百块钱。因为渔民们也知道了,个大的海楞蹦在市里一斤能卖十几块,个小的最少也卖五六块。所以,像我在前面文章里说过的一样,如今我们千万可不能忽视那些不起眼的东西,过去没人吃的东西,甚至人们非常讨厌的东西。没准哪一天就可能成为宠物,就像过去渔民非常讨厌的海楞蹦一样,今天就变成了虾池里的贵族了。
  如今,个大的海楞蹦比养殖的虾还贵。饭店里的红烧海楞蹦,清蒸海楞蹦,海楞蹦炖豆腐,都是时尚菜。价格非常贵,这是谁也没预料到的。
  市场上卖小海楞蹦十二块钱一斤,我没搭价,就买了一斤,顺便在市场上买了一块豆腐,回家后,我把蒜末和小海楞蹦一起放进勺里,叫蒜末和海楞蹦同时炸出香味,然后多放点水,把小海楞蹦没过来。等小海楞蹦炖出白汤后,把豆腐切成小块,放进勺里,用小火慢炖,直到汤少后,少放点盐,就可以出勺了。
  这道菜的特点是,豆腐嫩,汤乳白,味道鲜美。是喝酒的上等菜。
  
    中国的丸子

 

  中国是世界饮食大国,中国的菜系由粤菜、闽菜、川菜、鲁菜四大菜系,发展到了十几种菜系。每个菜系都有它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味道纯正的文化底蕴,每道小菜也都能找出详实的出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菜样种类最多的应该属丸子种类最多,据说中国的丸子达到上千种之多,有人打个比喻,如果叫外国人每天品尝一种丸子,最少也得让外国人品尝三年。这话说的真不是夸张。仅肉类丸子就得有上百种,各种动物的肉,各种家禽的肉都可以汆丸子。鱼类,蔬菜类的丸子品种更是花样繁多。
  肉类丸子有红烧,焦熘,清蒸,水汆和油炸丸子。在民间吃的最普通的丸子就属红烧丸子和水汆丸子了。因为婚宴上必须有四大菜,鸡、鱼、肘肉和丸子。
  丸子有四喜丸子,狮子头丸子,红烧丸子。水汆丸子属于汤类菜,用猪肉羊肉鸡肉汆出的丸子雪白柔嫩,放上几根香菜点缀,真正是色香味浓。普通的肉丸子是中国老百姓家家过年过节必备的一道大菜。普通的家庭妇女也会做,至于做的味道好吃不好吃那是技术问题,其实,做红烧丸子最简单,不用说做的好和做的不好,就是肉馅放上作料用油一炸,熟了吃也是很香的。
  做红烧丸子讲究的,提前把馒头晾干了,搓碎后搅拌在肉馅里,肉馅里打上高汤,葱姜末,咸盐,味精,酱油,鸡蛋,淀粉,花椒面,十三香等等,馅打好后,把油烧热,用左手把肉馅汆圆后,用右手放进油锅里,等丸子飘上来后,成了红颜色,捞出来。丸子就算做好了。吃的时候,再炖。或者放上作料蒸。婚宴上大多是,在丸子上撒上葱姜花椒大料盐味精再浇上高汤,在屉里蒸。蒸上二十分钟就可以,因为丸子是熟的,蒸的目的就是为了入味。我女儿每次回家都要给她做几斤肉馅的丸子,炸好后装在塑料袋里带回北京吃。女儿说,北京的丸子面多,肉少味不好。当然,全是肉的话,饭店还不赔死。家吃就得讲究点,作料就得放全点,尽量越好吃越好。
  我把肉馅买回后,放在一个大一点的盆里,和馅方便,先把葱姜切成末,将晾干的馒头搓碎放进盆里随后,把盐味精葱姜末酱油都放进去,舀几勺高汤,用手和均匀后,用左手汆几下试试,丸子汆出来后圆润光滑不粘手最好。馅和到这种程度,就可以烧油了,油烧到六成热时,把汆好的丸子顺着勺边放进去,丸子飘起来正好把油面遮住就不要放丸子了。等这过熟了后捞出来再汆下一锅。丸子炸到红色外焦为止,丸子就熟了。捞出油锅的丸子,个个焦红圆润,就像炸好的元宵一样,个个喷香,十分诱人。我趁热掰开一个品尝了一下,咸淡味道很好,如果在放上点作料一蒸,那味道就更好了,来碗米饭,夹几个丸子,吃的保准食欲大增。
  
