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0字以下飲食隨筆六篇/齊鳳池2012-8-19

(2012-08-19 04:03:35)
标签:

饮食随笔

杂谈

  
  800字以下飲食隨筆六篇/齊鳳池
  2012-08-19
  齊鳳池
  ◆涼拌豆皮(700字)
  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蘿蔔豆腐保平安。
  我愛吃豆製品可不是為了保平安。因為豆製品花樣多,吃起來不單調。
  春天我吃青豆芽,我把東北的大青豆,用溫水泡上一天,等青豆生出雪白的小嫩芽兒,用石榴紅和小河魚一炒,那絕對是一道下酒最好的小菜。
  夏天我愛吃豆皮拌黃瓜絲。將晾乾的豆皮用溫水泡一會兒,撈出,切成細絲,再切點黃瓜絲,放點蒜末,加點鹹鹽,味精,香油一拌,然後來兩瓶啤酒,又降溫,又爽口。百吃不膩。
  到了秋天,我開始吃豆片了。豆片的吃法最多。可以和大蔥,青椒,香菜,蝦皮一起拌著吃。這道菜叫老虎菜
  炒菜最常見的有尖椒炒豆片,海米燒豆片,蟹子燒豆片。用海米和蟹子燒出的豆片又鮮又嫩,比海米蟹子燒腐竹還好吃。
  到了冬天,我開始吃豆腐了。大白菜熬豆腐,麻辣豆腐,雞刨豆腐,番茄燉豆腐,沙鍋燉豆腐等等。豆腐的吃法應該說最多。
  眼下到了夏天,市場有一份賣豆皮的,從他騎自行車賣豆皮,到現在騎摩托車賣豆皮,已經有二十多年了,我一直吃他做的豆皮。市場上有十幾份賣豆皮的,就屬他的好。在市場上,人們一說戴綠帽子的小個子的豆皮都說最好。
  每天他從三十裡外來的灤縣來到市場,他來的最晚,賣的最快,走的最早。想吃他的豆皮,得早去等著,去晚了,就買不到了。
  大豆漲價了,他的不漲;大豆便宜了,他的還是不落價。一年四季總是一個價。
  有一次我問他,你是不是有偏方,摻了什麼東西。他說,我的豆皮裡就是摻了良心。偏方道是有點,我在做豆皮時加了點偏心眼,叫吃豆皮的人,吃的時候別罵我,吃豆皮的時候想著我。我覺得他說的實在,他的人品就象雪白的豆皮越嚼越筋斗,越嚼越香。
  ◆燴餎餷(765字)
  人們都知道上海點心,廣東月餅好吃;成都小吃,重慶麻辣燙火鍋有一絕;北京全聚德的烤鴨早已飛遍了大江南北。
  而北京這麼大的首都,卻沒有唐山的大餎餷。我每次去北京,都給朋友帶上十幾張大餎餷,有時給朋友打電話問他們要什麼,他們說;你別把大餎餷給忘了就行。於是,我每次去北京給每個朋友分幾張。
  唐山的大餎餷是用純綠豆面做成的。將綠豆磨成漿和成粥狀,在平鍋上抹上油一攤,等底出了焦黃的嘎嘎,鏟下來,再接著攤。就跟山東的煎餅一樣的做法。
  大餎餷的吃法很多,有白菜燴大餎餷,韭菜炒大餎餷,糖醋大餎餷,焦溜大餎餷,玻璃大餎餷和油炸餎餷圈等等等等。
  我下鄉時,每年秋後,生產隊飼養處大院裡特別忙,這屋榨油,那屋漏粉;東屋做豆腐,西屋攤餎餷,攤餎餷算是最輕閒活。我和隊長的媳婦搭夥計,其實是我給她當下手,攤餎餷屬於技術活,她攤我碼。她先將平鍋底用刷子摸上一層油,然後用小勺舀一勺豆麵粥,用木制的小耙子,把豆麵粥攤開,薄厚均勻,等豆麵冒氣熟了,用小鏟鏟下來,放一個用柳條編的圓扁簍筐裡,用白粗布一蒙,在車子上一捆,就串村去賣了。
  剩下的隊長分給每人兩張,我把分給我的給了隊長,中午到他家去吃。
  燴大餎餷的做法很簡單,把大餎餷切成菱形,切半棵白菜心,加半斤豬肋板肉,用蔥薑嗆鍋,先把肉炒熟,再放大白菜,等白菜熟了,倒開水和鹽,味精,最後放入大餎餷,時間不好過長,只要大餎餷吃進湯去,湯汁少了,點點香油就出鍋了
  這道燴大餎餷,香噴噴,熱乎乎,水靈靈,特別適合冬天吃。趕上冬天下雪的時候,做一盆熱氣騰騰的燴大餎餷,就是天多冷,吃起來也感覺渾身溫暖。
