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賈桂琳•杜普蕾/齊鳳池2012--7--29

(2012-07-30 07:31:08)
标签:

音乐随笔

杂谈

賈桂琳•杜普蕾/齊鳳池
2012-07-29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bline.jpg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lurk.png 
齊鳳池
  
  《纏綿往事》這首的大提琴曲是誰作的我也不清楚。據說這首大提琴曲就隱藏在神秘園的第四輯中,它的別名叫《靜默之聲》。這首大提琴曲我聽了無數次,每次聽,心裡總有一種神秘的幻覺和深邃的意境。那舒緩而綿長的琴音一直在耳畔和心靈縈繞,聽著這種纏綿的旋律,我的眼前仿佛出現蔚藍的大海,在海風溫柔的吹動下,波浪緩慢而悠長地推向岸邊,向人們的心靈深處湧動。
  我坐在沙發上,在暗淡紫紅的燈光下,頭靠沙發閉著雙眼,靜靜聆聽著賈桂琳的手指在弦上行走發出的聲音和神韻。那種舒緩纏綿的旋律,仿佛就我在的心底蕩起微波漣漪。我的心仿佛在空曠的世界裡遊蕩旖旎。我的心飛翔在天上,鳥瞰人間煙火,不知不覺眼中噙含著淚滴。
  這時,我忽然想起音樂界有一種傳言,說是最傑出的音樂家往往命不長。這句話好像就是針對賈桂琳說的。然而更加巧合的是,法國作曲家、大提琴家奧芬巴赫的《賈桂琳之淚》,竟在百年之後和一個也叫賈桂琳的英國大提琴才女相遇了。
  我想當賈桂琳•杜普蕾在演奏這首與她同名《賈桂琳之淚》時,或許她的心也在淌淚,否則,她的琴聲絕對不會奏出令人心靈難以自拔地深度。
  我想賈桂琳•杜普蕾的音樂生涯,不僅是用手指演繹技藝,而是用生命和靈魂演奏天籟和天堂之音。
  在賈桂琳•杜普蕾四十二年短暫輝煌的音樂歷程中,據說,匈牙利大提琴家斯塔克第一次聽她演奏《賈桂琳之淚》時就說:“象她這樣把所有複雜矛盾的感情都投入到大提琴裡去演奏,恐怕根本就活不長。”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句話仿佛成了上帝和先知的預言。賈桂琳•杜普蕾一九四五年出生在英國一個充滿音樂的家庭。她四歲時,聽到收音機裡大提琴的聲音,就要求家裡給她買那樣的樂器,從此,展開了杜普蕾與大提琴之間的不解之緣。五歲時,她開始在學校學琴。一九五六年,十一歲時,嬴得了大獎,成為全英國最受矚目的演奏家.
  一九六五年,由杜普蕾擔任大提琴,巴畢羅裡指揮倫敦交響管弦樂團,演出英國作曲家艾爾加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這場音樂對杜普蕾非常重要,因為它奠定了杜普蕾在演奏舞臺上的地位。鋼琴家顧爾德曾經說過,杜普蕾的《艾爾加協奏曲》,呈現了無限的悸動與熱情。後來她第一次聽到那張與巴畢羅裡合作的錄音時,曾吃驚的說道:“這並不是我想表達的!”她到底想表達什麼?我們永遠無法得知。
  很多人都喜歡聽杜普蕾演奏的《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協奏曲,大提琴在管弦樂襯托下,她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斑斕的神秘意境裡。她充滿朝氣,又不失女性的細膩,但她又不是完全沒有節制的放縱自己的情感演奏,從她手指尖傳遞出來的琴音,讓人完完全全地被她的熱情與音樂詮釋所感染。杜普蕾詮釋《艾爾加的E小調協奏曲》境地,華人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也許能步入她的境界,但他步入的只是邊緣,接近核心有一段差距。
  一九六七年,她和鋼琴家巴倫波因結婚.杜普蕾和巴倫波因共譜戀曲,為古典樂壇留下佳話。他們不論在生活或是音樂上,彼此都是最佳的伴侶。他們合作演出,很多人說是奇妙的一對。
  一九七0年賈桂琳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症,從此,因病告別音樂舞臺。賈桂琳•杜普蕾一生中擁有三把名琴,其中一把是現代製作師的作品,另兩把是史特拉第瓦裡古琴,其中一把大衛朵夫大提琴,如今被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演奏使用。馬友友曾經說過:"這把大衛朵夫對我而言,它是我演奏過最好的樂器,我真的相信這把琴是有靈魂的,而且也具有想像力。"
  1987年10月19日,賈桂琳•杜普蕾在倫敦家中逝世,享年四十二歲。我記得老舍先生說,愛什麼就死在什麼上。
  英年早逝的賈桂琳•杜普蕾,用一把棗紅色大提琴給我們留下太多的纏綿往事,聆聽那如泣如訴纏綿琴聲,仿佛使人在纏綿往事中深沉並流露出思念的情感。
  琴音婉約,旋律纏綿,如清清的溪流流淌在我記憶的邊緣.聽著聽著,潮濕的音樂就打濕了我的面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