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文明

标签:
古代厕所茅房解手摘花方便如厕出恭洗手间杂谈 |
分类: 大千世界 |
厕所的出现体现了人类文明
人新陈代谢的落脚点便是厕所,人但分有口气儿都离不开它,况且它还是古国文明的见证。早在三千多年中国古代就在路边道旁建有厕所。《庄子·庚桑楚》说:“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偃谓屏厕。”按照字面理解,古代人参观居住房屋,必到厕所去检查一番,而厕所还须用屏障掩蔽。而历史上关于厕所的记载也屡见不鲜。
《墨子·旗帜》里记载了公共厕所大小和规模:在道外设屏,以30步为周长,一般要垣高12尺以上。而《墨子·备城门》中有“城上五十步一厕所”、“上厕所为城上之厕”、“溷则城下积不洁之处”的说法。“溷”在古汉字中是猪在圈中的意思。大概是说,“为了让守城的士兵方便上厕所。五十步一厕,让士兵不远离岗位而就厕。在城下建厕叫溷,当城市被围困时,城内人到指定地点使用厕所。”
清《燕京杂记》记述:北京的公共厕所,人者必须交钱。故人都当道中便溺,妇女也都当街倒便器,加之牛溲马尿,有增无减,重污叠秽,触处皆闻。意思是说,京城的街头建有公共厕所,但是要收费(就如同现在的收费厕所),所以为了省钱,有人就随地大小便云云。
而几乎在同一时期的1851年,第一间收费公共厕所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展示会上出现。据说,此前的国外公厕只是为男士建造的。直到“1852年第一个专门为女性设置的冲洗公共厕所正式对外开放”。
至于,后来厕所为什么叫茅房,没有考证过。而有趣的是,现代人管厕所叫“洗手间”,而古上厕所也有叫“更衣”的。同时,“解手”、“方便”、“如厕”、“出恭”都是此类意思,在外国有管上厕所叫摘花的。在我们到外地旅游时,外省也有管上厕所叫“唱歌”的等等没,说法不一,但情况是一致的,多时解决内急问题。
椐世界厕所组织统计,每人每天上厕所6-8次,一年约2500次,按这样的统计算来,人的一生大概有3年时间在厕所里。世界厕所组织发起人杰克先生说,“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
“吃喝拉撒睡”人之五急,其中两急与厕所有直接关系,另外两急也有间接关系。解决二急的方式,的确折射出人类文明的程度。随着人类的进步,厕所的功能也有简单的功能逐渐增加了洗漱、化装等功能了。更加显示出人类文明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