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

说到厕所别以为是多么龌龊的事,因为人有一口气便离不开它,况且有关厕所的人文历史也折射出古国的文明史。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按照《周礼》的记载,早在三千多年中国古代就在路边道旁建有厕所。在《庄子·庚桑楚》里也说:“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注:“偃谓屏厕。”按照字面理解,到人家里去串门,居室和厕所都得瞧瞧看看,“而厕所还须用屏障掩蔽”。

而有关厕所的记载,在历代的文字资料中屡见不鲜。如:《墨子·旗帜》里就记载了公共厕所大小和规模:在道外设屏,以30步为周长,一般要垣高12尺以上。在《墨子.备城门》有“城上五十步一厕所”,“上厕所为城上之厕”,“溷则城下积不洁之处”的说法。“溷”在古汉字中是猪在圈中的意思。大概是说,“为了让守城的士兵方便上厕所。五十步一厕,让士兵不远离岗位而就厕。在城下建厕叫溷,当城市被围困时,城内人到指定地点使用厕所。”
《太平广记》卷八《刘安》也说道:刘安成仙,遇仙伯,坐起不恭,语声高亮。于是仙伯的主者奏刘安不敬,应斥遣去,让刘安“谪守都厕三年”。
清代《燕京杂记》记述:北京的公共厕所,人者必须交钱。故人都当道中便溺,妇女也都当街倒便器,加之牛溲马尿,有增无减,重污叠秽,触处皆闻。意思是说,京城的街头建有公共厕所,但是要收费(就如同现在的收费厕所),所以为了省钱,有人就随地大小便云云。
在《京华百二竹枝词》有诗云:“厕所已修容便溺,摇铃又见秽车来。”而几乎在同一时期的1851年,第一间收费公共厕所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展示会上出现。据说,此前的国外公厕只是为男士建造的。直到“1852年第一个专门为女性设置的冲洗公共厕所正式对外开放”。
至于,后来厕所为什么叫茅房,没有考证过。而有趣的是,现代人管厕所叫“洗手间”,而古代上厕所也有叫“更衣”的。同时,“解手”、“
方便”、“如厕”、“出恭”,还有些另类的叫法,如:交公粮、去一号、去大号、蹾坑、给农民伯伯积肥等,都是此类意思,还有在外国,也有管上厕所叫摘花的。在我们到外地旅游时,外省也有管上厕所叫“唱歌”的等等,说法不一,但情况是一致的,都是解决内急问题。
椐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按这样的统计算来,人的一生大概有3年时间在厕所里。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说“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
“吃喝拉撒睡”人之五急,其中两急需要厕所,而解决二急的方式,也的确折射出人类文明的程度。随着人类的进步,厕所的功能也有简单的功能逐渐增加了洗漱、化装等功能了,也更加显示出人类文明的进程。
【惟我独尊】祭南京死国难者二首
【惟我独尊】是孔繁森还是王宝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