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短篇小说)/田金
(2023-03-30 15:37:17)
一
这个星期天特别安宁,金亚明在窗台前写着汇报材料——“关于我与女生陈露的情况说明”。题目是校长拟定的,要求他把事情讲清楚。写在纸上,他却感觉越写越说不清楚,越写越感到别扭。他想写成三段式的情况说明:先谈情况,后讲认识,最后是表态。但在第一段写情况说明时就卡住了。真实情况始于何时?怎样写才是真实的?他此时心中的烦恼与窗外鸟的嘁嘁喳喳的吵闹声没有联系,与秋风扫落叶的簌簌唰唰声没有联系。
他平时备课或写作时,总是习惯性地抬头往窗外看溪流,喜欢听流水的声音。他的家乡在江南水乡,清风传来的潺潺流水声可以从童年的记忆深处冲刷他的烦闷。他曾听办公室老师说,窗外的一条山道通往远处的古松林,然后是宽阔平缓的双江溪,顺溪流而下是会稽山的千年古村金沙湾,那里有一条会稽山的唐诗之路。他第一次听到唐诗之路,就像在沙漠中发现清泉,令他惊喜不已。他一直有这样的冲动,背上行囊,沿着古松林和溪滩徒步去探索千年诗路。然后,夜晚在松林的溪滩上烧烤露宿。他内心的设想曾告诉过一个人,是他的语文课代表陈露。这是今年春天的事。
难道这是他们师生恋的开始?
徒步探寻唐诗之路的计划没有实施。那天晚上,陈露听了老师的想法后,在床上辗转反侧。她曾经半夜起床一个人在操场溜达,被值班老师发现后带回寝室,严加训斥。第二天,金亚明听到了值班老师的反馈,感到十分震惊。中午他在寝室听音乐休息,陈露一个人悄悄溜进老师的寝室。她大胆给他提了建议,让金亚明怦然心动——她非常赞同老师的探险,并愿意跟他一起同行。陈露说,她可以准备一个大的旅行背包,负责路上俩人的食品。可以提供野外帐篷,配备睡袋和军用毛毯。她想到的比他周全十倍。她还告诉老师,她军人出身的父亲喜欢野外徒步,他有全套适合在高原雪山徒步的装备。但她不想让父亲知道自己与老师的探寻计划,她借用父亲的设备,时间节点很重要。她需要在父亲离家出差的那段时间,然后与老师一起去探寻唐诗之路。后来,因为时间上的难题,他们多次改变日程。后来,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学生作文大赛,金亚明只好推迟了计划。
放下笔,金亚明闭上眼,他习惯了这样的大脑休息。回忆像窗台上的蜗牛又爬回到了大学毕业的校园——在许多人都愿意留在城里工作的那个毕业季,他自愿报名来到会稽山——这是一年前的事。他来学校报到的第一天,就喜欢上这里的山水。然而,烦恼也来了。不久,一个他喜欢的女生走进了他的生活。他清楚记得,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他发现了她放学没有回家。他在操场边的柳树下与她聊天,知道了她的父母不在家,去了上海的一家建筑工地。在山村,父母同在城里打工的家庭不多,她的父亲是工地的负责人。接着,是他邀请了她,还是她主动提出去老师的寝室?他忘了。记忆中的那天下午,斜阳从操场一角的杨柳树梢穿越而来,他习惯地眯起双眼欣赏她:穿着质地很好的白色喇叭裤,上身套一件时尚的米黄色羊毛衫,皮肤白皙光滑,脸上长着熟悉的粉色青春痘。她在他寝室环顾四周,最后,她那双漂亮有味的大眼睛停在他简易的书架上。她看到了许多喜欢的书,有鲁迅的杂文、普希金的诗集、海明威的小说……她笑着告诉他,与她想象中老师的寝室一样。她诡秘一笑,说一周前曾梦见过老师的单身寝室,梦里老师的寝室像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如今身临其境,果真如此,让她惊讶无比!说完,她再次环顾四周,惊喜之中拍着双手,兴奋地跳将起来。他见状急忙上前阻止,他怕惊动了楼下的校长。他的双手像电影中拥抱的姿势按住她的双臂,她却像小说中的女孩,瞬间安静得可爱。她闭上了眼睛,身姿微微倾斜。金亚明感到有点窘,他侧身错位站在她面前,笨拙的双手垂下不知所措。这时,虚掩的寝室门被打开,阳光钢刀一样十分耀眼地照射进来。他的同事体育老师来找他商量运动会的裁判员安排……
这应该不是“师生恋”的开始?金亚明态度坚决地摇头。他问自己,会稽山有“师生恋”吗?他想到了鲁迅,从书架上抽出《两地书》。这是在大学读书时购买的书,他在参加大学文学社时,有兴趣研读过这本书。现在想要在书中找到他需要的答案,那是荒诞可笑。但有一个念头闪过脑海,他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与陈露至今没有一封可以见证俩人恋爱的情书!
他感觉眼前一片白云快速闪过,他看到了自己与陈露感情的空白。没有佐证的文字材料,男女感情就像阳光下随时蒸发的水汽一样。他站在窗前冥思苦想回忆着往事,桌上白纸的标题下依然是一片空白。
选自《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