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三记

标签:
文化 |
分类: 【记者生涯】 |
台湾是遥远的乡愁,台湾是心底的思念。8月12日至18日,我随由中国湿地博物馆主办的“走近日月潭”台湾湿地科普夏令营活动,一起来到祖国的宝岛台湾,触摸对岸的那一片土地。
那山,那水
台湾不仅有台北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更有秀丽绝美的自然风光。台湾岛的地貌地型十分复杂,雄伟的高山、险峻的峡谷、起伏的丘陵、坦荡的平原,还有盆地、火山,以及湖泊、河流、水田、海岸及仪态万千的泥岩地形和隆起的珊瑚礁等各种类型的湿地,可谓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日月潭,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为“熟悉”的一个景点,语文教科书上就有一篇课文介绍过它。日月潭位于台中南投县,是台湾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也是最美丽的高山湖泊。当我们一行乘坐游船,泛舟于浩淼碧波之上,群山起伏,浪花朵朵,孩子们发出了惊喜的叫声。
我们刚抵达台北时,台风携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豪雨迎接我们。而此时,台风已经过境,日月潭上空的蓝天被洗得一片湛蓝,白云就像雕刻在天空上。日月潭远山,碧水,如诗如画,一片纯净。
船工告诉我们,日月潭生态环境很好,湿地物种丰富,植物有700多种,鸟类有120多种,经常可以看到白鹭等群鸟在湖面、小岛上翩翩起舞。
“看见日月潭,我就想起我们的西湖,两个湖都很漂亮!”孩子们一边游湖,一边感叹。如果把日月潭与西湖作个比较,其水面比西湖略大,水深却超过西湖10倍有多,平均水深有30多米。
除了美丽的日月潭,我们从台北到台中的这一段行程中,不时可以见到车窗外有大河、高山、丘陵和农田、海滩。傍晚夕阳西下,海滩闪现一片璀璨的波光,令人赞叹。高速公路沿线丘陵上种着一排排直冲天空的槟榔树,平原则是大片碧青的稻田,这田园风光浓郁的水田,也是最典型的人工湿地呢。
在台湾,很少看见农田有抛荒的现象。这让我奇怪——在我老家,农田因为投入高、收益低,农村年轻人普遍进城务工,大量农田任荒草蔓芜。而台湾却很少有这种情况。导游向我们解释,台湾多管齐下扶持发展高效农业,不仅种水稻,也种葡萄等果树,总体来看效益非常不错。他说,“就在前几天,我还从电视上看到新闻,有一个科技系硕士毕业的年轻人,回到花莲乡下老家去种水稻,一年收两季,钱比白领还赚得多多!”
在台湾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台湾东北角的野柳地质公园,这是台湾另一大与日月潭齐名的湿地,不过与湖泊湿地日月潭不同的是,野柳公园属于海岸湿地。这是一片极具特色的狭长海岬,经过千百万年的海水侵蚀和风化的交互作用,形成了蕈状石、烛台石、姜石、壶穴、棋盘石、海蚀洞等独特的地质奇观。
在海滩,孩子兴奋地蹲在地上,手指摩挲着地面的石头。抚去覆盖石上的浮沙,露出五六片叶子形的深褚色的纹路。那是海胆化石,每个海胆化石表面各有五瓣花纹,每瓣的外侧都有梳齿状的线条。
这化石,是开在石头上的花。在野柳的海滩上,不经意间低头兴许就能找见一朵这样的花。一种史前的生物,经历亿万年的凝固与亿万年的雨打风吹,就这样静默着,花一样与我们相遇了。
野柳地质公园最富盛名的,则是“女王头”。那是一座雍容尊贵的石头,脖颈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安静,每天接受无数游客排着冗长的队伍挨个过来合影。这块石头,俨然已是台湾旅游的一张名片。
一趟台湾行,使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们对宝岛台湾丰富的湿地资源有了最真切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保护湿地的意识。
那城,那夜
台湾的自然风光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台湾的城市则又是别一番感觉。小吃夜市是台湾观光的一大特色,也是台湾民间饮食文化的缩影,又岂能错过?
