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米勒的《拾穗》和《晚鐘》/齊鳳池

(2012-03-16 16:08:27)
标签:

美术评论

杂谈

米勒的《拾穗》和《晚鐘》/齊鳳池

米勒的《拾穗》和《晚鐘》/齊鳳池

米勒的《拾穗》和《晚鐘》/齊鳳池
2012-03-16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bline.jpg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lurk.png 
齊鳳池

我的書房裏掛著朋友臨摹的《拾穗》,每次端詳我都能看出點新的東西。《拾穗》描寫的是農村最普通的情景:秋天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收後的土地上,有三個農婦正彎著身子細心地拾取遺落的麥穗。在她們身後是堆得像小山似的麥垛,這似乎和她們毫不相關。我雖然看不清這三個農婦的相貌及臉部的表情,但她們的身姿卻彰顯出古典雕刻一般莊重的美。三個農婦的動作,雖然角度的不同,但動作的連接好像是一個農婦拾穗動作的分解圖。那個紮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快速的拾著麥穗,另一隻手握著麥穗的袋子裏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經撿了一會了,袋子裏已經有了收穫;還有那個紮蘭頭巾的婦女已經被不斷重複的一上一下彎腰動作累壞了,她顯得疲憊不堪,將左手撐在腰後,來支撐身體的力量;畫右邊的那個婦女,側臉半彎著腰,手裏捏著一束麥子,正仔細巡視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看是否有漏撿的麥穗。三個農婦如此地往復地勞動,是為了全家的溫飽,她們懷著對每粒糧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辭辛苦地拾著麥穗。我想她們可能是祖孫三代,或是母親和兩個女兒,或是兩個媳婦和婆婆。總之,三個婦女給我的聯想太多了。這說明米勒的畫空間很大了,給讀者的想像空間更大。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這是一幅十分真實、親切、美麗而又給人以豐富聯想的農村勞動生活的圖畫。從這幅畫上我看出畫家米勒對勞動人民甘苦的深刻理解,似乎理解了白居易的“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米勒的其他作品內容通俗易懂,簡明單純,但又絕不是平庸淺薄,而是寓意深長,發人深思的。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大師,他的大量的以農民題材為主的油畫、素描、版畫,給了我深刻的啟示和感悟。

米勒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他出生在諾曼第的一個農民家庭,青年時代種過田。23歲時到巴黎師從于畫家德拉羅什,這位從鄉下來的年輕人,當他走進盧浮宮的大廳時驚喜地說道:“我好像不知不覺地來到一個藝術王國......”

《晚鐘》畫面上是一對在田間默默祈禱的農民夫婦,他們仿佛聽到了遠方教堂傳來的鐘聲,這“鐘聲”好象越來越大,傳得越來越遠……從而,拉近了農夫、教堂與觀賞者的距離並強化了教堂鐘樓的“音響”感應。也許是由於日暮餘輝的籠罩、屏息靜思的農夫和靜穆沉寂的大地的反襯;也許是由於畫家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虛化,不但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裏傳出的“鐘聲”可以融為一體,好象觀賞者為畫中人、畫中景、教堂及教堂鐘樓裏傳出的鐘聲也融成了一體……也許是這對佇立在農田裏剪影一般的農夫與地平線交叉的形式使人聯想到了莊嚴、神聖的“十字架”。在繪畫語言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他將紅、藍的頭巾和濃郁色彩完全融化在黃色中,使整個畫面顯得安靜而又莊重,同時表達了米勒對農民艱難生活的深刻同情,和他對農村生活的特別的摯愛。

米勒的《晚鐘》都帶著濃郁強烈的宗教情感,這種凝重聖潔的宗教氣氛,這種莊嚴、肅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貧樂道的基督徒形象,這種深沉、悠遠、悲壯的詩歌意境。如果米勒不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沒有在宗教境界修煉到一定程度和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很難畫出這樣高超出眾的繪畫傑作。

《晚鐘》畫面的人物顯得粗陋、樸實,甚至木納、癡呆,而內心卻是純淨虔誠、溫順善良的農民形象,這不僅體現了米勒對農民的深深理解和深厚的感情,也體現了19世紀後半葉藝術家強烈的民主意識以及現實主義的求實精神。

米勒是法國近代繪畫史上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他那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不僅被廣大法國農民所喜愛,也被世界人們所喜愛。

米勒筆下的農夫是疲憊、窮苦、終日操勞的貧困者。畫中人物是衣衫檻樓,肌膚黝黑,佝樓的身軀,粗大的手掌,這是米勒的美學,也是米勒要為之嘔心瀝血地讚美歌頌的農民的形象。小說家羅曼•羅蘭說:“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來養育這偉大的民族,他們日復一日地勞動,來締造這美麗的國家。”

通過上面兩幅畫,我感覺到米勒對大自然和農村生活有一種特殊的深厚感情。青年時代,他早起晚歸,上午在田間勞動,下午就在小屋子裏作畫,他的生活異常困苦,但這並沒有減弱他對藝術的酷愛和追求,他常常由於沒錢買畫色就自己製造木炭條畫素描。他愛生活、愛勞動、愛農民,他曾說過:“無論如何農民這個題材對於我是最合適的。”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種者》。以後相繼創作了《拾穗》和《晚鐘》等名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