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眼神
周华诚
一直聊到深夜。看墙上的钟,十一点了。他的故事实在太好听,时间不知不觉就流逝了。
他是小偷。
不,神偷。
十六岁一贫如洗,从农村老家到广州打工,被人拖下水,进了小偷公司,练就了一身开锁的本领。只凭手上两个没有齿缺的钥匙,能打开绝大多数的门,开一把锁的时间是五秒到十秒。
不信?他后来应邀在某家电视台做节目,用一把锁在某个高档住宅小区从一楼开到了三十楼,摄像机记录下了整个过程。
但他最神的,不在开锁,而在设套。
他看中一钢材老板,准备下手,入室后发现该老板家中保险箱里空空如也。后来发现,钢材仓库里有大量钢材,可惜太重,运不走。
他想了个办法,第二天带着20万现金,去跟那老板买下了这批钢材,大动干戈地运了半天。等到夜深人静,老板酣然大睡时,他又溜进老板家中,把锁在保险箱中的20万元现金全偷了回去。
有一回他手下小弟犯事被抓,他去派出所探视。结果发现该派出所所长形迹可疑,早上开自家的桑塔纳上班,晚上开着雷克萨斯下班。他跟踪几天后发现,该所长出手阔绰,经常出入娱乐场所,还在某小区包养一年轻貌美小蜜。他遂潜入所长家中,轻易窃得名烟名酒及手表首饰若干,价值60多万元。所长被窃后,半点风声都没敢漏出去,更别提报案。
他做贼做得成功,是因为他用心。
一般人认为,高档小区保安严密,小偷一定不敢去偷。其实不然,他最常偷的就是高档小区。先租下一套房子,开着好车进出,保安都对他敬礼。他用一架望远镜,他把对面楼里住户情况打探得一清二楚:家中几口人,拥有几辆车,几点到几点男主人上班,几点到几点女主人回家,贵重东西放在书房还是卧室……然后,趁着那家无人,轻轻松松,十分钟搞掂。
最“辉煌”的时候,他经营着自己的盗窃集团,还在广州开了两家正规的工厂,拥有百多号员工,名下有六七辆豪车,经常出入五星级饭店,人都以为他是官少爷,或是富二代。
当然——后来被抓了,判了刑,女朋友也跑了。在监狱,他幡然醒悟,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
于是他倾尽半生所学,写了一本《防盗手册》,顺利出版。快出狱时,他给国内几家著名的锁厂写信。果然,他出狱时,在高墙大门外等候的,正是那些锁厂派来的人——他们要高薪聘请他,用他的技术,去帮他们改进产品
“盗与防盗,就像两军打仗,真正对决的是两个主帅而已。”——他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现在,他是好几家锁厂的高级技术顾问,一个月固定收入五六万元。
他还成立了中国防盗协会,奔波于全国各地,甚至给公安人员开讲座,大谈如何建设真正安全的安防系统。
他的人生太传奇,太戏剧,现在他开的车,外面贴着“神偷教你防盗”这样的字。
我去采访,他带我去吃饭,过马路时开玩笑,“要不要抓个小偷玩玩?”害我愣了好一会儿。
他说,马路上的小偷都太小儿科了。他还说,是不是小偷,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小偷的眼神跟别人不一样,那眼神是放光的,是带钩的。
夜深了,我去住宾馆,他一定要送我去。路上行人稀少,他真情流露,向我感叹,说一个小偷能改邪归正,太不容易了。盗能上瘾,戒都戒不掉——而他,绝对是个特例。入行十六年,他的人生令人唏嘘。
说话间,宾馆到了,到了前台,他抢着付钱,我说不用、真不用,我工作出差单位给报销差旅费的。掏出钱包付钱时,突然扫到他的眼神——正斜向瞄着我的钱包——那眼神明明白白,是放着光的,带着钩的。眼光发直,收都收不住。
办好手续,我谢过了他,打算请他回去休息。他坚持要送我上楼,进房间,要帮我查看一下房间的防盗情况。
这是个特价房。他进了房间,观察四周,还屈起手指敲了敲墙壁,侧耳听听声响——我记起前头采访时,他还聊到,酒店客房墙壁极薄,用一把工具刀就能割开,半夜破墙到隔壁房间偷走入睡客人的钱物——他说,还行……就是没窗,空气不太好……
握手,告别。当他离去,我把门关上,反锁,插销链条挂上,反复检查三遍。
想起他的眼神,我还是情不自禁打了一个激灵,身上的寒毛都竖起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