然而台北士林夜市,人气实在是闹猛了一点。我们一个大人负责看护一个小孩(防止挤丢了),往人潮中挤进去,就像一滴水汇入太平洋。士林夜市的小吃,实在是太多了,蚵仔煎、大饼包小饼、大肠面线、猪血汤、臭豆腐、炒米粉、甜不辣、担仔面、润饼、烧仙草、贡丸汤、筒仔米糕、花枝羹、肉圆、卤肉饭、鸡肉饭……最具台湾特色的小吃都能在这儿找到!无奈我们肚量有限,只吃几样就已经装不下了。
更让孩子们跃跃欲试的,还有一些游乐项目,像扔沙包、套玩具、打枪等等,直叫孩子们不愿意挪动脚步。
夜市上吃饱喝足,另一场精神盛宴即将开场。我们在台湾逛了三家诚品书店,各有各的气质,各有各的味道。在台中我们住宿的金典酒店,裙楼地下层即是一间诚品书店,每次饭后散步,不知不觉在书店停留一刻,翻几页书,觉得周围好安静!
到了台北,又分别去逛了诚品的台湾大学店、敦化南路店,都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台湾大学是台湾第一学府,周边文艺气息十分浓厚,特色书店、咖啡馆高密度聚集,而诚品台大店更有其独特的学术气息和人文风貌。有一晚近12点我去到这家书店,发现正在书店徜徉的年轻人还相当多,认真捧读外文书的读者也不少。
如果把101大楼看成是台北的经济地标,把士林夜市看成台北的美食地标,那么,诚品书店无疑就是台北的文化地标。凑巧的是,在我们从杭州飞台北的复兴航空GE0311航班上,我翻开当天的《联合报》,见到上面刊登了一条消息:就在之前一天,在台湾经营23年的诚品书店,把岛外的第一家分店开进了香港铜锣湾。当时我就默默地想,别的景点可以不去,诚品可一定要去逛一逛。
一般人认为,香港是“文化沙漠”,书店很难经营,为数不多的小书店也多集中在逼仄的二楼狭小空间里。诚品书店香港铜锣湾店占地3000多平方米,有三层楼,书籍种类有10万种,理所当然是香港目前面积最大、藏书量最多的书店。这样一间书店,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铜锣湾,如何能够生存?
“要赚钱的话,就不会选香港。”诚品书店老板说,诚品书店要成为“一座跃动城市中的心灵停泊港口”。其实真是如此,你只要在诚品书店敦南旗舰店里亲自感受一番,就会深刻地认同这一句话的意义。我们初进此店,就不由惊叹书店的氛围:空间那么开阔,灯光那么柔和,木地板那么深沉,音乐那么舒缓,书……那么多!一间间分隔开的“艺术馆”、“音乐馆”、“小说馆”、“历史馆”……单是各类杂志,就有好大一间。每个馆走进去,就如同走进一间大书房,而且像是自家的大书房,让人自在。尤其让我赞叹的是,书店还有一张奢华硕大的书桌,十几位读者正坐在桌前安静地阅读——这不是完全可以把书店当成自家的书房么!
虽然说,诚品并非是单靠卖书来赚钱,它已把范围扩大涵盖到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创意商品,延伸到整个生活空间,但至少,书店这个概念,在诚品是有了一个全新的定义——那不光是卖书的地方,而是可以流连忘返的心灵世界。“24小时不打烊”的诚品书店,是台北深夜的一盏明灯,照亮都市人每一个寂静的夜晚。
孩子们坐在地板上阅读,我们流连于一个个书架前,这本也想带走,那本也不想放下。时间悄悄地流走,当我们终于抱着一堆书,坐着计程车离去的时候,已是深夜。回望书店二楼的灯火,不由觉得那是这城市的一座精神之岛,一支理想灯塔。有这么一个地方真好。
那人,那情
陪同我们整个行程的导游,是个老伯伯。这在大陆并不多见。老伯伯叫吴景嵩,今年55岁,在台中出生,在高雄上中学,在台北念大学,还是念的台湾大学,之后从事媒体工作25年。退休之后也并未闲着,继续出来发挥余热。
吴导工作热情细心,颇受到小孩子的喜欢。台北街头“小绵羊”(助力摩托车)很多,速度也很快,每一次大家下车步行,他都会先叮嘱好几遍:“走路之前一定要记住了,先看左,后看右,确定安全才可以过马路。大家有记住吗?有记住吗?记住的话重复一下,先看左,后看右……”
在瑞芳镇的九份(就是吴念真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原先是有名的矿区),我们一边沿着九弯十八拐的老街往前走,一边观赏老街两边各种各样的商店和小吃。吴导与我及两个孩子一道往前走,一家一家向我们推荐,“这是蒟蒻,很好吃的!”“前头有家阿婆芋圆啦,很好吃啦……”“这是草籽果……”吴导一直用他软绵绵的台湾腔调给我们推荐小吃,就好像那些都是他自家的一样,恨不得把所有好吃东西都让我们品尝。
我正忙着找角度拍照,这个时候,吴导已经掏出钱买下热乎乎的草籽果,来招呼我们品尝。让导游请客,这怎么好意思啊。可是吴导说,“你们好不容易来一趟台湾,来一次九份,要是错过了这么好吃的东西,那有多遗憾啊……所以我请你们来品尝一下啊。”真的是很盛情,我们一人一颗吃起来,吴导却不吃,只顾着问我们:“是不是很好吃?是不是很好吃?”