    玻璃饹馇

 

  过去我听唐山的名厨师说,用唐山的特产大饹馇,可以做出上千种菜来。这话我当时听了有点半信半疑,我心想,就普通的大饹馇,你就是翻出花样来,能做出上百种菜来就很不简单了。真用大饹馇做出上千种菜来我觉得很含糊。
  我知道用大饹馇做菜在唐山很普通,一般的家庭妇女也能做出几样上等的饹馇菜来,比如炒饹馇,烩饹馇,炸饹馇圈等等。难度大一点的焦熘饹馇,糖醋饹馇,拔丝饹馇,玻璃饹馇等等。做这几种菜都需要过两遍油,一些会过日子的家庭妇女,怕费油不愿做这几种菜。而且她们觉得火候不好掌握,火候大了,颜色黑了,吃起来苦,火候小了,吃起来皮软不脆,挂不上糖。
  二十年前我很擅长做这几样菜,焦熘饹馇可以做咸味的,也可以做糖醋,拔丝饹馇的技术关键在熬糖的火候上,糖熬火大了,颜色紫红,味道发苦,糖熬火小了,挂糖不好,颜色不好看,也不亮,吃起来不脆,不出丝。玻璃饹馇和玻璃肉的做法是一样的。把饹馇挂上糖后,赶紧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用筷子把饹馇分开,冷却之后,就成了玻璃饹馇了。吃起来又甜又脆。平时当做小吃也非常好,来了客人端出一盘,请客人品尝,也是上档次的食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唐山的婚宴上也少不了饹馇这道唐山名吃。炸饹馇圈,玻璃饹馇算凉菜摆在婚宴桌上。
  三四十年过去了,如今用饹馇做出的菜,又开始在唐山的一些饭店火起来。女儿从北京回来后,叔叔,姑们,舅们邀请她到饭店吃饭,每顿饭都少不了饹馇菜。烩饹馇,汤汁宽,吃起来暖和,炒饹馇放点肉和白菜叶,出勺前撒几根韭菜或者蒜黄提味,也是非常好吃的下酒和就饭的上等菜。玻璃饹馇当做凉菜,吃起来又甜又脆,是喝酒的小菜。吃肉吃肠吃海鲜吃腻了,夹一片玻璃饹馇品品,冰凉冰凉的,又甜又脆又爽口,对于酒的进行,可以发挥很大的推动作用。
  元旦女儿和女婿从北京回来,妻子买来几张大饹馇,我问女儿喜欢怎么吃,她说做一盘糖醋焦熘饹馇吧。我把蒜苔和黄瓜片都切好了,结果女儿又改变了注意,她说吃玻璃饹馇。我说,那也好办。我把饹馇切成寸大的菱形片,在勺里放上没用过的花生油,当油热到六七成,把切好的饹馇均匀的撒在勺里。饹馇飘上来后,见颜色变红了,捞出来。
  把饹馇都过好油后,在做玻璃饹馇之前,还需要再过一次油,那样饹馇是脆的。我把炒勺重新刷干净,放上一小勺油,然后把白糖放到勺里,用小勺搅动,把糖溶化。糖溶化后用勺舀出一点,往下一滴,用嘴一吹,出现丝了,这时赶紧把过好的饹馇放进勺里翻炒,直到糖均匀的挂满了饹馇为止。出勺前,先把盘子上摸上油,把玻璃饹馇倒进盘子里赶紧用筷子将玻璃饹馇分开,撂凉了。就可以吃了。
  我把玻璃饹馇做好后,端给女婿,叫他放在阳台外面,几分钟后,端在桌上,我叫他们先品尝,结果一大盘子玻璃饹馇,一会就叫他们干掉了。我说,如果你们爱吃,明天我再给你们做。
  
    熘鱼段

 

