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写年终总结的时候了。一张轻飘飘的考核表放在桌上,才想起这一年又过去了。
2009是我人生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是重新出发的一年,也是忙碌的一年,是奔波的一年,也是重新寻找到前进动力、挖掘潜能的一年。这一年,不知不觉做了好多事:过了元宵,我就奔赴杭州工作,记得第一次开车拉着满满一后备厢的东西进杭州,连路怎么走都搞不清楚,对那些交织的高架桥充满畏惧之心,车子开在路上又怕违反交通规则吃罚单。
我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刚到杭州时的心绪动荡。第一天,连租的地方都没搞定,从网上找了几个出租屋去看了都不太满意,天都黑了,我坐在马路边的车里等着朋友过来,不知道去哪里,忽然有一点点伤感袭来。九点多了吧,终于联系到一个地方——去看了才知道,那是个群租房,一个小套里面被隔成了一小间一小间,每间只能摆下一张床。我和朋友一起抱着棉被上楼,铺好,实在太累了,倒头就睡。没有水,也没有凳子和桌子。我记得一觉睡醒时才发现,被子靠墙的那一部分,已经被墙灰涂成了白色。
这样的地方,我是一刻也睡不住了。早上6点,街上还很冷清,我又把两床被子和脸盆什么的,卷成一个大铺盖,像个农民工那样又从高楼里搬出来。外面的风有些冷,我四顾茫然,在车子座位上又小睡了一觉。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那一晚算是我白住了。因为还没有付房租。
后来我找到了只与单位隔着一条马路的房子,走走路也就五分钟。对此我觉得很幸运,可以住得这么近,虽然房间仍然有点小,但比第一晚住的地方是要好太多了。同租在这套里的都是年轻人,在以后的相处时光里都非常融洽,这真是一件令人觉得幸运的事。小庞,小王,陈焕熠,有人在银行上班,有人在电信上班,小陈几个月前考上了建德检察院去上班,搬走了,又搬进了别的同住客。
走过了最初的迷茫,终于在这座城市里落下了自己的脚根。两个月不到,就通过中介公司签下了一套房子。最初看了滨江的几个楼房,都是位于一桥南岸,可以遥望六和塔和钱塘江,立刻便喜欢上了滨江,宽阔的马路和新建的高楼都很有感觉。后来经过比较还是觉得,在四桥和三桥中间,靠近区政府的那块地方更方便一些,因为地铁线就在那边,区块也很成熟,前景比较好。很快我就签下来——可是从3月底在看同一个楼盘,118万可以买124平方的,我觉有点贵,希望可以用116万买下来。谈不拢,拖了半个月,眼见得同样的价格就只能买102方的房子了,赶紧下了单。后来事实证明,当机立断是多么重要,杭州的楼市经过疯狂的五月,以及下半年的一路攀升,现在我那个楼房已经涨到了2万元一方。还有许多未来得及买房的兄弟,见到我,只有艳羡加无语。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装修。虽然以前装过一次房子,但是那是03年的事,行情不可同日而语。在这边,为装修奔波几个月,那些细琐的、麻烦的、想想都头痛的大事和小事,也都略去不说吧,现在也总算是接近尾声,快要完工了。只剩下几道收尾的工作,以及电器还没有进场。我想,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就可以住进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在杭州的家了。虽然这个春节只能在衢州度过。
这确实是奔波的一年,除了要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还要买房和装修,令人心力交瘁。此外,还要每个周末都赶回去看我的女儿,这个小小的女儿,每周见到都会有新的成长,而不能更多陪在她身边是让我觉得遗憾的事。每次回去,都尽量地抽时间陪着她一起度过,拉着她的小手,去田野里走走,去公园里逛逛,分享她的快乐。记得有一次回去,她正在路边,嘴里还含着一口饭,看到我时张大嘴巴欣喜的样子,那一场景想起来都觉得滋味复杂。现在她早已习惯了平时见不到我、只是偶尔才回去的规律,只是在每天的电话里可以讲一些话。上个月,听说我要回去,她一定要让她外婆拨通我的电话,不拨,差点要哭出来。电话接通了,她在那头说:“爸爸,明天很冷的,路上要结冰,你开车小心一点呵。”这么小的人,开始为我担心了,鼻子一酸,差点被小姑娘感动得掉下泪来。
