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中考语文卷》的阅读题《一杯水》
(2012-09-29 13:21:05)
标签:
杂谈 |
安徽第一卷·2011年安徽中考最后一卷
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②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________________,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
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 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⑥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⑦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⑧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句子。(4分)
①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莲”揭示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①在初冬的旷野里散步的时候,使他发现了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②淡蓝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阳光下谦卑地开放于破损的篱笆墙边,无声无息,没有一点矫作的姿态。③但是它的温柔与含蓄,它的纯朴与恬静,它的从容与自然,却使它充满了一种圣洁的荣华。④他静静地望着它,从内心涌现出一种真诚的赞叹。⑤这一时刻,刚刚从充满浓厚的功利色彩的都市环境中脱身出来的他,似乎从它的每一绺( )叶子、每一片花瓣上都能感受到一种超乎所有贪欲等卑下的人类情感的东西,那是一种十分纯净而崇高的境界。⑥他静静地注视着它,内心蕴含着一种异常深suì( )却难以名状的感动。⑦他无法把它表达出来,也不想用任何慨念化的意象来冲淡这种神秘与感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一绺( ) 深suì( )
(2)文中第①句存在语病,应怎样修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句中“矫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1分)
(4)第③句画线部分内容采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⑦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2分)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甲】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这确是先前所没有料想到的。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和;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
【乙】一只狐狸肚子饿的咕噜直叫,他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葡萄架,上面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狐狸馋的直流口水,多想摘下来吃呀。于是,他是尽全身力气,连窜带蹦的够啊够啊,可是怎么也够不着,急得他在葡萄架下转了又转,看了又看,还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摘葡萄。最后,他无可奈何的走了。他边走边说安慰自己说:“这葡萄还没有熟呢,肯定是很酸很酸的。”
(1)甲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人。
(2)乙段文字节选自《伊索寓言》中的《____________》。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年5月皖智学校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母亲节”系列活动。请你按下列要求进行活动设计。(12分)
(1)请写出一条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所在的班级开展有关母亲生日的调查,结果有很多同学只知道自己的生日却不知道母亲的生日。对此情况,你有何感想?请对这一现象作几点简要的评价(不少于2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校团委向全校同学发出“母亲,我爱你”短信祝福的倡议,请你用手机给母亲发送一条祝福短信。(30个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链接】
2011年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突然向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汪某目前是私立日本大学经济学部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其母说,“在回国之前,儿子在东京的房租是每月人民币12000元,学费一年8万元人民币,再加上其他生活费,每年开销要30万到40万元人民币”。
但她每月7000元的工资担负不起对汪某的供养,为此她已多次向亲友借钱。而汪某的这一花费却让很多留学生大呼“难以理解”、“奢侈”。
(4)“汪某刺母”事件折射了家庭教育的很多问题,读了这个消息后,你是如何看待对家庭教育的?(3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分)
一杯水的天堂
周华诚
①他用一杯水洗脸。
②一杯水倒进脸盆里,只能覆盖盆底薄薄一层。他把脸盆倾斜着搁起,水就积成了一小洼。双手浸入水中,皮肤好像在汩汩吸水。手掌润湿了,双掌贴面,在脸上搓几把。最后,俯身,掬一把水扬到脸上……他闭着眼睛,感受水的清凉与滋润。
③为什么不用毛巾?如果用毛巾,盆底的水还不够给它吸走的。
④他用一杯水洗菜。把菜先理一理,一杯水慢慢地淋一遍,就算洗好了。洗过菜的水,用来刷锅。刷过锅的水,用来喂羊喂猪。
⑤他用一杯水洗澡。淋浴?很多年前,他离开家乡好几千里,去昆明、成都打工时才发现,洗澡是可以淋浴的,花洒开着,从头淋到脚。
⑥在他们那儿,很多人并不洗澡,盛夏酷热时,讲究的人才用半盆水擦擦身子。像他,擦过身子后,再用一杯水从头淋到脚,这是他的淋浴,一种奢侈的幸福。
⑦在这里,水比油还珍贵。5个村庄,一只鸡、一头羊、几口人,每人每天用多少水,都是有指标的。水源是300米的深井,每个星期集中供一次水,每次半小时。时间一到,不管有什么事,他都要在家守着水龙头,用两口缸接着。
⑧其他时间,就算把水龙头拧到最大限度,也流不出一滴水。
⑨所以,每杯水他都要省着用。
⑩他的家乡,叫民勤。你一定从电视、报纸、网络上知道这个地方吧?经常刮遍中华大地的特大沙尘暴,就是从这个地方起源的。甘肃民勤,是一块绿洲。在它的西面,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在它的东面,是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正是有这块绿洲的存在,两大沙漠才没有合并成为规模更大的沙漠。
⑾但,这个绿洲还是一年比一年缩小,沙漠每年迈进十几米,一点点吞噬着村庄和农田。这个县的孩子,高考都特别厉害。考上了好学校,就再也不用回来了。
⑿村里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出门打工很多年、已经习惯城市生活的年轻人,为什么还会重新回到村庄。
⒀他向村里承包了一块地。那块地,在他小时候还是个“蒿子滩”,大片的胡杨林,到了秋天,风景很美。还有沙枣树、梭梭、红柳、白茨、枸杞、沙米,高高低低的树木和蒿草,孩子们都能进去捉迷藏。
⒁现在那儿已经成了荒漠,连草都难生一根——刮一场风,草被吹走了。
⒂他在网上,召集了许多志愿者。一年两次三次,一起到村庄里栽梭梭。梭梭是一种很贱的植物,栽下去后,只要给它一杯水,就能艰难地活下来。
⒃记得第一株梭梭冒出绿芽时,他都忍不住哭了。
⒄几年下来,荒漠上种活了10万棵梭梭。
……
⒅扯太远了。我大老远地跑去采访他,看见他在院子里洗脸,用一杯水。他把脸盆倾斜着搁起,双手浸入,双掌润湿后在脸上搓几把,然后俯身掬一把水扬到脸上。
