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民族艺术丰富绚丽。京剧是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她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唱、念、做、打俱全,而且这些手段都具有严格的程式,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做为国粹,以它独有的魅力享誉海内外。京剧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流传至今己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集歌唱与舞蹈为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

传统京剧剧目繁多,服饰讲究,人物脸谱多姿多彩、性格鲜明、形象突出。可以说是京剧艺术的精华。说起行当,根据人物男女老少、正邪俊丑分为生、旦、净、丑。

同光十三绝
最初京剧的行当,划分为“十行角色”,即: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稍后,又有另外一种“十行角色”的说法,即“生旦净末丑,跟头(筋斗)上下手”,其中的“跟头”、“上下手”都属于武行,这种说法,实际上只是六个行当。

后来经过不断的总结,把京剧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在每个行当的下面都可以细分。

一、生行是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
老生:代表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关羽和赵匡胤。
二、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吊金龟》中的康氏等。
彩旦:有时将其归入丑行,主要表现那些滑稽或凶蛮的青年女子,动作和化妆都极尽其丑。如《凤还巢》中的程雪艳等。
三、净行,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有正净、副净、武净和毛净之分。

花脸
正净:也称“大面”、“铜锤”或“黑头”,所表现的人物多为举止稳重者,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包拯,《二进宫》中的徐延昭等。
副净:也称“二面”或“架子花”,多表现性格豪爽者,如张飞、李逵等,或奸邪佞幸者,如曹操、赵高等。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武艺者,以武打翻跌见长,如《挑华车》中的黑风利等。
毛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周仓、巨灵神等类人物,他们或为天神,或为身体畸形者,造型夸张,多需垫肩、凸臀,在表演上以工架见长。
四、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男性多在鼻眼间勾画豆腐块状脸谱,故又称“小花脸”。有文丑、武丑、女丑之分。

丑
文丑:指那些不具武艺的滑稽人物,脸谱勾豆腐块,又根据其身份、地位、年龄等区分为方巾丑、褶子丑、袍带丑、鞋皮丑、老丑等。
武丑:指那些身具武艺的滑稽人物,又称“开口跳”,表演上以跌扑翻打为其特色,亦重念白表演。
丑婆子:即女丑,饰演那些或滑稽或凶恶的老妇人,如媒婆、店婆、禁婆等,多表演夸张、语言风趣。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以后咱在逐行细说!
下期:京剧的四大名旦与四大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