  如果愛吃口味的話,可以放點香菜,辣椒油。即爽口又開胃,十冬臘月,保證吃得大汗直冒。
  ◆炸餎餷圈(530字)
  在唐山的市場上,有一種現炸現賣的小吃,叫炸餎餷圈。餎餷圈是肉餡的,用餎餷卷起來在油鍋裡炸,炸的焦黃焦黃外焦裡嫩時,又香又脆。
  以前,在唐山一般家裡來客人,酒席上都有油炸餎餷圈。
  油炸餎餷圈必須用上等的大餎餷,肉餡必須好,選最好的五花豬肉,絞成肉末,打上高湯,加入蔥、薑、鹽、味精、花椒面,再加入適當的澱粉,用雞蛋清將肉餡拌勻,用大餎餷卷成卷;兩頭不封口,放入油鍋裡一炸,油不要太熱,等餎餷炸到金黃色,用手一摸,硬了。撈出來,放涼後就可以吃了。
  我結婚的時候,廚師做了這道油炸餎餷圈,等涼菜上桌時,少一道菜。按十個涼菜十個熱菜算,少一個不成雙,可廚師怎麼算也不出是少了哪個菜。最後,他拿出菜單一對,才發現,是餎餷圈沒了。
  原來餎餷圈被人們你捏一個,我拿一個,給零叼了。
  廚師說,沒事,我再做一個,他把肉餡打上高湯,加入蔥、薑、味精、澱粉等,用手一和,不一會,少的那道菜就補上了。
  等酒席開始後,桌上撤下的第一個盤子就是盛餎餷圈的盤子。
  油炸餎餷圈,又香又脆,外焦裡嫩,吃起來口感特別好,就是吃飽了再吃幾個也沒事。因此,油炸餎餷圈在唐山,常吃不敗。
  ◆瓜椒豆(867)
  我記得小時候,每年到了臘月,母親燉完肉之後,就用剩下的半鍋肉湯,做一鍋瓜椒豆。等過了年,出了正月,每天吃飯就盛上一大碗瓜椒豆就飯吃,冰涼冰涼的還帶著冰碴的瓜椒豆,吃起來香而不膩,特別下飯。
  我一直喜歡傳統飲食,尤其是那些土菜和家常菜。不過現在的土菜和家常菜,可比從前的品質好多了。現在的瓜椒豆也不是從前瓜椒豆的概念了,它的主料改良了,加工也細了。根本不是我母親當年的做法了。
  我記得當年母親做瓜椒豆的情景,母親把一大鍋燉熟的肉分碗裝好,留著招待親戚朋友。剩下的半大鍋肉湯,母親就用它燉瓜椒豆。
  瓜椒豆裡樣很多,有豆片、海帶、黃豆、白菜幫、胡蘿蔔、幹豆角、辣椒等等。把這些菜燉在一起,就像東北的亂燉菜一樣。等瓜椒豆燉熟後,盛在一個大缸裡,等過了年,出了正月後再吃。
  我父親喜歡喝酒,每天喝酒盛一小碗,父親喜歡吃裡面的大豆、花生就酒。因為,大豆和花生被肉湯浸泡後味道很足,是喝酒的小菜。等我們吃飯了,母親再盛一大碗。一家人吃著瓜椒豆覺得很幸福,很有滋味。
  後來,等家裡的日子好過了,吃肉不發愁了,母親也就不再做瓜椒豆了。
  如今,人們的日子好過了,那些土菜,家常菜,又回到飯桌上。現在飯店裡有各式各樣的瓜椒豆。三五塊錢一小碟。喝酒品品它,不僅能找到一些過去的感覺,而且還能品出點親情滋味。
  母親去世後,我學著母親當年的做法,也做點燉瓜椒豆,只要想吃了就做一盆。不過現在做的檔次可比母親做的昂貴多了,說實在的比吃炒菜也不便宜。
  每次做瓜椒豆,我把平時積攢的豬肉皮泡好,刮掉上面的毛,用開水緊一下,切成絲,像燉肉一樣炒點糖色,等把肉皮快燉熟了,再把海帶絲、豆片、花生米、大青豆、松蘑放進去燉。作料有蔥薑辣椒花椒大料鹹鹽味精,這樣燉出的瓜椒豆確實比炒菜好吃。燉熟後放在一個大盆裡,放到外面陰涼處,想吃了盛一碗,吃瓜椒豆時,有時,我情不自禁地就回憶起了母親燉瓜椒豆時的情景。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喝酒還是傳統的家常小菜有味道。吃傳統的民間土菜偶爾還能回味出過去,有時還能想到去世的母親。
  ◆烙菜盒子(730)
  有一次和幾個朋友一起喝酒,說起我發表的紅樓夢裡的菜盒子,有人馬上提議讓我做一次給大夥嘗嘗,我答應明天做。
  我按照紅樓夢裡豆皮包子裡餡,買肉,鮮蝦肉,木耳,雞蛋,香菇,鮮筍。
