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1,235
  • 关注人气:22,9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味道指认的时光/袁海胜

(2024-01-17 14:43:23)

1

 

民以食为天,斯民在生活稍有宽闲的时候,就会花费一些时间琢磨厨艺,改善伙食。地方的特味小吃,往往诞生于民间的餐桌上。

辽西朝阳有过一段贫瘠的时光,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以至小康。这里多丘陵,连绵起伏,形成独特的丘陵地貌,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山地产杂粮,成为本地最初的口粮。日常生活中,乡亲从粗糙的杂粮中发掘出味道的秘境,粗粮细做,形成各式各样的小吃,补充缺乏细粮的食物链,让生活因此变得多滋多味。

谷草在鏊子底下燃烧,杭婶把磨好的面糊,用木勺舀到鏊子上,木质的煎饼耙子旋转摊平。高温的作用下,面糊迅速脱尽水分变成焦质状,一张直径0.5米的煎饼就摊好了。高温同时释放粮食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面糊由玉米面、小米面、高粱面按比例掺和在一起调制,这是杭婶自己秘不示人的配方。配好的面糊经过短时间发酵,酸碱平衡,营养全面渗透和交融。摊出好吃的煎饼,食材的搭配和发酵是美味形成的关键。玉米糖分高,高粱面粗粝,小米温润平和,混合在一起,口感有了新的突破。面糊发酵的时间掌控,凭借多年的经验,一看一闻间,已有定局。杭婶摊煎饼的同时,不断地添加或抽减鏊下的谷草,保持火候的平稳。谷草是摊煎饼最好的燃料,烟轻火软不急躁,鏊子表面温度均匀,热能促使淀粉、蛋白质、糖分、氨基酸转化融合。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摊煎饼的时间和火候,煎饼可脆可软,全凭自己的喜好。看似简单的操作,实乃一种心手合一的技巧。

不到半个小时,摊好的煎饼摞在盖帘上,焦黄的颜色,微温的香味,足以把我的馋虫勾了出来。

杭婶面色红润,微笑地看着我们,用粗布围裙擦了擦鬓角的汗水,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位勤劳的女人,长年照顾多病的婆婆,像男人一样在田里劳作,用微薄的收入,供两个孩子读书。她屋里屋外的奔忙,把支离破碎的生活,收拾得有条有理。她的青春、体力和所有的智慧,调和成饱含爱意的给养,弥补心灵和肉体的创痛。在艰苦的日子里,为老人、家庭、孩子撑起一片天空。

杭婶的手很粗糙,还不到寒季就开始皲裂,用她自己的话说,这不是女人的手。这双手,养活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这是中国深阔广大的农业人群中极普通的一双手,操持着年景和生存质量。此地是朝阳县西五家子乡的一个自然村,5岁开始,我在这里度过了7年时光。

煎饼这种食物在辽西极常见,不分东西南北,随便走进一户农家,都能吃到不同风味的煎饼。

20世纪末的一个深秋,一帮文友汇聚在云蒙山下清余二哥的家中。他家不能算是纯粹的农户,虽然也有耕地田园,但他和二嫂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冯杖子小学任教。学校就在他家的房后,随时听到孩子的欢笑声和琅琅的读书声。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假日课余可上田里劳作,最隆重的光阴在课堂里教书育人。耕地里是生活的希望,孩子是国家的希望,二哥二嫂每一天都在希望中度过。

清余二哥喜欢写作,常把我们喊到家里来小聚。

二嫂最拿手的是摊煎饼,在二哥家正房西侧的厢房屋檐下,支好铁鏊,备下谷草,五谷混合的面糊早已发酵。二嫂的身体微胖,她的笑容广阔温暖,秋阳的余晖洒落在她的肩膀上,她不紧不慢,动作行云流水。一张煎饼刚刚摊好,就有调皮的文友抢到手里,双手倒腾着,心急火燎地往嘴里塞。煎饼酸甜可口,酸——面糊发酵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者结合能产生弱酸,成就地方食品中的口味。加入碱水或小苏打能中和酸的强度,二嫂并没有那么做,保留了煎饼原有的味道。煎饼把光阴、营养、味道、情感完美地交融,一口吃下,终生难忘。二嫂笑呵呵地看着,柔声地说:“慢点吃,别烫着,煎饼有的是。”

二嫂的声音真好听。二嫂摊的煎饼真好吃。我们一张一张地吃,光阴就在我们品味美食的瞬间流逝。时光密排的序列里,突闻噩耗——二嫂因病离世。当时我在做什么已经忘了,只知道听到消息的一瞬间,我整个人都静止了,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对,就是情不自禁。流泪是人身体上最具感恩,也是最具哲性的生理现象。我的脑海里在那个伤心的时段一直留在秋日的夕阳下,二嫂半蹲的样子,为一帮朋友摊煎饼,她的笑靥、语音、慈祥面容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可为什么现实是如此的残忍?

生离死别也是世间的一味吧。

2018年的春天,在朝阳街头,巧遇了杭婶的二儿子保全,他在市里一个局当着什么官。他拉着我的手说了半天话,最后说:“我妈很想你,常常念叨你,如果有空的话,和我回一次老家吧。”

时隔25年,年近80岁的杭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头白发更显精神矍铄,只有原先那双粗糙的手掌变得柔软。她拍着我的手背,叫着我的小名,语言在光阴的缝隙里徘徊,不知道先说啥更好。杭婶仍不忘让保全去找煎饼鏊子,说着:“文胜最喜欢吃我摊的煎饼。”又说:“你姐你哥都有出息。”

我用眼神阻止了保全,他搓着手,傻乎乎地笑着,和儿时一个模样。

杭婶不愿意和保全,还有已成为商业翘楚的大儿子去城里住,她说老家好,日子的滋味全。杭婶说的滋味,也包括煎饼吧?她调制的面糊里有一种滋味,应该是日子。

全国各地哪里都有煎饼这种普通的食物,我却固执地认为,只有故乡的煎饼最好吃,这是人私心里最可爱之处。胃囊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它会记下很多事情,包括亲情多维的温度。

 

2

(节选)

 

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4年第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