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羅的《孟特芳丹的回憶》/齊鳳池

标签:
美术评论杂谈 |

柯羅的《孟特芳丹的回憶》/齊鳳池 2012-03-15 |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bline.jpg |
http://ntimg.inetfile.org/ntimg/plurk.png |
齊鳳池 青年油畫家水雲間送我的那幅柯羅的《孟特芳丹的回憶》臨摩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房。我每次寫作前,都要看上一會,直到思緒進入畫面。 《孟特芳丹的回憶》以前我沒看過。最近,在一本美術雜誌上看到了這幅畫。同時還看到了《林妖之舞》、《杜艾的鐘樓》。我把雜誌拿到家裏,將柯羅的《孟特芳丹的回憶》與水雲間的臨摩畫對比。我發現水雲間的筆上的功夫真不一般,他那雙拿焊槍的手,能臨得如此逼真,說明他對色彩和繪畫語言的敏感度是極強的。在大體上看不出水雲間臨的與大師的原作有多大的區別。只感覺水雲間在色調的過度上略有痕跡。他臨的《孟特芳丹的回憶》和懷斯的《克利斯蒂娜的世界》在北京的一家豪華別墅陳列著,我不知那些有錢人是什麼看水雲間水準的。 《孟特芳丹的回憶》畫面象張開巨手的大樹,雄壯的枝幹好象在舞動;陽光從枝葉透過來,光線迷離;明淨的湖水和遠方的景物,象隔在一層紗幕後面,使人感到意境深邃而清幽;這種朦朧的效果給人以幻想的感覺。左邊是一位穿紅裙的婦女和兩個孩子正採摘樹上的蘑菇。她們豔麗的服裝和輕曼的姿態,仿佛仙境裏的人生活再現。《孟特芳丹的回憶》的意境,很象中國山水畫的風格,黑色中含綠或含棕,銀灰中帶黃或帶藍,跟中國寫意水墨畫是一樣的味道。 我記得柯羅說:“藝術中的美就是我們從大自然感受到的美,我唯一的愛人是大自然,我終生對他忠貞不二。” 柯羅象他所說的那樣,他把大自然當做唯一的愛人,他終生未婚。在他七十九歲臨終彌留之際,嘴裏還在默默地念叨:“我衷心地希望,在天堂裏也有繪畫。” 柯羅是一位元把生命的全部都奉獻在繪畫事業上的世界級大師。並形成了自己的“柯羅風格”。柯羅的作品偏重于幽靜溫柔的境界。他獨創了一種在未幹的油彩底上描繪物象的新技巧,就象中國的寫意山水畫,在宣紙上運用筆墨一樣,使物形的邊線和遠景融合在一起,產生一種詩意的朦朧美。 水雲間的作品受柯羅的影響最深,有專家評論他的畫說:水雲間的技法有柯羅的痕跡,選材喜歡意境深邃的畫面,跟柯羅也很相似,色調一般不用大紅大綠,儘量讓色調厚重一些。這話好象給水雲間的定位高了。其實水雲間的水準應該高出專家的定位。 水雲間的身世是坎坷的,三歲時隨母親改嫁,一直到結婚,始終在繼父冷淡的目光中小心而膽怯地成長。在這種家境的壓抑下,使他過早地走向了成熟。他的老師曾一針見血地指責他不安心學畫:“第三節課挽著高二的女生腰,到晚自習又挽著初三女生的脖子”。水雲間的氣質和繪畫的天才,不只誘惑了這兩個女生,就連外校的女生都偷偷地給他寫情書。 老師說的是直白了點,水雲間知道是老師是沒有惡意的,老師是恨鐵不成鋼。 水雲間結婚後,母親又離異了。他和母親,妻子,女兒過著平靜而清貧的日子。他按時上班,工作兢兢業業,用每月千元的工資養活著四口人的生活。為了使家裏的日子過得滋潤點,讓多次經歷婚姻坎坷的母親臉上出現笑容,他把精力用在了繪畫事業上。他手頭有了點積蓄,就購買畫框,畫布,畫色。晚上吃了飯就沉浸在畫室裏,一直到畫到淩晨一兩點,睡不上三四個小時就又趕六點的班車去了。就這樣匆匆忙忙十幾年,使他顯得蒼老了。他的頭髮,胡須留得很長,衣服又邋遢又前衛。挺好的牛仔裝非抹上點油畫色,好端端的褲腿非得整出個窟窿。內行人說這叫乞丐服,文化休閒裝,我始終覺得他另類,他邊緣,他怪異。 但水雲間的心地是善良的,人品是高貴的。他有許多地方象柯羅。對貧困的學生,朋友,他慷慨幫助,雖然錢物不多,但更能體現出他的人格。 雙休日他出去畫看板子或刷牆體,沒活時他就到美術培訓班指導高考複課生,他手把手地教,分文不取。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 在他的指導下有幾個學生,考上了中央美院,西安美院和浙江美院。當美院的老師問他們的指導老師是誰時,學生們說,我們的指導老師就是一位煤礦的焊工。 其實,當焊工又有什麼,白石老人當年還是個木匠呢,有很多大師都說,功夫在詩外。水雲間的功夫也在畫外。他畫裏的顏色,光線,亮點,畫面的意境都來自弧光裏的幻象和他對生命,事業,愛情,繪畫所產生的強烈火花。 |
前一篇:籍里柯的《梅杜萨之伐》
后一篇:米勒的《拾穗》和《晚鐘》/齊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