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仪当年盗运珍宝所为何来
曾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以2000多万元从海外购得的隋人书法《出师颂》帖,当年是清末帝溥仪以赏赐为名,由溥杰夹带出宫众多文物中的一件。为什么当年溥仪、溥杰兄弟两人所出如此勾当,这要从溥仪想赴英国留学说起。

溥仪
溥仪3岁被西太后指定入宫。退位后,遗老旧臣们,给他灌输着复辟思想。而英籍帝师庄士敦,则告诉了他中国以面的世界。年少的溥仪萌生了去英国留学的念头。包括他亲生父亲在内的王公大臣们都表示了极大的反对。对此,溥仪并未因此而死心,找来溥杰等人筹划。

庄士敦和溥仪、溥杰
为解决出洋留学的经费,溥仪和溥杰、溥佳便制定了自盗方案,以“赏赐”溥杰、溥佳为名,名正言顺地将珍宝带出宫外。
溥仪先生在其所著《我的前半生》中,有如下的回忆:“我们行动的第一步是筹备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溥杰每天下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为那时正值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我就从他们选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我记得的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

被盗出的《曹娥碑》

被盗出的《二谢帖》
根据回忆和记载,仅两个半月的时间,所盗出宫的宋元善本就有209件,总计502函,而且大多为宋版,极为珍贵。
据后来溥仪先生回忆,所带出宫的珍宝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钟繇、怀素、欧阳询、宋高宗、米芾、董其昌等人的真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原稿;唐王维的人物;宋马远和夏圭以及马麒等人画的《长江万里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等。所有的珍宝装了七八十个大木箱运到天津,放在英租界的一幢楼里。
后来,被溥仪收买的一个太监,将此事向内务府告发了。由于东窗事发,各宫门一律断绝出入。这场赴英国留学的闹剧也只得作罢。
1924年发生的“北京政变”,冯玉祥派鹿钟麟和张壁率队进入紫金城,末帝溥仪被驱出宫,在天津的租界里,仍然过着奢侈生活。由于有出无进,入不敷出,便想起了那些运出宫外的珍宝。这些珍宝,有的卖给了洋人而流失海外,有的被由日本关东军运到长春,有的流失民间。有些至今仍下落不明。
被溥仪、溥仪兄弟盗出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却是历经劫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问世后,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并亲笔瘦金书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后来也是被历代收藏家把玩欣赏,被帝王巧取的目标。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

被盗出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现《清明上河图》珍藏在故宫博物院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