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诚
“有人听过那首歌吗,罗大佑唱的《鹿港小镇》?”
我们的台湾导游,那个退休后出来发挥余热的55岁的吴老伯,在大巴上相问。所有人都默然没有回应——大概是旅途有些累了。至于罗大佑,也真的是中年以上的大叔才会听说过。
好多年前我听罗大佑,从《恋曲1980》、《恋曲1990》、《恋曲2000》到《你的样子》《光阴的故事》,旋律和歌词,我都耳熟能详。我确实是从他唱的《鹿港小镇》第一次知道鹿港这个地方的。但那首歌之前于我听来,并没有太大的情感共鸣,所以歌词也只是依稀记得两三句:“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爱人,想当年我离家时她已十八,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卷长发……”
罗大佑唱《鹿港小镇》时是1982年,那时他才28岁,还很年轻,我也是——那时我才3岁。一晃30年过去了,现在的鹿港是个怎样的地方,是不是还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一无所知。
来到鹿港,首先看到的是妈祖像,远远地立在停车场的边上。各种颜色的招牌上写着大大的繁体字,空气中飘荡着油炸食品的浓浓味道——真的跟江浙一带每一个正开发旅游的古镇一样,甚至还要显得更杂乱一些。但,这只是表象了,鹿港之所以是鹿港,自有它的故事存在。
台湾有一句名谚,“一府二鹿三艋舺”,府是指台南,鹿即是指鹿港。鹿港小镇在清朝乾隆年间发达起来,成为台湾中部第一大港,之后60年的发展使鹿港达到了它的辉煌。可惜的是,后来受到战争的影响,加上先天河砂淤积问题日渐严重,鹿港终成废港。尤其是最近100多年的没落,鹿港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当年在文化和商业上港埠重镇的地位。
现在的鹿港,依然有着众多的建筑古迹,历尽沧桑的样子。穿过长长的喧嚣的商业老街,来到妈祖庙(也叫天后宫),那里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罗大佑在歌里唱:“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当时我不记得这歌词,也就没有到妈祖庙的后面去寻找杂货店了。后来听导游说,那后面卖香火的小杂货店,倒真是有好几家,常常会有人去寻觅和拍照,至于是不是歌里唱到的那家,谁知道呢?
天很快就黑了,我们在鹿港小镇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对于这个地方,我们只是匆匆过客。从老街回头,西面天边还有一些晚霞停留。台风过后,天空净朗得可以,停车场边的妈祖像竟点亮了彩色的灯,在天空下显出了明亮的忧伤。
罗大佑的歌声里是有掩不住的忧伤的,“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鹿港对于我来说,这短暂的邂逅里也充满了一种失落的情绪,我无法过多停留,以便探悉这个小镇该有的宁静与温暖。太多的旅游大巴车来到这里,同样只是短暂逗留,浮光掠影,很轻易也很潦草地把一首唱了30年的歌所营造的——美好也好、想像也罢——轻轻地,抹去了。
罗大佑原先是个牙医。据说,他也从没去过鹿港小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