  我先打餡,放豬油,香油、蔥薑、鹹鹽、味精、加一點白糖,我把餡打好後,用鼻子嗅了一下味道,味道很香很鮮,我擀一個皮,包一個,包了十幾個後,我坐上平鍋,倒上油,等油熱後,我挨個將菜盒子擺滿鍋裡,等一面出了焦黃的嘎嘎後,將菜盒子翻過來,再烙那面。兩面都成了虎皮色了,菜盒子就熟了。
  我烙出一鍋後,朋友們拎著酒和菜陸續到了。
  等我把菜盒子都烙完了,大家圍在一起,開始品嘗我做的紅樓夢裡的菜盒子。有人咬一口之後說真鮮,有人也說味真棒。大家就著菜盒子開始喝酒。
  我記得,有一位哥們還拿來了一瓶五糧液,我們四個人每人倒了一杯,就分沒了。
  在喝酒的時候,有人問我是怎麼學來的紅樓夢菜盒子。我說,我曾經在曹雪芹酒吃過幾次南方廚師做的豆皮包子。豆皮包子我沒學來,但包子裡都有什麼餡我記清楚了。我家裡試做做過幾次,家裡人都說好吃。所以,今天給大家請來試著做一次,露露手藝。如果大夥說好吃,以後咱們再做。
  有人說,紅樓夢是本好書,但書裡的那些菜,不僅有名,而且非常好吃,今天大火能吃到紅樓夢裡的菜盒子,真不錯。確實好吃。
  我說,其實,紅樓夢裡的菜和菜盒子不在名字,主要是菜盒子裡的餡好,就這些餡攪在一起,不用說烙菜盒子,就是蒸包子,捏餃子,包餛飩,做鍋貼,隨便做什麼都好吃。
  在中國的飲食上,悟出了一點道理,廚師炒菜是技術,配菜是藝術,品菜是文化。
  大家聽了我的理論,覺得有道理,我說著,他們吃著,結果,第三鍋菜盒子又被他們吃光了。
  ◆我做醬鹹菜(792)
  在北方,每年到夏季家家愛吃的一道飯是大米水粥,家常餅,雞蛋炒紅鹹菜,如果家裡有病人也吃大米稀粥,拌紅鹹菜。我聽大夫說,吃這種飯可以敗火。
  現在城裡一些大飯店也有這道飯,而且特別受歡迎。大米粥家常餅基本上差不多。就是拌紅鹹菜略有所區分。有小蔥拌紅鹹菜,有青辣椒拌紅鹹菜,有蒜末拌紅鹹菜,也有用鮮薑放點油炸花生米拌的。根據人的口味,咋拌都行。
  鹹菜是中國老百姓最普通的家常小菜。我記得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家到秋後都醃一缸蘿蔔鹹菜,一吃就是一年。我母親活著的時候,每年到了秋後要醃一大缸芥菜,一吃就一冬天。到了開春的季節,新鮮蔬菜還沒下來的時候,那一缸芥菜鹹菜早就吃沒了。
  到了八十年代,母親就不醃鹹菜了。想吃了,花幾塊錢,到超市買一塊就能吃幾頓。再說,誰也不願費事醃紅鹹菜了。
  我醃紅鹹菜,一是把老祖宗留下來傳統傳承下去;醃一缸鹹菜自己吃點,然後這家給點那家送點;二是醃點鹹菜不讓這個傳統手藝丟失。
  其實,醃鹹菜是一件又費事又要有耐心的活計。醃好一缸紅鹹菜起碼得一年的時間。
  每年到了秋後,芥菜一上市,等芥菜降到一塊錢三四斤的時候,買上幾百斤。用刀削去尾巴、芥菜毛、芥菜頂,再把芥菜洗淨,放一層芥菜,撒一層鹽。醃一百斤芥菜需要用二十斤鹽,用鹽全蓋好了芥菜,再用一個大石頭壓上。放在一塊陰涼處醃上半年,等芥菜醃透了,再撈出來晾乾。
  這個季節正是北方人做酸醬的時候,等酸醬吃過了季節,把吃剩下的酸醬,熬一盆花椒水,放幾斤醬油,把醬釋開,放入大缸。然後,把晾乾的鹹菜再放入缸內,醃上幾個月後,拿出一個鹹菜切開,芯裡面全變成黑紅色,醬鹹菜就算醃成功了。
  我算了一下時間,醃一缸醬鹹菜得用整整一年。
  我喜歡醃醬鹹菜,其實,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自己吃點,然後再給哥們送點,最主要的是,別把母親留下來的手藝,在我這輩就失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