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控反思 防止楼市成股市

(2008-09-21 22:52:21)
标签:

财经

房产

楼价

楼市

房贷政策

分类: 地产评论

面对可能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果断出手干预市场,“救市”成了唯一选择。国内证券市场灾难性无休止的狂泻,也逼迫政府出台新政,印花税单边征收、中央资金入市以及双率下调等,挽救几乎崩溃的市场和信心。严峻的形势很清楚地说明,现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质的变化,高增长、低通胀、外部环境良好的黄金时代成了过去式。

 

全球都忙于救市,化解金融危机——各国的积极行动,与目前低迷的房地产业的没有任何政策变化形成极大反差。冷静地反思,有一个基本结论,即是时候进行政策调整了,特别是过去打压楼市的种种政策,调整正当其时,甚至是刻不容缓。如果此时不行动,可能丧失良机,未来楼市也存在像股市那样大跌的风险。楼市大起大落对国家金融和宏观经济的打击可能比股市暴跌还大。

 

所谓打压性政策,最主要是对购房需求进行抑制的二次房贷政策、房屋交易的高税收政策以及对正常开发贷款进行限制等政策。

 

在去年之前,制定这些政策应该说非常必要,因为过去几年,房屋市场和土地市场相互影响,使房价、地价的上涨行情愈演愈烈。06、07年催生大量投资、投机性需求,推动楼价快速飙升,市场变得不理性,有些疯狂。加上信贷环境宽松,开发资金容易获得,成本不高,让企业一味扩张拿地,不惜高价追逐,结果是两个市场供求失衡;而经济活动中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以及对未来楼价看涨的预期,都为楼市炙热推波助澜,使之有如一匹脱缰野马,拼命挣脱政策羁绊,肆意狂奔,泡沫开始膨胀。总之,当时调控出台一系列严厉、打压政策,是迫不得已。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有些城市是今年第一季度),楼市开始调整,成交大幅度萎缩,楼价向下运行,市场普遍观望,投资退场,投机几乎绝迹,历时一年多,但市场并没有结束调整的迹象,楼价反而面临深幅滑落的风险。

 

造成楼市目前这种情况,有三种因素起了很重要作用,一是连续多年的调控,多种政策(特别是抑制需求、限制流通、关闭资金闸门等打压政策)发力,产生叠加效应。楼市也是政策市,目前一蹶不振的市场就是政策的写照;二是市场走到从来没有的高位,高楼价一定会带来需求的减少,市场有进行大幅调整的内在要求;三是宏观经济减速,出口增长放缓,投资受抑,消费不振,通胀压力空前,企业困难重重,整体经济由高峰下行,加上股市暴跌,中产财富大幅度缩水,则极大地强化了观望、悲观的市场预期。从对楼价和市场的预期看,一年时间的调整,几乎完成了逆转。

 

很显然,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经济大环境、乃至国际环境,与过去完全不同,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楼市的跌势已经确立,虽然楼价并没有跌得特别深,但市场极度缩量不可能长久支撑,房价大跌的风险越来越大。这个时候,防止楼市大落,应该成为最重要的调控目标。针对狂热市场的各项打压政策,其实已经见到效果,使命业已完成,在跌市中显现的尽是雪上加霜的负面作用,亟待调整。

 

如二次房贷政策中对第二套房的定义,不论第一套房贷是否付还清,也不论是不是卖小房买大房的改善自住购房,一律施以惩罚性贷款利率和首付,是十分不合理的。卖小房买大房,是一种改善型的、理性的、健康的需求,不会对市场产生任何的负面作用,在很多城市中是占主导的需求,这种需求不应该打压,特别是目前市场低迷,应该鼓励才对。而首次购房贷款已还清的第二次购房,发生金融风险的机会很小,对银行而言是典型的低风险优质客户,也不应该抑制,应当适当鼓励。

 

目前房屋流通环节税收高,税赋多,交易一套房屋税率超过楼价10%,对抑制投机作用很小,但却阻碍存量房屋的正常流转,大大增加了房屋流通成本,减少市场供应,间接推高楼价,也不利于梯度消费,应该重新调整。现行营业税初衷是为抑制投机炒楼,但从购买新房到出产权证,时间一般都要两三年,再加5年的规定时间,已经是7、8年,如此长的时间,究竟是抑制投机炒楼还是抑制存量房屋良性循环?

 

而对开发信贷资金人为设限,实际上打乱正常的开发建设节奏,将加剧开发资金紧张程度,在销售不断下滑的条件下,除了出现行业洗牌效应外,楼市可能出现深度反向大调整,对稳定市场十分不利。

 

调整和修正上述政策,会不会带来楼市的重新暴涨?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目前宏观经济减速,步入新的周期,这决定了楼市也将面临较长时间的回落调整。最关键的是,新的经济、市场和预期条件下,打压性政策已经丧失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修正政策的最大的作用,为防止市场进一步快速滑落,同时逐步稳定市场的预期。况且政策有滞后性,其真正起作用见到效果,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如果现在不作为,等到楼市大跌时再调整,恐怕为时已晚,将带来严重后果,金融、宏观经济也将付出沉重代价。股市是反面教材,由狂热到暴跌。防止楼市演变成为股市第二,考验着决策层的智慧和能力。

 

最近不断有城市如成都、长沙、西安等出台措施,在公积金贷款、交易税费、土地出让、购房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进行政策暖市,这里固然有为地方财政的动机在里面,但却提出政策如何作为,才能保证楼市稳定的大问题。这一点上,国家层面上的政策调整动向,才是最关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