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狼行

标签:
杂谈 |
闲暇之余,翻看幼年的旧文《东郭先生》,狼乎,人乎,联想万千,且与家小论之。
老话曰:披着羊皮的狼。狼性本有贪婪、凶狠、狡猾之性,何故找羊皮而裹,混杂其间,定存无奈焉。或饥饿、或寒冷、或窥视、或忍耐、或躲避,实有所贪或无奈。它日待复其本貌,实性也。
既有寓言,亦应有“寓想”。我之寓想:有狼曰:最早的我辈善而良,草食也。一日观虎高大而威猛,且食肉,又闻虎乃山之独王,便思食肉较草之甘、甜、香乎?一试便果然,一发便不止。我辈大喜,延绵不绝至今。我辈最高境界曰“豺狼”,豺狼也罢、绵狼也罢,一宗而祖。祖训曰:每食肉后当思悔之。悔之当初食草之难、食草之艰、食草之苦,乃我祖之“三苦”也。四季之内,草乃一季兴、一季盛、一季枯、一季亡,忍饥挨饿避寒之日苦矣。且食草无论量之多少,且成全身无力之状,体无力、腿无力、肌无力、头无力、嘴无力,皆虚也,仍四处奔而求草。今食肉则我辈兴旺有旺,两腿、四腿肉体皆可食之,且食源不绝、不断也。又且坐而食之、等而食之、扑而食之,且扑有三,一曰前扑、二曰后扑、三曰侧扑,扑时二,一曰昼扑、二曰夜扑。
虽寓想说狼,但人实也为此。
观今世界,东郭古人及狼辈之后繁衍昌盛,怜惜、幻念、优柔、为善之理不绝。狼性共目共识,世人应警应醒。狼亦如此,人亦如此。虽人之初、性本善,但此后性相近、习相远。狼乃种之性,人乃思之行,万古不灭也。
附《东郭先生》
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简子率兵马到中山(今河北定县)行猎。射中一狼,狼负创逃跑。其时,迎面来了一位老者,人称东郭先生,正赶着一头驴子,驮着一袋书籍进城去。狼踉跄而来,哀求道:“先生,请您大发慈悲,救我一命,日后定当报答大恩大德!”东郭先生是个胆小心善的人,连忙说:“我救你可以,但得罪上卿大人是要倒霉的,哪里还图什么。报答呢?”说着,便卸下书袋,把书籍倒出来,让狼藏进去。
一会儿,赵简子到了。他四下扫视,不见狼之踪迹,大怒,拔剑斫断车前横木对东郭先生喝道:“谁敢隐瞒狼的去向,就同这段横木一样下场!”东郭先生吓得哆哆嗦嗦,忙跪下禀告:“我一个乡下人,为生计奔波,又迷了路,怎会知道狼的去向呢?再说,大道以多歧而亡羊,大人怎么只在大道上追狼呢?我也知道狼的本性贪婪狡诈,害人不浅,若能杀死它,我也乐意效力,又怎么会隐瞒它的去向呢?”赵简子无话可说,挥兵往前追去。
他们第一次遇到的是一棵老树,东郭先生作揖行礼,讲了经过,让老树评判。老树轰然作响道:“我是棵杏树,当年园丁种我只用一核,一年开花,两年结果。二十年来,我结的杏果惠及园丁老婆孩子、亲友邻居。如今我老了,不再结果了,看来免不了斧劈刀凿之灾。你对狼算什么呢?它吃你还不应该吗?”第二次寻找的是一头正在墙角晒太阳的老母牛。老牛瞪眼舔鼻子道:“老杏树说得不错。我年轻时身强力壮,拉车运粮,拖犁耕地,为农夫一家人立下汗马功劳,可如今我老了,天天流泪过日子,主人正准备抽筋剥皮送我上西天呢!你对狼的那点恩德何足道,还指望狼不吃你?”狼又一次扑上来。只见一位眉慈目善的老大爷拄杖而来,东郭先生忙迎上前哭诉经过道:“请老人家说句公道话吧!”老人听了用拐杖敲着狼说:“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快滚开,不然我就打死你!”狼辩解道:“您老别听一面之词呀!他救我的时候,把我捆起来塞进口袋,上面还压着厚厚一层书,存心闷死我,这样的人还不该吃掉吗?”老人转问东郭先生:“是这样吗?那你也有过错。”双方争执不下,老人说:“你们口说无凭,再重复一遍,让我眼见为实!”狼同意了,忙缩起四腿,让东郭先生捆绑结实,扎紧袋口,再扛上驴背。老人小声问东郭先生:“有短刀没有?”“有。”东郭先生拿出刀,老人示意要他去杀狼。东郭先生不忍下手,老人笑道:“这只狼如此残忍,你却不忍杀它,真是个仁慈的人啊,不过也太愚蠢了。”说着,帮助东郭先生杀了狼,笑着分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