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俗语”骗了自己害了孩子

标签:
育儿 |
分类: 儿童·生长·发育 |
http://www.houerbao.com/files/Czjt/czzs/111111-05.jpg
生活中总有一些“道理”决定着我们的行为,但它们并不都是真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几个关于孩子身高俗语的真面目吧。
1、“三岁定身高”。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人一生中,有两个“长个”的高峰期: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刚出生时人大概在50厘米左右,一岁时长到75厘米,以后每年长5厘米左右,成人身高1/3以上是在2岁前长成的。第二个是青春突增期,孩子这时会长的很快,这一“蹿”因人而异,大部分男孩能长30厘米左右,女孩长25厘米左右。
2、 “二十三蹿一蹿”。过去由于营养不良,造成青春期生长停滞,到青春期后期出现补偿生长,所以在个别人身上出现了“二十三蹿一蹿”的现象。其实,人到十七八岁后就不会再长个了。一般来说,男孩到18岁、女孩到17岁以后,骨骺已基本闭合,就基本不会再长高了。
3、“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这是一种误传。孩子的身高75%决定于父母的遗传身高,剩下的25%则与营养、运动、睡眠以及心理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只要充分挖掘这25%的身高潜力,孩子就可以长到遗传优势身高。因此,我们常会发现“父母高孩子不一定高”,“父母矮孩子也不矮”的现象。
4、“早长晚长都一样。”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长,过一两年就会跟上。其实这是多数父母容易陷入的误区。孩子的身高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除了以上所说的两个身高增长高峰外,在孩子没有器质性疾病或缺陷时,孩子其他年龄基本都按照5厘米的速度成长,如果小于4厘米,家长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做相关检查了。而长得过早危害更大。早熟的孩子就像一辆还没加满油,就抢先冲出起跑线的车,开始可能领先,但不久就会因为动力不足中途抛锚,最终被别的车赶上。早熟的儿童可能提前一年甚至更早地进入青春期,通常成年后的身高会低于自身正常身高6厘米以上。
更多儿童生长发育文章尽在:www.houer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