  说起熘鱼段,我马上就想起王树成老师的妻子。过去王老师的妻子在我任职的学校门前一家饭店当厨师。那时候,中午有事不回家了,或者赶上阴天下雨了,我和学校里几个要好的老师就到学校门口的饭店喝点小酒。当时化学组王树成老师的妻子就在这个饭店里掌勺,我们想吃什么菜,叫她给炒,不仅菜量大,而且还很优惠。她炒的菜味道还不错。她做的唯一不漂亮的菜就是熘鱼段。尽管熘鱼段的外形颜色味道都很好,但是吃起来,里面的鱼太小了,带鱼最宽的部分也没有半寸宽,窄的部分比筷子还细。我们吃熘鱼段时,夸奖王老师的妻子手艺真好,这哪是熘鱼段,简直就是熘面段。
  这件事过去二十多年了,我们仍然记忆犹新,现在见到王老师的妻子我们还夸她,嫂子做的熘鱼段真好,那带鱼真宽。嫂子听了不还口,只会乐。
  做熘鱼段最好的鱼是用鳕鱼,鳕鱼刺少,肉是蒜瓣型,吃起来有点像螃蟹肉的感觉和味道。
  鳕鱼有很多叫法,鳕狭、明太鱼、大头青、大口鱼、大头鱼、大头腥。在我们当地叫朝鲜鱼。市场卖鳕鱼的很多,每斤七块钱。前几年鳕鱼贱的时候,才两三块钱一斤,近几年随着物价的上涨,鳕鱼的价也上来了。
  我记得小时候,鳕鱼几分钱一斤,都每人吃。因为当时平鱼、静鱼、偏口鱼、塔嘛鱼有的是,甚至最宽的带鱼才几毛钱一斤。谁还吃鳕鱼。
  六七十年代我国和朝鲜关系密切,从朝鲜进口了大量的朝鲜鱼。我听说,当时,中国的渔民用一瓶最贱的东北白酒和朝鲜的渔民换鱼,一瓶白酒可以随便拿鱼。这是哪个年代事,估计现在用一瓶酒是换不来了。因为现在市场的鳕鱼价格很贵了,朝鲜人也知道鳕鱼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它和塔嘛鱼、平鱼、静鱼的价差不多。所以说,根据鳕鱼价格的上涨,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任何东西,小看任何东西,甚至包括人也一样,你别看他今天不起眼,没准哪一天他可能就会成为你的顶头上司。其实鳕鱼就是最好例子。
  女儿从北京回来三天了,玻璃饹馇吃了,素炒粉沱也吃了,做个熘鱼段给她换换口味。早上我提前到卖鱼的市场寻找鳕鱼,很凑巧,整个市场真有一摊卖鳕鱼的,鳕鱼的个很大,每条也得有一斤半到二斤来的,我随便挑了一条,上称一约,不到二斤。按照七块钱一斤的价格,我花了不到十四块钱买了一条。到家里,我先用水浸泡一会儿,等鳕鱼溶化了,用刀把鱼上面的鳞和脏东西刮去,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面糊里。
  面糊是用白面、淀粉和鸡蛋清调制的,把鳕鱼段放到面糊里,全部沾上面糊后,用筷子夹着放入八成热的油锅里炸一下,等炸到焦黄后,用手一摸硬了,捞出来。等鱼段都过好油了,在做熘鱼段时,再过一遍油,用葱姜蒜炝锅,放上少许的蒜苔或者胡萝卜,黄瓜片煸炒几下,放上高汤或水,把盐味精放入勺里,勾点淀粉,等汤成粥形状了,把过好的鱼段放入炒勺里翻炒,使鱼段都沾上汤汁后,加入一小勺过鱼段用的油,这叫明油。目的是起到菜明亮光滑的效果。
  熘鱼段做好后,我端上餐桌,叫女儿女婿赶紧趁热品尝。我熘出来鱼段是外焦里嫩,味道鲜美。女儿和女婿趁热吃,一会儿,一盘熘鱼段就剩下几块了。剩下的那几块,不是鱼段,是做熘鱼段剩下的面糊,我把剩下的面糊用油一炸,熘鱼段时顺便放在一起,不过,熘出来的面糊也很好吃,就像王老师的妻子做的熘鱼段一样,没有鱼,只有面。
  
    熘鱼段

 

