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柏遼茲的愛情(音樂隨筆六章)

(2012-02-22 12:33:25)
标签:

音乐随笔

杂谈

  柏遼茲的愛情(音樂隨筆六章)
  2012-02-22
  齊鳳池
  我在讀《西方音樂史話》時,發現了一個怪現象。許多世界一流的音樂大師,他們的妻子或是情人,不僅比他們大幾歲,有的甚至大十歲或二十幾歲。我越讀越納悶,這些年輕風流,倜儻瀟灑,才華超人的音樂大師,為啥偏偏愛上比他們大的女人?
  難道大女人的體內有水質的音符,能流淌出音樂的小溪?
  難道大女人白晰的肌膚上,能彈奏出金質音符產生強烈的和絃共鳴?
  難道大女人的腹部能孕育小音樂家的夢境或者能輪回大師的靈魂?
  於是,我開始對這些大女人的身份、家庭進行分析、排列。我不僅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而且發現許多不為人知而且耐人尋味、摧人淚下的感人故事。
  我曾經把妻子比喻成撒嬌時的小妹,謙讓時的大姐,溫柔時的情人,關愛時的母親,賢慧時的妻子。這些比喻我不僅體驗得細膩而且深刻,我想,只有寫詩的人才能這樣體會到血液裏,感受到靈魂裏。
  被人們譽為鋼琴詩人的音樂大師蕭邦,他把情人喬治•桑比作最仁慈的大姐和醫治心靈創傷最好的醫生。
  這位比蕭邦大六歲的法國著名女作家,和蕭邦相愛並同居了十年。
  最後,被喬治•桑的孩子們給拆散了。從此,一部愛情悲劇拉開了帷幕。
  離開喬治•桑後,蕭邦的生命一天天接近死亡。兩年之後,三十九歲的蕭邦就離開了他熱愛的音樂和他酷愛的女人。
  蕭邦死後,喬治•桑的靈魂飄乎不定,第二年,她乘坐早晨第一顆露珠,去追趕提前走上天堂路的蕭邦的身影。
  大女人是仁慈的大姐,大女人是醫治心靈創傷最好的醫生。
  沒有了仁慈的大姐的呵護,蕭邦的日子無法生存。
  沒有了醫治心靈創傷的醫生,蕭邦的心病無法醫治。
  蕭邦和喬治•桑的愛情驗證了人生、事業、愛情的結論。
  英俊瀟灑的李斯特,在二十二歲時遇到了比他大六歲的達葛爾伯爵夫人。兩人一見,就落入了愛河,不能上岸。
  高傲漂亮、知識博厚的女文學家達葛爾伯爵夫人,為了愛情,她拋棄了高貴的地位和三個可愛的孩子,同李斯特私奔到了義大利。
  在與達葛爾伯爵夫人生活的歲月裏,李斯特在夫人的指導下,揚棄了華而不實、軟綿綿的抒情格調,開始向思想性、藝術性更強的音樂創作邁進。隨後,李斯特創作出了震撼世界的交響曲《但丁交響曲》和《浮士德交響曲》。
  大女人不僅締造了音樂的翅膀,而且給音樂家注入了飛翔的力量。男人掌握了世界所有的音符,而女人掌握著音樂家的手。勃拉姆斯與女鋼琴家克拉拉的故事,更令我感動。
  二十歲的勃拉姆斯在和舒曼學習音樂的時候,在舒曼家裏,第一次見到克拉拉時就偷偷地愛上了她。
  這位比勃拉姆斯大十四歲而且有了七個孩子的舒曼夫人。當年為了舒曼的愛情,她的父親與舒曼打了兩年的官司,最後,法律還給了她真摯的愛情。
  克拉拉對勃拉姆斯的愛情是理智清醒的。而勃拉姆斯把對克拉拉的愛一直藏在心裏,一藏就是四十多年。克拉拉去世後,勃拉姆斯在克拉拉的墓碑前,深情地為克拉拉演奏了一支小提琴曲。那首曲子叫什麼無人知曉,那曲子的主旋律也無人聽到,只有靜靜躺在墳墓裏的克拉拉知道。
  有人說,勃拉姆斯愛上比他大十四歲的克拉拉的原因,是勃氏家族的遺傳。老勃拉姆斯娶了比他大十七歲的女人做妻子。用老勃拉姆斯的話說,大女人是締造音樂家的女神。
  在《西方音樂史話》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法國著名作曲家柏遼茲的愛情故事。
  早熟的柏遼茲十二歲時,偷偷愛上了二十歲的埃斯特爾•格蒂耶。因為年齡小,柏遼茲沒有勇氣向姑娘表達愛慕之情。這份愛一直在柏遼茲的心裏封閉了五十年。
  當柏遼茲六十一歲時,他再也抑制不住愛情的撞擊,他興致勃勃回到了家鄉尋找他心中所愛的人。
  時過境遷,埃斯特爾•格蒂耶已經搬到了義大利的熱亞那。柏遼茲千里迢迢又去了熱亞那。