几天时间,台湾人给我们的印象,普遍是很热情、很斯文又很礼貌。
有一位计程车司机,也特别让人印象深刻。有一次我们打车前往书店,上车不久,这位司机就告诉我们,车上有卡拉OK设备,可以唱歌。
啊,车上还可以卡拉OK?这不由让我多看一眼这司机,是个面貌平凡的中年人。他说,“是啊,可以唱歌啊,免费的。”顺他手指,原来车上安装了音响、大屏幕显示器、麦克风和点歌器,光是厚重的点歌本就有两大册。“我装备这些设备,就花了30万新台币呢。我经常跑长程,有一百多位客人是我的常客,有时路上要开两三个小时,这样他们坐车可以唱歌,就不无聊啦!”
真是会做生意的司机啊。我问他开了多少年计程车,他朝我看看,说肯定比我的年纪还长。
“我开车43年啦,明年就60岁!”他伸出手指,比了一个“六”的手势。这又让人吃了一惊。
同坐在这辆计程车后排的朋友,有一位正好唱歌唱得挺好,就点了一首歌来唱,果然,音响的效果非常不错,朋友也唱得不亦乐乎。一首唱完,还不罢休,又点了一首,司机就笑着说,“不用着急,我给你慢慢开,你就慢慢唱!”
他还说,有的客人到了目的地,还不舍得下车,他会等着客人把歌唱完才会走呢。“你唱歌开心,我就比你还开心!”
歌声在计程车里回荡,车子在台北仁爱路的林阴道上缓慢地行驶。我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画面里歌声飘荡,车窗外,从树梢里洒下来的阳光都是跃动的。
我们在台北,住的是一家商务酒店,出门即是街角公园和居民区,生活味道很浓。吃了两天酒店自助早餐,没什么特别,我就领着一个孩子走了几百米路,随便进了一家小店,吃当地的特色早餐。那是一家狭小的店面,只有三张小桌子,卖的是一种“古早味”的面线,勾芡很浓的面食,里面加了蚵仔、大肠、肉丁,浇上乌醋、蒜泥、辣油,没想到味道真的美极了。
开店的是一对老夫妇,年纪都是60岁上下,退休以后才开的店。第一次去,阿妈听说我们是从大陆来旅游,非常热心,教我们怎么吃,还为孩子加调料、拌均匀,不时问我们“好吃吗?”看我满满一大碗吃个精光,小孩一大碗也吃个精光,便露出由衷的笑意。
第二天早上又去吃,阿妈更开心,她跟我说,刚才有七八个人带着小孩过来吃,说是从杭州来的,一定是你推荐来的吧?我说是啊,我告诉他们这里有一家很好吃的店。这天老伯伯也在,他跟我们一起聊台北,聊大陆,问我们去过台北哪些地方玩,又告诉我们怎么坐捷运方便,什么地方的东西好吃,等等。很热情——放在大陆是会让你生疑的那种热情,可是在这里,在这小店,却觉得再自然不过。
这期间,不时有附近街坊邻居来吃面线或从店外经过,“呷爸未(吃饱没)?”他们相互用台语打着招呼。
晚上,我们十点多逛街回来,小店正准备打烊。看见我们,阿妈从店里出来,大声跟我们打招呼:“你们回来啦!是明天要回去了哦?那有空再来台北玩啦!再见哦!”这份浓浓的人情味,真的让人不愿离去了。
妈祖。说迷信也好,说尊重传统也好,在台湾,庙比垃圾筒还多。
台湾的农田。都市之外,也都是农村,这一点台湾跟大陆一样。但台湾农田少见有抛荒的。
蔚蓝色的太平洋。胡德夫有个歌:“太平洋的风,就这么吹来……”
台湾在大陆人的印象中,总是与许多人名联系在一起。比如罗大佑,比如邓丽君。
台湾人热情,斯文,谦让,礼貌。这是我们几天下来的印象。图中是一名孩子站在电子屏幕前,屏幕上显示由无数笑脸组成的台湾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