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画版衢州小吃羊皮书(一)(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2006-08-14 12:08:41)
分类: 【不入味集】

 周华诚 文并图

 

楔子

       在密密麻麻、七弯八拐的小弄巷时走时停、探头探脑、目光游离飘忽,形迹可疑,众位客官,你道他是作啥子的?

1、假装收破烂的,其实是小偷;

2、都市报摄影记者,在寻找线索(行话叫“扫街”);

3、嫖客;

4、馋猫,或自封“美食家”的。

以上几种人都有相同的特点:

1、没得手时很无聊,得手后很满足;

2、过程很刺激;

3、有一定风险——有被打、被扭送派出所或减肥中心的可能。

       我算是上述4种人中的最后一种的N分之一,目前面临体重持续性发展的风险,但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食欲和爱情一样,都是人类私欲中比较美好的部分),仍然风雨无阻地行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

 漫画版衢州小吃羊皮书(一)(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兔头

       外地的朋友来衢州,问有什么好吃,想来想去就是“三头一掌”。衢州人的口味偏重,喜欢辣和咸,“三头一掌”是完全胜任衢州小吃代言人一职的。窃以为,如果外地朋友要了解衢州,从“三头一掌”入手是一条捷径,在敲骨吸髓的当儿不觉就把这一地的风情好好“感性”了一番。

        鸭头、鱼头、鸭掌大抵和兔头差不多,最大的特点就是辣、咸、鲜,宜喝啤酒,如是夏夜,则冰镇的啤酒最好,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大快朵颐。有一次杭州朋友阿猫来衢,我陪他在仁德路一家店吃夜宵,兔头鸭头鸭掌都上了,辣得他直呼过瘾。第二次来衢州,带了一大包“三头一掌”回杭,还要求买干辣椒粉,原由是杭州买不到辣的辣椒。我专门跑到菜场买了送给他……

       东河沿和马站底交叉口有个小店卖鸭头,生意一直很好。

 漫画版衢州小吃羊皮书(一)(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馄饨

       他们都说狮桥街的馄饨很好吃,这个说法流传甚广。我其实不太喜欢吃馄饨,觉得这东西嚼没嚼头,吃又吃不出什么劲儿(听说很多男人都不喜欢吃馄饨)。

       ……找这一家馄饨店。那叫一个局促啊,小小的店里摆了四桌方桌,坐下后人挤人的,地上到处是一次性筷子和筷子的塑料皮,桌上是铺了一层油腻腻,但是顾客还挺多——有了这些特点,恭喜你,你走对了——大隐隐于市,真正好吃的小吃据说都是处于恶劣环境中,愈是惨不忍睹的地方往往愈是传说诞生的地方。有个食客如此饱含深情地怀念一个过去的馄饨摊:那是个摆在人家屋檐下的摊,但是吃的人却络绎不绝,没地儿坐,就端在手上吃;下雨天,摊上还漏水,吃着吃着就有雨滴落到碗里……这个地方的馄饨实在太好吃了!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来这里吃馄饨的大多是一对儿一对儿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衢州夜晚适合情侣们的去处实在太少而致。于是冒出个猜想:晚上消夜,馄饨店情侣的爱情坚韧度,超过咖啡厅情侣。

       当然只是一个猜想,有兴趣的食客可以专门做个调查,弄不好就成了社会学专家。

漫画版衢州小吃羊皮书(一)(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豆浆

       在一个做豆腐的地方,早上四点起来看人磨豆腐——天渐渐亮了,一个接一个的人手上拿着大搪瓷茶杯,舀一碗刚磨出的豆浆离去。我心里疑惑。后来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开饮食店的,一茶杯舀去,冲上开水,要卖一个上午呢。怪不得早点摊上的豆浆,要淡出鸟来!

       仁德路离我家不远,常常在永和豆浆这里打发一顿饭,荷叶饭和盖浇饭是我比较喜欢的。但是那荷叶看上去不太诗意,估计是清洗晒干后拿来用的,完全没有了绿意,灰灰的,干干的,饭里也吃不出荷叶的清香——后来我想这饭一定是炒好后倒上去的,荷叶不过是一件陈设罢了;每次吃完都有点愤愤然,忍不住要把荷叶弄几个洞出来,哈哈。

       当然,最好的是这里的豆浆,很浓,豆香浓郁。常常在吃饭前后喝完一大碗,又带一袋豆浆回家,有一次大碗放在冰箱里,后来惊奇地发现竟然已经凝结了。可见其浓。

  漫画版衢州小吃羊皮书(一)(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烤番薯

       在寒冷冬夜的风中,有三种香是极其诱人的:糖炒栗子、烘葱饼、烤番薯。烤番薯不是衢州的专利,已经遍布全中国的城市了。装备都大同小异:一个烤桶,一个铁钳。烤桶下有四个轮子,可以推着走。烤番薯的人,各式各样,但也有共同特点,基本上看起来就像烤番薯一样朴实无华。“城管队真田小队长”一来,他就得推着烤桶跑,他跑动的背影像是在参加村里举办的一个运动会。这一幕总让我想起网上流传的帖子《祖国啊,我只想摆个小摊》:“祖国啊,我觉得我的大半生确实值一个小摊/就算我不值一个小摊/但我认为不应该殴打我/就算应该殴打我/但不能砸烂我的小摊/就算是应该砸烂我的小摊/但不应该砸烂小摊里的鸡蛋和葱花/祖国啊,他不应该砸烂小摊里的鸡蛋和葱花/有了我的小摊还有鸡蛋和葱花/我就还有希望……”

    跑题了,嘿嘿。深夜的时候,电影院门口的街对面,有个烤番薯的。人是五十多岁的一个男子,很和善的样子。拿了小方凳在避风处坐着,不时起来向着烤桶内探几眼,或者略为翻动。他淡淡地坐在那里,眼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出神,如果有谁的脚步略微迟缓一下,他的眼神立刻就生动起来,闪现出光芒,人就跟着站起,说这番薯又香又甜。

    其实烤番薯这东西,用鼻子享受远比用嘴巴享受更好——闻着比吃着香得多多。只要有风,烤摊几百米外都飘着番薯香味,很是诱人。有一次我路过那里,正好是午夜的电影散场,人群蜂拥出来。很多年轻恋人裹紧外套,相拥从影院走到风里。烤番薯的炉桶前立刻生意兴隆起来。他们把一两个硬币换成捧在手上的温暖。有一对恋人,买了个烤番薯。女孩把热乎乎的番薯捧在手上取暖,一会儿之后放到了男孩的手掌上。男孩也捧着,一会儿那个番薯又到了女孩的手上……他们说着笑着,渐渐离去。

    后来我每次见到烤番薯的摊,就觉得挺有亲切感——烤番薯的人还安静平和地坐着,也有恋人偶尔来买烤番薯,我就感到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社会啊。

漫画版衢州小吃羊皮书(一)(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