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北东西(70)- 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2006-12-05 12:47:42)

如果有人问起老北京标志性的建筑,那就得说是胡同了。要说起来,胡同不是汉文化的产物,它来自元朝。当初,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而“胡同”二字在元代写作“通”,是大明朝以后被朝廷规范为“胡同”的。您瞅,胡同敢情是这么来的。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完美的组合。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难怪汪曾祺老先生赞叹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无论是老北京的街坊邻居,还是专家学者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那说了归齐,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00多条,发展到现而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大约4000多个。 
  北京的胡同有个特点,就是内城的胡同基本是东西向,而且平直规则,外城东部的胡同多为东南向且不规则。

还有一个特有意思的事儿,就是北京胡同的名字简直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而且都与当年朝廷的政府机构、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有关。比如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都可以是胡同、街巷的名子。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有: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以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官衔命名的胡同如永康侯胡同、武定侯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保太监郑和故居今名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以市场贸易和寺庙命名的胡同是: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有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等。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以手工业工人和一般居民、名人贵胄姓名命名的胡同有:砂锅刘胡同、汪纸马胡同、骟马张胡同、孟端胡同、刘汉胡同(今刘海胡同)、安成家胡同;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
  还有以特殊标志命名的胡同,如堂子胡同、石虎胡同、柏树胡同(今百顺胡同)、铁狮胡同等。此外,还有以当地特点或形状命名的胡同,如喇叭胡同、扁担胡同、耳朵眼胡同、罗圈胡同、椅子圈胡同等。
您甭说别的,就光说以牛命名的地名就多了去了。北京最著名的牛街是一个吧,三条牛圈胡同又是一个,还有牛肉胡同、牛肉湾胡同、牛蹄迹胡同,牛犄角胡同、牛八宝胡同、牛排胡同、牛血胡同、牛市胡同、牛子胡同、牛蹄胡同(后改留题胡同),牛王庙、牦牛桥、牛郎桥、牛碌胡同。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以开门七件事儿、日常家什、商业故地命名的胡同就更多了,有十一条“扁担胡同”、十条“井儿胡同”,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就是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在胡同里也找的着,比如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缸瓦市、果子市、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老北京的胡同啊,不光名字有趣,说起来这景致也别有一番的滋味儿。夏天来了,睡过午觉,爷们儿们胳肢窝下夹个马扎儿、左手端着沏好俨茶的把儿缸子、右手摇着大蒲扇,敞胸露怀、腆胸叠肚的从自家院门出来,在老槐树下一座,四下里瞅着,和过往老街坊打着招呼,或者甩开腮帮子和同辈分儿胡骂溜丢几句,或是抬着杠,或是聊着头前儿的扫听到的奇闻趣事。娘们儿们,不是拿着菜篮子,就是针线笸箩,择晚半晌要吃的菜,或是钠鞋底子,做针线活儿,嘴里张家长、李家短的闲扯。小孩们睡眼惺忪地或是依偎在大人怀里。或是卅一群儿俩一伙儿的玩着孩子们的把戏。真是一派和谐的市井生活。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老北京的胡同啊,名字和景致一样体现着市井的生活,和谐的气氛。着实能钩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现在就城改造,胡同一个个地被推倒铲平,住在胡同里的人揪着心,不知道哪天自家的墙上圈上一个“拆”字。那该多可惜啊,推倒的不止是这些人的安身之所,老北京过去的形态也将随着胡同的消失而在人们的记忆中远去。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南北东西(70)- <wbr>老北京胡同钩沉(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