  終於,在熱亞那一座宅院裏,柏遼茲見到了已是滿面蒼桑皺紋縱橫的七十歲的情人。
  柏遼茲的到來,使老埃斯特爾•格蒂耶激動不已。老人頓時覺得青春的暗流開始萌動。最終,埃斯特爾•格蒂耶嫁給了柏遼茲。
  我真想像不出埃斯特爾•格蒂耶,當時是怎樣接受這份遲到了五十年的愛的。
  我更無法想像,柏遼茲那天晚上是怎樣享用這杯密封了五十年的愛情佳釀的。
  讀到這裏,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在中國這個古老文明的國度沒有誕生一位象貝多芬、巴赫、舒曼、海頓……這樣的大師,因為,中國的那些大師他們在娶妻子時一個比一個小,在換妻子時又一個比一個嫩。他們偷偷愛的情人,更加天真更加清純。
  ◆讓我們也站著聆聽亨德爾
  藝術是痛苦的結晶。藝術在心靈中磨礪後昇華到神聖或高貴而高尚。人們都愛把藝術說成高尚,而把身份說成高貴。詩人北島說:“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德國音樂家亨德爾說:“假如我的音樂只能使人們愉快,那我很遺憾;我的音樂的目的是使人們高尚起來。”
  亨德爾的一生,不僅追求高尚,他的作品也體現了高尚。儘管他一生歷經苦難,生活一貧如洗,晚年病倒雙目失明。但他一生創作了四十六部歌劇,三十二部清唱劇,一百多部康塔塔和聲樂器樂曲。
  亨德爾一生未婚,他把全部的激情都傾注到了《彌賽亞》這部清歌劇的創作上。
  《彌賽亞》1742年在柏林首演。“彌賽亞”希伯來語,原意為“受膏者”。指上帝的派遣者。後被基督教用為對救世主耶穌的稱呼。《彌賽亞》分三部分,分別敍述了耶穌誕生、受難和復活的故事。其中第一部分的《田園交響曲》與詠歎調《他必象牧人餵養其羊群》,第二部分是《哈利路亞合唱》,第三部分是詠歎調《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和《阿們頌》。
  《彌賽亞》在倫敦上演時,當演到第二部《哈利路亞合唱》時,把在場的喬治二世深深打動了,他禁不住肅然起身,躬身傾聽,他的舉動,帶動了全場觀眾站立恭聽。後來,聆聽《哈利路亞合唱》形成了規矩,不論在哪國演出,只要演唱《哈利路亞合唱》,必須站立恭聽。我不知這個規矩在中國是否也成規矩。
  聆聽《哈利路亞合唱》站立與不站立這無關緊要,但聆聽亨德爾,我們必須站立恭聽。
  在中國,知道並瞭解亨德爾的人並不動,因為亨德爾的音樂和時代離我們太遙遠了。
  讓我們從音樂的哆開始,步入音樂深邃的五線譜小路,也許,我們在哪條線上,或哪個音節或一個細小的休止符上與雙目失明的亨德爾撞個滿懷。
  ◆獻給達格尼的禮物
  挪威著名音樂大師格裏格,真是個守信譽的老頭。十年前許下的諾言卻如期兌現。當那首《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尼.當她十八歲的時候》被報幕員宣佈後,坐在大廳裏的達格尼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叫報幕員再報了一次。奧斯陸金色的音樂大廳,頓時一片沸騰。
  這麼昂貴盛大的禮物,叫十八歲的達格尼無法接受。她激動,亢奮不已,淚水抒情兩行涓涓細流。
  這個拄拐杖的金髮格裏格老頭,花了整整十年心血,為達格尼編織了這份人生禮物。
  十前年,老人到貝根森林尋找音樂的翅膀,正巧遇見8歲的達格尼在林間飛翔。老人撫摸著達格尼的金髮說:“快快長吧,等你到了十八歲,我要送你一份禮物。”
  一晃十年過去了,達格尼早已忘記了老人許下的諾言。
  十年一曲,格裏格為達格尼設計好了十年的人生。
  八歲,在貝根森林雀躍童年的天真前奏;
  十二歲,撥節海頓的激情快板;
  十六歲,揚花孟德爾松的柔情小夜曲;
  十八歲吐蕊舒曼的C大調青春浪漫。
  十年,一部人生最美好的樂章,達格尼的青春歲月被老人精心勾畫反復和絃。
  十八歲剛剛走完人生第一樂章,阿娜的達格尼亮麗在奧斯陸金色的音樂大廳。人們羡慕達格尼的漂亮和福份,靜靜得聆聽從天堂傳來的神韻,人們更加欽佩拄拐杖的格裏格老人。