现在,她已经上了幼儿园,而且更长大了许多。希望可以尽早地把她妈妈和她一起接到杭州来,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陪她了。
这一年也是忙碌的一年。我真的要谢谢这样一个集体,我所在的这个部门。想当年我只有十几岁,给这张报纸投稿时,就是这几位老师帮我修改、写信,得到她们的鼓励我才一直写下来。甚至我从医生转行,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变换,甚至谈恋爱和结婚,她们都知晓,从我的稿子里对我如此了解。这也是我最终来到这里的动因。现在,这位李老师就坐在离我两米远的地方,她讲话的声音那么轻柔,对每一个人永远只有表扬和鼓励。我记得以前我曾收到她给我写的信——十几年前的事了——告诉我这个稿子应该怎么修改,那个稿子为什么不能用,等等等等。而我,在得到她的帮助的十几年里,都从来没有见她一面,说一声感谢。有很多通讯员说,李老师就是他的妈妈。这也是我的想法。这一个集体里都是这样的人,默默地为你好,默默地帮助着你,就像家里人一样。
这就是这个报纸的副刊。她是有氛围的,也是有传统的。
从刚开始我才来到这个集体,心里有那么多惶恐。除了李老师,还有莫老师——就是著名作家莫小米老师——坐在我两臂之外的地方,两位前辈对工作永远是高标准的,她们对我总是宽容和鼓励。还有邹、韩两位美丽的MM,她们竟然那么能干那么厉害,能把文章写得那么漂亮,版面做到那么美,真是让人泄气。邹MM还在圣诞节次日生下了一个八斤四两的小子。还有和我一起进部门的王MM,她的四川话总是很俏皮。当然我还要特别谢谢我们的领导、每个人都说她好的徐老师,刚进来时我用她的饭卡吃了一个月的白食,我会记住的。
这是一个快乐的充满工作热情的集体,她们总是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我还要继续学习的。
这一年我自己学会了很多新的技能,学会了用DV和做视频,也学会写很多以前所惧怕的、不敢尝试的稿子。自己拓宽了一些写作的路子。这里的带着些痞气、充满创意的文化氛围,也让我自觉写作上尽量丢开一些匠气,写得更放松一些,例如《猪场的快乐时光》那样的稿子事实上在我以前是无法想像能写出来的。写作没有禁区,只有放松才能写得更好一点。如果这也算心得,也要写进这个总结中。
在这里,那么多优秀的人,陈庆港和傅拥军,两个拍照片的人是国际一流的摄影大师,有时在电梯里碰到好像也是普通人;还有那么多作家,天天跟你一起吃食堂,脸上也没有特别的标志。这就逼着自己去学习,觉得该学的东西还很多,该写的东西还有很多。好吧,我想说我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文字能写得更好,拍的照片能更漂亮一点。
这一年,为一些生活上的琐事缠绕,也为一些生活上的事开心;这一些工作上的事纠结,也为一些小小的进步而开心。总体来说,这一年真是过得很值!从年初“杭州,我来了!”到年终“杭州,也是我的。”这算是不小的转变吧。
我记得刚刚离开衢州时,一位领导跟我说,其实一个人换工作单位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他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只是,觉得人生可以体验更多,为此我愿意放弃一些东西。人生就是这样,在放弃与得到之间权衡。我放弃的是安稳,以及一种温水一般的“人生满足感”;我得到的是什么呢?我想我得到了新的机会——重新出发,走上一条充满许多可能的道路。
这一年,我还要谢谢我的家人。我的女人,她本来可以过着非常平稳的日子,而不必经历心理和生活上的动荡感,现在我却带给她一年的动荡不安。只有她在后面支持,我才会在这一年做这么多。我要谢谢她。我要谢谢我的女儿朵朵,她的成长我不能更多陪她,而她却给我带来那么多快乐。我要谢谢我的岳父和岳母,他们尽最大可能地为我分担生活上的负担,他们是非常好的人。我也要谢谢我的父母,他们从不向我索求任何东西,即便我偶尔回家看他们,他们也会说等有空再回来。还有我的弟弟和妹妹,你们已经成为富有责任感的大人,以后我们依然可以相互帮助和鼓励。还有不能忘了要提及的欢欢小朋友,愿你如愿打开一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大门。
这是我写得最长和最矫情的一个总结了,奶奶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