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栗和呻吟中的莫高窟藏经洞
公元1900年,当大清国被八国联军肆意蹂躏抢掠,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连夜逃离紫禁城的时候。在中国的敦煌,正要或将要发生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这个事件的主人,一位是杨姓的抄经人、另一位就是王圆箓道士。如果用现在的话解释他们的工作性质的话,一个是敦煌的临时工、工作性质:抄经;而另有一位则是正式工,工作性质:看守敦煌莫高窟。而由此后发生的一切,则是强盗对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文物的掠夺,而成就的世界敦煌学。而王圆箓道士(简称“王道士”)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王道士
藏经洞(编号17号洞)
对王道士其人,至今说法评价不一,有愤怒的、有指责的,也有致敬的。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在《道士塔》一文中这样说:“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泄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表情。”当然,这个“他”指王道士无疑。
那么究竟王道士是何许人,在1900年及以后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什么,这一发现怎么会成为中国的悲剧和世界敦煌学哪?下面一一破解这其中的因果原由。

壁画
藏经洞
在余秋雨先生檄文般所职责的王道士,原名王圆箓(约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入道修行云游敦煌,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对于文盲的他,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也确让人感动不己。由此便长居于此,奉献了他的后半生,成了敦煌莫高窟“守护神”。由此天遣神差般地奔波劳顿,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和尘埃。
1900年6月22日,即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一件让世界称奇的发现,让莫高窟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也正是这个神奇的发现,招致了强盗的掠夺和注目,而王道士先前对中华文化和宗教的虔诚荡然无存,成了罪人。
话说王道士在莫高窟住下后,前文说过,他奔波劳顿,集攒钱财,清理洞窟。他用募捐到的钱雇人清理窟里的积沙,并请人抄写经文。所做实为积德行善、无尚公德。
1900年6月22日他雇的一位杨姓抄经人在第16号洞窟内抄经。抄写累了就在洞窟内吸烟。而点旱烟用的是芨芨草杆,“如果芨芨草杆这次没用完,就插进墙缝里留着下次再用。就在这一天,当他又插草杆时,竟然把长长的芨芨草一下子全部插进去了。用手一敲,墙壁是空空的声音,他连忙把这事告诉了王道士。两人一起铲开墙皮,露出一个用土块封砌的小门。小门里是一座小石窟。震惊世界的藏经洞就这样被发现了。”这座仅有几平方米的石室,内藏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精美图画上千幅。王道士原本就是半文盲,发现藏经洞后,认为是神物便将洞门封存。
王道士弄不明白,室内的这么多东西为何存放在这里?觉得此事非常蹊跷,便邀请县城内的富绅人士前来观看。但都不懂室内物件的贵重价值,还以为是神物,不可轻易流失。使第二次将洞门封闭起来。
封闭洞窟后,敦煌县令汪宗翰令王道上取出部分写经、画像察看。这些被察看珍贵文物便当作“礼品”用在官场上了。

精美的画卷
精美的画卷
甘肃学台叶昌炽在汪宗翰送他的水月观音画像一幅和写经两卷后,断定实为稀世之宝。命甘肃藩台,将敦煌的全部古物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由于缺乏资金只好原地封存。

叶昌炽
斯坦因
然而,用中国民间谚语来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数年之后,即1907年3月12日一个叫斯坦因的原籍匈牙利的英国人到达敦煌,两个月后的5月21日他见到了化缘归来的王道士。根据斯坦因说,在答应给进行“功德”捐助后,“王圆箓唯一应允的是让我们看一看他手头的几份卷子,而且还加上许多限制条件”。
对于强盗来说,看是不解决问题的。几经周折后,斯坦因骗取了王道士的信任。但“当斯坦因拿出200两白银时,王道士就不怕神佛了。在王道士的帮助下重新打开了藏经洞,斯坦因看到,里面不但有汉文经卷,还有藏文经卷,斯坦因最感兴趣的是有许多美丽的画像,颜色如新。他们怕别人发现,就在夜间进洞盗宝。他们连续盗宝七个晚上,共运走了24箱敦煌写本经卷,近万卷。5大箱绢画和丝织品,约500幅。斯坦因雇了40多头骆驼才运走。”

斯坦因雇了40多头骆驼才运走
在斯坦因第二次来敦煌时,又“捐”给王道士500两银,但拿去的确是570部汉文经卷。从斯坦因第一次盗宝之后,又来了英、法、日、俄、美等国的盗宝者,将宝物劫运数批国外,终于将洞窟被掠夺的所剩无己。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已陈列在北京故宫等处。
从此,在莫高窟在颤栗、痛苦和呻吟中,见证着一批批的外国强盗满载而归的得意忘形!难怪有人说,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在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