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家讨论]五年级小学生的读后感,写得怎么样?

(2011-08-30 23:17:03)
标签:

教育

分类: 【杂树生花】

    今天,收到一位老师朋友发来的邮件,让我对两篇读后感提提看法——这是一位五年级小学生的读后感。我打开一看,是这样的两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问心无愧的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反复地读着书中的这一段话,心中早已是波澜起伏。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他那悲惨的一生令我潸然泪下,而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也让我敬佩不已:保尔先是因参加红军而大腿受伤,右眼失明,脊梁骨还留下了一处暗伤,随后在筑路过程当中得了严重的伤寒病和关节炎,在死亡线上挣扎回来以后,却又因为拼命的工作再次进医院调养,而后他提前离开医院之后又一次因车祸住进了医院。结果他收到了残疾证明书,但是此时保尔才24岁,带着绝望,保尔沉思着:连自己的身体都背叛了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他用手枪对准了自己。

然而保尔之所以成为了一名伟大的英雄,就在于他那颗坚强的、永远打不倒的心,保尔最终决心活下去,他要让生命绽放出所有的辉煌!怀着从事文学创作这个新的梦想,他阅读了许多文学作品,后来保尔的两腿完全瘫痪了,左眼也失明了。但是他相信自己不是一个百分百的残疾,他双目失明,就用无线广播来学习,写字时用硬纸板上画出的缝来帮助写作。而作品问世后大受欢迎,保尔又拿起了新的武器,紧跟着队伍.开始了新的生活。

本书的亮点在于:保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这也是保尔最值得我们敬佩的一点,他有自己的感情,但是他在革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毅然放弃了爱情;他有缺点,但是他可以与自己头脑中残存的旧观念开战,并且自我反省;他也是血肉之躯,但是他那钢铁般的意志使他承受住了无数的折磨与打击!这是我们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保尔还告诉我们命运之神永远眷顾勤奋、坚强的人,当生活需要你承受痛苦的时候,除了坚定地走下去,你毫无选择。比起保尔,我们要幸运得多,没有饥饿,没有战争.沐浴新时代的灿烂阳光,无忧无虑地成长,因此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展示出当代少年应有的精神风貌:坚强不屈、积极上进、乐于奉献,我们应当为祖国的明天贡献出我们全部的精力与生命!虽然保尔那个战争革命年代已经过去很久,但保尔精神将永远留传下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所著,书中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海伦·凯勒从小失明失聪,但后来在家教沙利文小姐的教导下凭着自已惊人的毅力学会了英、法等五国语言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考上大学的聋盲人。之后,她更加地不屈不挠,向全世界的残疾人伸出援助之手,最后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教育家。读完这本书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海伦·凯勒用自己的充分想象以及对视力的渴望为我们找到了许多在正常人的生活中看来寻以为常的美与幸福,当我们对每天都面对着的亲人同学产生厌烦的感觉时,却不知道盲童们是多么期望见到自己的父母,如果留心观察,说不定会发现每个人长相也是如此值得去琢磨,如此的有趣充满特点;当我们看厌了生活中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时,却不能体会盲人们用触觉摸出的许多的奇妙现象,如果多长个心眼,说不定会第一次感到大自然充满了奥秘与神奇;当我们的眼睛已经不及盲人们的心灵去感知蕴含在平谈中的美时,却不知在自己眼中索然无味的世界在盲人看来是如此多姿多彩,如果我们领悟了罗丹的那一句“美丽是到处都有的”,那么世界将多么精彩……

如果我们能像海伦·凯勒所说的那样:“假设明天你就会失明地去用你的眼睛。”那平时看来平凡无奇的地方,可能因你那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而变得丰富多彩,世界会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这个暑假我再次读这本书,也想把他送给云南山区的结对伙伴们,让他们也像海伦·凯勒一样勇敢有智慧,不断地战胜贫困生活,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大山。

 

    看完后,我心中一股冷气直冒上来,寒毛直竖。既然这位老师信任我,把孩子的作文给我看,并让我提提意见,那么,我就不妨直言几句了。说假话,倒不如不说——

 

X老师:

    我刚粗略地读了这两篇文章,我觉得从文字上、从文章的立意上,都没有什么可以修改,能算合格的作文吧?
    但我还想说的是,我几乎可以肯定这位同学,对两本书,95%是没有读过的。
    我自己也没有读过。
    我觉得适合一个五年级孩子读的书很多,他们现在阅读的课外书也一定比我们那时候多多了,但是为什么一写作文,还是选这样两本书来写呢?放在20年前也是这样两本书。这样的作文,完全看不出孩子的真情实感,看不出他们的时代印记,更没有新意。

    我感到很悲哀:怎么中国孩子数十年来,写作文的思维竟然仍然僵化到如此田地!

    我相信如果让他来写一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读后感,他一定比这个写得更生动,也更有新意。我会提倡让学生写作文,我手写我心,写真正自己心里想到的,眼里见到的。但不过,因为我不是老师,所以我也不清楚现在作文对学生的要求是怎样。

    这两篇读后感,说的全是正确的废话,永不过时的话。如果作文都按这个路子写下去,一个孩子对于写作的美好感觉是一定会被磨灭了的。

   所言不当,还祈海涵。

 

    这封信虽然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但仍然生怕说得不对。毕竟我不是老师。我更不能代表作文阅卷老师的量分尺度。如此回复,万一误人,罪莫大焉。

    极盼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看小学生的作文是不是可以这样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比远方更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