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若榖
若榖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892
  • 关注人气:4,7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年间的剃头挑子

(2009-07-02 09:14:07)
标签:

剃头

美容

造型师

北京

杂谈

分类: 北京往事

老年间的剃头挑子     

 

老年间的剃头挑子

 

老北京有句口头语叫“饱洗澡、饿剃头”,这洗澡前些日子咱们说了,就是那篇《金鸡未叫汤先热》,澡洗完了,今儿该说就剃头了。

这早年间论起剃头讲究儿还真多,除了刚说的“饱洗澡、饿剃头”,还有“正月里不能剃头”每到年前,这家里有舅舅的主要不主动,要不就被家里人催着赶紧头年儿把头剃了,放着舅舅的事承担不起不说,这要疯长一个月不成了长毛靼子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每到头年儿,理发挑子、理发馆就忙开了。

 

老年间的剃头挑子

 

0说起剃头,这老北京自打清朝入关那起儿是免费的,不是有这么句话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个个都得按规矩把头剃了,留起发辫,您要舍不得头发,哪您就把脑袋摘了。您说,头发又不顶饭吃,脑壳留下还喂食儿哪。听老人们说,那时剃头的地方叫官棚,剃头不要钱。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入关以后,下令剃发梳辫,遭到汉民反对。直到入关一年以后,南京明弘光小朝廷覆灭清政府为了统一全国人民的家冠装束,于1645年8(顺治二年七月)再下令强迫人民一律剃头梳辫,并限十天内全国人民全部剃头,违抗或逃避者,杀无赦!北京是都城,对这项命令执行得更严。摄政王多尔衮下令派包衣三旗的剃发匠在地安门、东四、西四、正阳门等主要路口,搭起席棚,内供清帝圣旨牌,凡过往行人有留发者,便拉入棚内强行剃头,违抗者当场杀死,把人头悬在棚杆顶上示众。当时这种剃头棚,全是执行命令的官棚,不收费用。 

要论起来,这京城推头的属顺义、武清、三河、香河、宝坻人为多。剃头挑子又分为了“下街挑子”和“桥头挑子”。下街的拿着“唤头”走街串巷,到我小的时候,还能在街上看的到,也在这剃头挑子上理过。

 

老年间的剃头挑子

 

    我查了查资料,这剃头讲究挺多:什么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补。学剃头的小徒弟儿,那得先在冬瓜上炼,用剃头的刀子,在削冬瓜皮。早些年播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有这么个情节挺逗。刘罗锅在马路上闲溜达,见一熟悉的理发铺坐下里打尖聊天,见小徒弟儿老再边儿上练削冬瓜,就对掌柜的说,来让这小兄弟也上上手吧。这掌柜的碍着刘罗锅的面子,让徒弟上了手,这小子高兴的不得了。给人推了半截儿,正好有个小姑娘叫她,这小子还以为是冬瓜哪。把剃头刀子一家伙给插到人家脑壳上了。别瞧这剃头,和它有关的俗语还真不老少什么“剃头的骂街——头儿着的”;管领导叫“头儿”;“剃头的砸挑子——不给头儿干了”。“猪八戒剃头——道儿太多。”

    曾写过喜欢到王府井八面槽的清华园洗澡,有人就问,你家离哪儿近啊。我说不是,是因为我喜欢在旁边的“四联理发馆”理发先在四联理个发,再多对过洗个澡,有现在的话说就叫“爽呆了”。

    顺便再说点况外的,这推头行儿是我们常说的360行之一齐如山先生的著作《北京三百六十行》里对老北京行业进行了统计。统计的结果是:工艺方面447行;商业、服务业265行总计达742行 书上还说了,老北京的工业主要是手工手坊,从业者谓之“匠”,例如木匠、铜匠、 铁匠、瓦匠、石匠、皮匠……仅属于木工、铁工作坊的就有:桌椅匠、大车 匠、轿车匠、轿子匠、马鞍子匠、寿木匠、剃头挑子匠、鞋楦子匠,约有40多行皮革工业10多行;制造各种器具、物品的148行;服饰工业的42行;做装饰品的15行;食品制作的54行;制作文具、装订书籍、裱画等业29行;牙雕、雕漆、景泰蓝等特种工艺31行。还有说书、唱戏、唱大鼓、挂牌当医生的,以及宗教职业者约57行商业上则分为坐商、行商、摊贩、游动小商贩等其中经营服饰类的46行;饮食类64行材料类34行;百货类38行服务行业有旅馆、栈房17行,修理旧货业38行,出赁物品21行。其中,出赁行业多与民俗有直接关系。如服务于旧婚礼的喜轿铺;服务于旧丧礼出殡抬灵的杠房;搭喜棚丧棚、凉棚的棚行;应婚丧寿庆彩子的彩子局、经绸局、出赁家伙等出赁孝衣等行业。此外,与民间俗信的有关行业还有糊纸活的冥衣铺、香蜡铺、官吊作等。 

    现而今,老年间的剃头挑子没有了,造型屋、造型师多了。这早年的事儿,也就剩下回忆了,也许这样才有意思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