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博上发表了有关糯米灌猪肠的言论后,引发了ZOZO、告别理想、雨中偶拾、路勇等人的热议。其中相对集中的焦点议题,是ZOZO问:怎么把糯米灌猪肠吃得优雅?
嗯,这个问题,本人也颇有同感。因我每次路过糯米猪肠的小摊,但见那脸盆中红烧肉色、热乎乎、圆滚滚之物,总忍不住想要吃它一个。然而很多时候,亦如ZOZO的顾虑一样,所以只好强按了念头,咽下口水,大义凛然地离去。
告别想法一个问题提得好,可谓一针见血:为什么吃起来会不雅呢,它不是象香肠一样的吗?
唔,这个问题,值得人深思。糯米猪肠,怎么会不雅呢?难道是它漏水吗?吃起来的时候,犹如下水管道破裂,手上淅沥一片,湿漉一片?
事实上,这样的时候并不多见。人来买糯米猪肠,摊主多用小袋盛装,想来也不至于漏。
那么,也许是视觉上的不爽所至。糯米猪肠看上去,过于圆滚滚,而与香肠相比,自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从视觉上来说,香肠比较的弱一些,而糯米猪肠则比较的大截,显肥壮,让人生发勃起的联想,而勃起之物,大多又不怎么雅。
从弗洛伊德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认为糯米猪肠之不雅,还是有原由的。弗大爷认为,凡柱状物,都可认为是男性那话儿,凹之物,都可看作是女性那话儿。那么,糯米灌猪肠这一成品模型,则可看作是千百年来人们最爱做之事的形象。在中国人看来,凡与此有所牵扯的,都不宜拿到桌面上来说,不然李银河也不至于要封口了——更别说在大庭广众之下,执那物大嚼了。
既然糯米猪肠有此一比,则男女顾客对其的顾虑,更是各有千秋。女人,是当然的,隔一层塑料袋手上捧着它,手感也好,形象度也好,都叫人脸红;男人呢,自然避而不见,见了便免不了自惭形秽。
另一层原由,便是由不洁感引发的不雅感。
正如过分的洁癖,是令人不快的;一点儿不讲究,亦是不可取的。然而经验证明,只有更多的知识,才能让人破除某些不洁感,这与李银河先生某些观点不谋而合——只有知识,才能让人更多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糯米猪肠的问题上,经过至少三蒸三煮,长久的沸腾,相信大部分不利于健康的微生物都难以生存。从这一点来说,如果有人认为糯米猪肠不太卫生,而食之不雅,只是因为他缺少卫生知识。
那么,会不会因猪肠本身令人产生不洁感?
猪肠在猪的生命体系中担任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不言而喻;一些人看见糯米猪肠,便立马由衷地想起猪肠的作用来,进而想到猪肠的内容物。其时,糯米猪肠一副肠肥脑满的样子,让人想起一个成语:大腹便便。意思就是,一腹大便。于是产生了不洁感,进而认为,吃猪肠也是一件不雅之事。
还是回到那句话——只有知识,才能让人更多地享受生活的乐趣。怎样克服联想,这事件就交给科学家们去做吧。
以上种种之外,亦有截然相反的状况出现。有男士趁夜深人静之时,疾步向前,四顾无人,迅即地买一二截糯米猪肠,至一背风巷角,三口并作两口地狼吞虎咽。则此又当作何解?
曰:不难。坊间食界流传的“以形补形”贻害无穷,流毒甚广,由此可见一般。周氏在此疾声呼吁:吃糯米猪肠,不能壮阳!——谨以此为糯米灌猪肠这一小吃正名。
200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