  兌現諾言,格裏格兌現的是人格和尊嚴。
  ◆蒙特威爾第的哀訴
  1607年,義大利音樂家蒙特威爾第,在妻子克洛迪婭臨終前,完成了他第一部歌劇《奧菲歐》,同時,他也親身體驗了與妻子生離死別的悲痛之痛。
  歌劇《奧菲歐》取材於希臘神話,詩人奧菲歐入地獄營救死去的妻子的故事。因此,蒙特威爾第把對妻子的懷念融入了劇情。
  1608年,也就是克洛迪婭去世的第二年,蒙特威爾第奉命接受曼圖亞王朝為新繼位的王子婚禮譜寫歌劇《阿麗婭娜》。當《阿麗婭娜》上演到第一部“哀訴”時,全場六千名觀眾哭成一片。這是蒙特威爾第又把對妻子的懷念融入到劇情裏的效果。與其說六千名觀眾為“哀訴”而哭,不如說是六千名觀眾在為克洛迪婭而流淚。
  一個人能被很多人理解,蒙特威爾第的不幸是萬幸。
  一個人的淚水擊中很多人的要害,蒙特威爾第的情感不脆弱。
  蒙特威爾第一個人的哀訴,讓六千人痛哭,蒙特威爾第的傷感是條河。
  蒙特威爾第,有六千名觀眾為克洛迪婭痛哭流淚,她死一回值得。
  後來,蒙特威爾第含淚接受了為王子的婚禮譜寫歡歌,這是多麼殘酷的蹂躪快樂。他讓斷枝的花朵,在淚水的滋潤下復活;他讓黑色的彌撒曲,被金色的小號吹出歡樂。蒙特威爾第,其實,你的哀訴,是對上帝的訴說。
  蒙特威爾第操縱的七個音符,嘩變潮水般的哭聲,默默地哀訴席捲人們的脆弱,六千名觀眾的痛哭大合唱,將所有的悲傷全部湮滅。
  ◆獻給勃拉姆斯的愛情
  德國音樂大師舒曼的晚年,終於走進了精神病院,這完全符合一個大師絕妙的人生謝幕。一般的大師到了極限,只要一不留神,就可能跌入精神的懸崖之下。
  舒曼的晚年,應該說是幸運的。他有賢慧的妻子克拉拉和七個水靈靈象音符一樣的孩子。還有學生勃拉姆斯為他送終。
  勃拉姆斯一生犯了一個不該犯的美麗錯誤,他不該偷偷愛上比他大十四歲的老師的妻子克拉拉。
  也許,這是勃氏家庭的遺傳。老勃拉姆斯就娶了比他大十七歲的女人。也許,大女人就是締造音樂家的女神。
  勃拉姆斯把一生的情感,都譜寫成獻給克拉拉的愛情。每一串水質的音符,都是濃與血的情,滴滴灌溉著克拉拉皸裂的心。愛上一個比自己大的女人,等於愛上一個仁慈的大姐,或是醫治心靈創傷最好的醫生。當勃拉姆斯的心病已無法醫治,克拉拉卻提前被神父讀進了聖經。
  在去法蘭克福的火車上,勃拉姆斯把醞釀了四十年的情感,譜寫成生命的絕唱。那首《獻給克拉拉.舒曼》的小提琴曲,只有克拉拉一人能聽到。一串串淌血的音符,滋潤著新翻的泥土和愛情的根,十字架下沉睡的克拉拉,沿著草根吸吮著音樂之光和小提琴悠揚的琴聲。
  一年後,勃拉姆斯靜臥在一張蓋地的五線譜上,他在五線譜的小路指引下,展開靈魂的雙翅,去追趕那個叫人牽腸掛肚的女人。
  ◆訴說蕭邦
  很多書上說,鋼琴詩人蕭邦是歐洲貴婦人的偶像。他過早的辭世,一度叫女人沮喪發狂。三十九歲的蕭邦,匆匆地離開了他的鋼琴和追逐他的漂亮臉蛋和五彩繽紛的花裙。據說蕭邦的死與愛情有很大關係。
  蕭邦一生愛過四個女人。他的音樂不僅呈獻女人也呈獻給愛情。
  甜美的C小調圓舞曲給了康斯坦奇婭,
  寧靜的小夜曲只屬於瑪利婭,
  激昂的波蘭舞曲是給史塔琳的狂吻,
  只有傷感的B調奏鳴曲屬於他和喬治.桑。
  蕭邦的性格一半屬於女性,而喬治.桑更賦與雄性。喬治.桑喜歡飲酒,她吸煙很凶。這對性格顛倒了的漂泊鴛鴦,十年一起嬉水,最後各自飛翔。
  離開喬治.桑的日子,蕭邦一天天走向死亡。他死後,有很多女人為他流淚,有很多女人為他發狂。據說有五十個貴婦人願抱著蕭邦死在自己的懷裏。據說有十五個伯爵夫人狂吻他的肖像。蕭邦的魅力和才氣叫女人如癡如醉。他憂鬱的沉思,抑鬱的悲情,痛苦的依戀,像薄霧籠罩下的法蘭西秀美的田原風光,又像月光融融或細雨霏霏的巴黎蘭色的夜晚。
  蕭邦在法國生活了十幾年。但他始終深愛著自己的祖國。他死前遺言,身體可以留在法國,愛可以獻給女人,但心臟必須歸還祖國。蕭邦把所有的音樂都留給人類世界。他抖一抖彈鋼琴的手指,一個音符也沒有帶入墓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