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半年楼市量与价的悬念

(2008-07-29 22:44:52)
标签:

财经

证券

楼市

楼价

经济走势

房产

分类: 地产评论

楼市走势有两个最直接的指标,量与价。回顾上半年广州楼市的调整,可以用“交易量大幅缩量调整,楼价冲高后回落并在高位盘整”来概括,而市场比较集中的看法是,上半年楼价调整并不充分。那么,下半年楼市会怎么走?成交是否会恢复?楼价会不会“跳水”?抑或只是做“俯卧撑”?事实上,预测和判断下半年楼市量与价的走势问题相当难。

 

还先看看影响楼市未来走势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市场预期。

 

从上半年市场交投大幅缩量就可以判断,市场观望情绪相当普遍,购房者入市谨慎,对楼价已经从过去普遍看涨,转变为看跌或者不确定占主导。市场预期的变化明显。一些个案行为很说明问题,例如近来咨询买楼的朋友,几乎全都会问,楼市有没有到底?如果马上买,还会下跌多少?把下跌的空间预留——这样的思维是过去所没有的。我们还可以看到,新开盘的定价一般都会比周边楼盘低,这反映出开发商对市场的看法相当谨慎,相反,大半年前普遍“看涨”的声音几乎找不到。而最近“断供潮”、“救市论”、“楼市猪坚强”这样的话题成为焦点,反映出社会心理层面的焦虑,多少都会强化购房者“恐高”、看跌或看不清后市的预期。在这样的预期中,投资性购房人群大幅减少,高端购房人群的比例下降,市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其次是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

 

经过大半年,市场预期逆转,追根溯源,恐怕还是由于国家推行从紧政策(包括新房贷政策),经济减速与高通胀的风险并存造成的。从紧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不确定,对形成目前的楼市预期几乎是决定性的。实际上,从紧政策对市场供应、需求的调节抑制作用明显,比如土地市场迅速降温,地价下降,开发企业资金偏紧,有的选择降价出货;从需求一方看,楼市中的投资行为大为减少,多次置业的购买行为放缓。政策阶段性地改变了楼市的供求关系,观望造成了买方市场,楼价整体缓缓下行。所谓中国楼市依然脱离不了政策市。

 

除了这两个方面,市场的供求关系、平均投资回报水平、新增人口、城建力度、规划等都对楼市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

 

所以,如果回到判断下半年楼市走势的问题,个人看法倾向于,政策和宏观经济走势将可能继续通过左右市场预期、购房行为以及企业定价来影响楼市的量、价走势。

假如宏观经济走坏,调控效果不理想的话,从紧政策对楼市的影响势必会加码,那个时候楼市再度深调就难免;假如经济走好,通胀被遏止,也许可以说楼市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

 

从目前能够搜集到的种种数据和信息看,经济形势、通胀水平并没有恶化,但有不确定性。决策层不久前释放“一保一控”(即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抑制和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政策信号,强调要“引导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稳定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其实也是担心楼市重蹈股市“腰折”惨剧,对于稳定楼市预期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市场预期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估计下半年观望情绪还将继续影响市场走势,特别是投资者和高端换房人群,入市仍趋谨慎,而目前主导市场的自住人群,对万元左右的平均楼价水平接受能力有多大,是不太乐观的。下半年交投继续缩量的可能性很高。实际上,目前的楼价对有迫切需求的自住人群的购买力来说偏高。当下的市场条件决定了楼价继续调整也许在所难免,但幅度有限。为了激活市场购买力,特别是在地段价值不占优的区域、供应量集中地段以及特殊地段(如有限价房的地段),降价策略也许会不时见到。至于楼价是否会以跳水的走投无路的方式调整,个人的判断是,目前条件下出现的概率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楼市与经济、政策大势紧密相联,政策调控也要防止楼市出现类似股市的非理性大起大落,否则破坏力更加大,比如目前市场成交极度缩量,如果炒风并不重,很难说是正常情况(实际上当初股市不断跳水,最终政府出手相救)。当然,主张政府去救楼市不太现实,但在政策层面上稳定市场的预期还是应当做,有必要且能够做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