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状况】
日期:农历九月廿一;公历 11月7日。天气:多云,偏南风3-4级,气温16-27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60%。
【节气解释】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西湖日志】
对于西湖来说,冬天是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立冬是提前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还走在路上。
荷叶是年迈的老者,在水里站了太久,这会儿就要歇歇脚了,它们弯下了腰,被时间染黄的面孔轻抚秋水,静静地看着时光继续流走。
如果告诉湖里的野鸭和鸳鸯们,冬天将要开始——它们一定不会太在意,因为冬天总是像领导一样不按时间出席季节的盛宴。在西湖,现在的水依然那么温暖,微风依然那么和煦,人们的脚步依然那么轻闲,甚至孤山上的群树,也只是涂抹一层淡淡的彩色,如果不仔细看,都会被人们轻易地忽略掉而无法察觉。
只有北山路上高大的法国梧桐,连绵的树叶无法按捺迫切的心情正在悄悄换装。每天接受那么多路人的观赏,它们甚至巴不得每天都换一套新装。这时候,它们黄了,尤其是在逆光之时,照着辽远的天空里一瞧,你就发现它们黄得有些透亮了。
这时节西湖边的情侣们是最耐看的风景。
一对情侣坐在长椅上,她把头靠在他的肩上,他们的身边摆着一大捧鲜花。这样的场景是有些儿故事的,耐人寻味——是一场求婚刚刚结束,还是一段暗恋得以表白?是一个特别日子里精心策划的纪念,还是某个平常时光中,随心而起的快乐?
在西湖边,任何这样的情节,都不会显得突兀。西湖就是一座爱情的湖,无数缠绵悱恻的爱情在从古到今的湖边上演,就像一幕幕戏剧的过场。
有一对头发花白的老伴坐在长椅上,老头戴着眼镜,举着一张报纸在读;老太侧转个身,把后背留给先生,自己趴在椅背上无所事事地看着来去的游人。我在一旁观察了许久,有半个小时他俩甚至没有说一句话。
话早就说完了吧?
从居住的老房子,相约走到白堤上去坐坐,两个人走了半天,坐了半天,又走半天的路回家去——都没有说话,默默,这是时间打磨出来的心有灵犀吧。
西湖边每一对情人,都有各自表情。那些走路时粘在一起靠在一起的,那些一前一后若即若离的,那些相对而坐笑谈甚欢的,那些并排而行牵着孩子的,无一不马上暴露了他们的爱情状态。至于一些细节,也颇可阅读。比如手的位置,有人重重地勾搭在情人的肩上,有人自然垂落却松松地拖着对方的手,有的相互绕过对方后腰,搁置在对方身体另一侧的胯上,也有的,旁若无人,兴之所至地把一只大手盖在女人的半个屁股上,张开的手指试图尽量多地覆盖版图。
这真的很有趣。
我还看到一对,各自挎着一只皮包,不远不近地边走边聊,后来两个人在一棵树边停下脚步,紧紧地倚靠在一起。从他们带着的皮包上,我可以八九不离十地看出,他们并不是直接和特意到湖边来散步的,只是这美景,不容分说地把人往脉脉含情的路子里带,越走,就越柔情似水了。
不合时宜的是,有一具硕大的相机出现在面前,把他们吓了一跳,像两只受了惊吓的兔子一样马上分开了。其实,那摄影师或许只是想拍一张湖边的风光,镜头也并非指向他们,然而一时的失措,让人不由地添了些许尴尬出来。
其实在湖边,每个人手上都有相机和摄像手机,谁也难保一不小心就被摄在了别人的镜头里。想到这一层,许多情人走在湖边,或许也不得不保持着若即若离不远不近的公众距离了。
倒也是——景区的爱情,本来是适宜张扬的,而那些隐秘与暧昧,留与高大的楼宇与密闭的车辆,多少才相得益彰。
2009/11/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