  说起熘鱼段,我马上就想起王树成老师的妻子。过去王老师的妻子在我任职的学校门前一家饭店当厨师。那时候,中午有事不回家了,或者赶上阴天下雨了,我和学校里几个要好的老师就到学校门口的饭店喝点小酒。当时化学组王树成老师的妻子就在这个饭店里掌勺,我们想吃什么菜,叫她给炒,不仅菜量大,而且还很优惠。她炒的菜味道还不错。她做的唯一不漂亮的菜就是熘鱼段。尽管熘鱼段的外形颜色味道都很好,但是吃起来,里面的鱼太小了,带鱼最宽的部分也没有半寸宽,窄的部分比筷子还细。我们吃熘鱼段时,夸奖王老师的妻子手艺真好,这哪是熘鱼段,简直就是熘面段。
  这件事过去二十多年了,我们仍然记忆犹新,现在见到王老师的妻子我们还夸她,嫂子做的熘鱼段真好,那带鱼真宽。嫂子听了不还口,只会乐。
  做熘鱼段最好的鱼是用鳕鱼,鳕鱼刺少,肉是蒜瓣型,吃起来有点像螃蟹肉的感觉和味道。
  鳕鱼有很多叫法,鳕狭、明太鱼、大头青、大口鱼、大头鱼、大头腥。在我们当地叫朝鲜鱼。市场卖鳕鱼的很多,每斤七块钱。前几年鳕鱼贱的时候,才两三块钱一斤,近几年随着物价的上涨,鳕鱼的价也上来了。
  我记得小时候,鳕鱼几分钱一斤,都每人吃。因为当时平鱼、静鱼、偏口鱼、塔嘛鱼有的是,甚至最宽的带鱼才几毛钱一斤。谁还吃鳕鱼。
  六七十年代我国和朝鲜关系密切,从朝鲜进口了大量的朝鲜鱼。我听说,当时,中国的渔民用一瓶最贱的东北白酒和朝鲜的渔民换鱼,一瓶白酒可以随便拿鱼。这是哪个年代事,估计现在用一瓶酒是换不来了。因为现在市场的鳕鱼价格很贵了,朝鲜人也知道鳕鱼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它和塔嘛鱼、平鱼、静鱼的价差不多。所以说,根据鳕鱼价格的上涨,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任何东西,小看任何东西,甚至包括人也一样,你别看他今天不起眼,没准哪一天他可能就会成为你的顶头上司。其实鳕鱼就是最好例子。
  女儿从北京回来三天了,玻璃饹馇吃了,素炒粉沱也吃了,做个熘鱼段给她换换口味。早上我提前到卖鱼的市场寻找鳕鱼,很凑巧,整个市场真有一摊卖鳕鱼的,鳕鱼的个很大,每条也得有一斤半到二斤来的,我随便挑了一条,上称一约,不到二斤。按照七块钱一斤的价格,我花了不到十四块钱买了一条。到家里,我先用水浸泡一会儿,等鳕鱼溶化了,用刀把鱼上面的鳞和脏东西刮去,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面糊里。
  面糊是用白面、淀粉和鸡蛋清调制的,把鳕鱼段放到面糊里,全部沾上面糊后,用筷子夹着放入八成热的油锅里炸一下,等炸到焦黄后,用手一摸硬了,捞出来。等鱼段都过好油了,在做熘鱼段时,再过一遍油,用葱姜蒜炝锅,放上少许的蒜苔或者胡萝卜,黄瓜片煸炒几下,放上高汤或水,把盐味精放入勺里,勾点淀粉,等汤成粥形状了,把过好的鱼段放入炒勺里翻炒,使鱼段都沾上汤汁后,加入一小勺过鱼段用的油,这叫明油。目的是起到菜明亮光滑的效果。
  熘鱼段做好后,我端上餐桌,叫女儿女婿赶紧趁热品尝。我熘出来鱼段是外焦里嫩,味道鲜美。女儿和女婿趁热吃,一会儿,一盘熘鱼段就剩下几块了。剩下的那几块,不是鱼段,是做熘鱼段剩下的面糊,我把剩下的面糊用油一炸,熘鱼段时顺便放在一起,不过,熘出来的面糊也很好吃,就像王老师的妻子做的熘鱼段一样,没有鱼,只有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唐山蜂蜜麻糖
后一篇:唐山酥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