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有片榕树林(下)——温州人在法国(报告文学)/朱晓军
(2024-02-05 15:10:41)1964年1月27日,中法分别发表公告: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这一消息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2024年,中法建交步入甲子之年,值此之际,本刊从第1期起刊发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朱晓军创作的《巴黎有片榕树林——温州人在法国》献礼中法友谊。2023年3月,朱晓军赴浙江著名侨乡丽岙进行田野调查,先后采访旅法旅意侨领近百人,本篇揭示了他们作为温州人的梦想、拼搏与家国情怀。他们的故事是中法友谊的象征。本期刊载《巴黎有片榕树林——温州人在法国》下部,继续讲述温州人在海外的故事。
巴黎有片榕树林(下)
——温州人在法国
朱晓军
2023年,温州的深秋,一片片红枫像燃烧的激情。
10月14日下午,近千名西装革履的先生、衣着靓丽的女士云集在瓯海奥体中心。
有人说,有太阳升起来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来自不同太阳升起地方的温州人“走归眙眙”,回到家乡,谛听乡音,体味乡情。
会场内巨大橘红色背景墙,左边是镂空的“2023世界温州人大会”中文与英文,中间是顶天立地的“温”字。
“世界温州人是温州的宝贵资源,目前共有245万温州人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的温州人达175万,还有近70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1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一袭青衣的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副主席吴晶在致辞中说道。
“世界温州人传承激扬‘四千精神’,凭借温州人特有的胆识、基因、精神和情怀,演绎了创业创新的传奇,把温州带向了世界,也把世界联到了温州。”温州市长张振丰真诚地说。
“过去因为温州人走出去,走进世界各个角落,我们认为世界是温州的;下个时期,我们希望温州人的回归、温州的建设,让世界各地的人都因温州而来,变温州为世界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
“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就倒逼你要去闯,所以我们温州人闯出一条血路来。”王达武说。
“我在法国30多年,温州的环境比巴黎还好。”法国华侨华人会副主席、丽岙侨联主席王云弟说。
“海外温州人对外是温州的名片,对内是沟通海外的桥梁,很希望能作出独特的贡献。” 意大利普拉托温州商会会长黄品喨说。
发自内心的话语犹如一波波海浪荡漾在游子心头,引发共鸣,不觉间热泪盈眶。
对于世界,温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于中国,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民营经济先发地;对海外的70万温州人来说,温州是故乡,是他们的根。一位温州人说:“根是生命之本、信仰之源,是家国,是乡愁。有根就有力量,有梦就有远方。”
近70万海外温州人绝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后出去的。出国前,他们是“光脚”的,是草根,或在家务农,或外出务工经商。他们跟出国潮下考托福公派和自费出国留学生形成鲜明对比,学历近乎零,据温州白门乡统计,1979-1988年12月出国人员中,文盲占比11.19%,小学占比38.99%,初中占比41.16%,高中占比8.3%,大学占比0.36%;十之八九负有债务。社会学家将他们定义为“非精英移民”。
在海外,他们在地下室、出租屋或工厂缝制皮包、腰带或服装,一天干十五六个小时,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阳光。他们走在街头提心吊胆,唯恐遇到麻烦。
进入21世纪,流布海外的“非精英移民”却像天空繁星,璀璨耀眼,他们有的成为著名侨领、住在国政要的座上宾,出入于总统府;有的当选为议员、巴黎的副区长;有的成为全国人大海外代表、全国政协海外委员,参加“两会”和中国重大庆典……
从温州到法国的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直线距离近万公里,到意大利的罗马1.4万公里,从“非精英移民”到移民的精英,从草根到侨领更为遥远,其间不知有多少不可想象的沟壑和难以攀缘的山峦。究竟是什么让这群“非精英”把一把烂牌打到极致,蕴含着哪些震撼人心的故事、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这些侨领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同一个地方——丽岙。
丽岙地处温州南部,30年前还是个小镇,隶属于瑞安。21世纪钟声敲响后,这片生机勃勃的桑叶出现在瓯海区东南角。丽岙是浙江著名侨乡,户籍人口仅3.8万,在海外的华侨华人3.3万, 1.8万人在法国,1.3万人在意大利,余下的人像蒲公英飘零在五大洲四大洋的25个国家和地区。
丽岙也是中国人均存款最高的地方之一,区区3.8万人,存款额高达数百亿元!
2023年,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走进洋溢着欧洲情调,咖吧、银行、国际快递像山花开遍街道的丽岙……
第一章
(节选)
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