⒆洗过脸的水,仍然是一杯。他说,这杯水,还可以浇活一棵梭梭。
⒇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心里种一棵梭梭。然后,用省下来的那杯水,去浇它。
(选自《意林》2010年第14期)
5.文章用“一杯水的天堂”为题,有什么含义? (4分)
6.第⑿段中,他“为什么还会重新回到村庄”?请阅读文中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这句话为下文哪句话埋下了伏笔?(4分)
7.第⒂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很贱”、“艰难”应作何理解?(4分)
8.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如何看待他的?(4分)
9.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心里种一棵梭梭”。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18分)
审慎推进核能开发利用
任海军
①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许多国家迅速采取措施加强核设施安全检查和管理,同时提出在高度重视核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审慎推进核能开发利用。
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核泄漏事故为人类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对待此次事故,正确的态度是以之为鉴,进一步提高人类安全利用核能的能力、防范其潜在的危害。
③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例如,石油钻探过程中可能出现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矿难;利用太阳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开发风能除占用土地之外,也产生噪音。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④不过,核能的诸多优点世所公认:核能不会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核能稳定、高效,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对人们并不构成威胁。
⑤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正常运行的核电站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远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健康风险,例如吸烟和空气污染等。核能在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核能实际上为人类解决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案。
⑥近几十年来,核能已经为人类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稳定且有助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能源,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人类能源供应中会占有更重要地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50%,利用核能是大势所趋。2008年以来,全球开工建设的核电站逐年上升,目前全世界共有60多个国家考虑发展核能发电,预计到2030年,将又有10个至25个国家拥有核电站。
⑦历史经验表明,人类社会正是在一次次大灾大难后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螺旋式上升的,在安全利用核能方面尤其如此。1979年美国发生的三里岛核泄漏事故,首次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促使人们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强核安全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安全利用核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⑧人类没有因为飞机失事而停止飞行,没有因为原油泄漏而停止开采石油,没有因为航天飞机爆炸而停飞航天飞机。同样,人类也不会因为核泄漏而停止利用核能。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人类在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趋利避害能力必将逐步提高,核能也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选自新华网)
10.本文围绕“核能的开发利用”,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分)
11.核能具有哪些优点?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
12.文中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正常运行的”能否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3分)
13.第⑥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4.任何科学技术都是“双刃剑”。文中作者认为,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结合生活实际,你觉得文中第③段加点词语“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
[三](15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前出师表》)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亲贤臣,远小人 亲:________________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________________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______
(4)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均为臣子向君王提出自己的治国之道,但表述的方式各不相同,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18.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日益频繁,阅读两段选文后,你在为人处世方面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
三、写作(55分)
19.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55分)
(1)请以“牵挂我的人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一则故事,按要求作文。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请以“______________源于自信”为题作文。
【提示与要求】
①选择第二个题目的同学,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可以写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③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⑤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⑥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