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的故事/兴安
(2024-11-04 14:52:03)在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丹顶鹤。
一个小女孩隔着玻璃围栏,手里抱着一只玩具丹顶鹤,将玩具丹顶鹤的小尖嘴对着围栏内的丹顶鹤的大长嘴。小女孩稚嫩的声音在说:丹顶鹤,丹顶鹤,小丹顶鹤来找妈妈来了,你是它的妈妈吗?丹顶鹤隔着玻璃轻轻啄着小丹顶鹤的嘴,之后高扬起长颈看着我们。这个时候,我才真切地看清了丹顶鹤的眼睛,还有那鲜红色的头顶。丹顶鹤的眼睛大而且圆,我能够清晰看到瞳孔周围的褐色虹膜,还有美丽的放射状纤维。它没有鸡的眼睛那么好奇、无辜,而是透亮、深邃,一眼望不尽底,仿佛里面还隐藏着另一个时空。那头顶的一抹红,让我震撼,原来那不是羽毛,而是由一小点一小点的球状颗粒生成的红,那红饱满油亮密集纯粹,如玛瑙,如宝石,又如刚刚渲染的朱砂。这是一只青年丹顶鹤,据说只有年轻力壮或者发情期的丹顶鹤的头顶才会这么红。因为那些颗粒是由毛细血管组成的,颜色会随着丹顶鹤的年龄和情绪发生浓淡变化,进入衰老期的丹顶鹤,色彩会慢慢褪去,直至死亡后彻底消失。所以,红色是丹顶鹤生命力的征兆。
在少年时代,我就知道有个“丹顶鹤的故乡”,它紧邻我的家乡呼伦贝尔,叫杜尔伯特,它是内蒙古自治区之外的全国八个蒙古族自治县之一。杜尔伯特,蒙古语的意思是“四”,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的十二世祖道布莫尔根之兄道蛙锁呼尔有四个儿子,父亲去世后,四个儿子从斡难河迁徙到呼伦贝尔,建立了杜尔伯特部。十二世纪后,杜尔伯特部逐渐东移到嫩江下游,今天的齐齐哈尔一带。杜尔伯特有一片湿地,后来成为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就成了“丹顶鹤的故乡”。那么,盐城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与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从北到南,相隔2000多公里,它们是什么关系呢?到了盐城,我才知道,这段漫长的空间距离是丹顶鹤最重要的迁徙路线。每年3、4月,是丹顶鹤的繁殖期,它们在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最后产下幼鸟,哺育;10月初,北方的天气开始变冷,丹顶鹤家族便离开繁殖地,分批带着已经长大的儿女们翻山越岭,经吉林的向海、辽宁的盘锦、山东的东营,最后落脚盐城黄海湿地,在此越冬。第二年的3月,丹顶鹤家族再次启程返回繁殖地扎龙。就这样每年周而复始,践行着候鸟的生命历程。丹顶鹤的迁徙路线还有几条,比如从俄罗斯东部,至朝鲜半岛还有日本的北海道,但最漫长的就是从扎龙到盐城这条路线。那么,丹顶鹤为什么要不辞辛苦,一年两次往返近5000公里的路程呢?据说原来经过日本北海道的丹顶鹤已经放弃了迁徙,成了当地的留鸟。然而,有鸟类专家指出:如果丹顶鹤不迁徙,变成一个地方的留鸟,势必会发生物种的变异,它们的肌肉不再发达,翅膀不再强健,这会减弱它们面对严酷自然环境的生存和繁衍能力。专家还打趣道:“云游四方,飘飘然方可欲仙,久不远行,道行渐退,还是仙鹤吗?”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和文学艺术作品中,尤其是诗词歌赋里,常常写到的“仙鹤”“黄鹤”“鹤”,其实就是现在的丹顶鹤,只是到近代才被命名为“丹顶鹤”。据考古学家考证,鹤在地球上起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万年前,比人类的出现要早很多,与恐龙起源的时间相仿。而鹤的图形的出现最早可到商周时期,在出土的墓葬中发现了鹤的雕塑和青铜礼器,还有壁画。3000多年来,它被国人赋予了吉祥、长寿、忠贞、高洁的内涵,象征和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甚至被崇尚为连接人间与仙界的神鸟。在中国古代绘画中,鹤是一个祥瑞符号,很多画家都以此为主题创作过作品,其中有清代沈铨的《松梅双鹤图》、华岩的《松鹤图》,明朝项圣谟的《放鹤洲图》,南宋牧溪的《观音猿鹤图》,就连唐伯虎在《西山草堂》的画里,都不忘在院子中央,放一只仰天而唳的仙鹤。当然,最有名的非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莫属,画面是一群丹顶鹤在皇宫的宣德殿上空盘旋,鸱吻之上,还有两只鹤伫立。赵佶目睹了此情此景,非常兴奋,认为是吉兆,便画下了这幅千古名画。只可惜,看似吉兆,其实却是北宋灭亡的前奏。一般认为,丹顶鹤在天空聚集是它们准备迁移离开的标志,并非宋徽宗所祈盼的吉兆。果然,几年后,他就被金人俘虏,成了亡国之君,宋朝也迁都退守杭州,成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在中国民间信仰的众神中,南极老人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寿星,他的座驾就是一只丹顶鹤,他骑着丹顶鹤,拄着拐杖,在梅花鹿和童子的陪同下,天佑着凡间百姓的健康和寿数。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会画“岁朝图”。这是宋代以来皇宫沿袭下来的习俗,就是每年正月的第一天,皇帝都要与文武大臣、宫廷画师在宫里举行雅集,描画一些冬季不易见到的花卉、蔬菜和禽鸟,以增添新年的吉祥和喜庆的气氛。前年春节,我画了一幅《南极老人待鹤图》,并题写了一首打油诗:“南极老人坐山坡,童子倚杖口念佛。岩前卧鹿抬望眼,羞煞迟来丹顶鹤。”鹤与凤凰不同,凤凰是一种虚构的存在,是人们通过想象构造的偶像,而鹤却是我们在现实中能够见到的吉祥之鸟。
遗憾的是这么美丽可人的仙鸟,如今我们多数人只能在图片或者绘画中领略它的风采。宋徽宗画《瑞鹤图》的年代是将近1000年前的宋朝,那时候,作为首都的汴梁(即现在的河南开封)还有成群结队的丹顶鹤光顾,而现在的开封人只能在动物园里观赏笼中的丹顶鹤了。据考古史记录,地球上原有鹤类27种,现如今,已经有12种灭绝了。根据鸟类专家2010年的统计,全世界野生的丹顶鹤仅存3200只,其中日本1200只,韩国800只,我们国家有1200只,曾经有一年减少到800只,最少的一年到盐城越冬的丹顶鹤仅有543只。丹顶鹤数量的迅速减少,引起了国家和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重视。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将野生丹顶鹤列入濒危物种,同时,丹顶鹤也正式被认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节选)
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