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皇柏林随笔/卢一萍

(2023-02-08 13:16:01)

 

我刚记事的时候,老家的皇柏林便是传说。而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已说了一两千年。按父亲的说法,那些古柏已老成了精。

皇柏林植于何时,众说纷纭。一说汉高祖刘邦为汉中王时,为加强对巴蜀的控制,凿宽米仓道,并令民众沿途植柏,为行道树,谓之“汉柏”;其次是张飞出任巴西太守、坐镇阆中时,为方便巴西与汉中的联系,方便禀报军政事务,呈送公文,避免因道路崎岖误事,便令军士整治交通,植树标道,故名“张飞柏”;另一说是武则天从广元(当时的利州)走米仓道,经南江(当时的集州)、南郑(当时的山南道治所)、汉中到长安时,一路撒下柏树种子以作纪念,所以在古道两侧,留下了森森古柏,她是女皇,故称“皇柏”;从南江县林业局赵明荣所撰《古皇柏王序》可知,这些古柏还与唐朝太子李贤有关。武后把持朝政,太子李贤贤能,武后忌之,将其废为庶人,谪贬巴州。巴州乃偏荒之地,人烟稀少,米仓道沿途多深山老林,客栈无几。李贤从长安出发,历经数月跋涉,行至此处,早已疲乏不堪,加之天寒地冻、饥寒交迫,便在树下歇息,受到当地百姓礼遇,其侄李隆基得知,登基后便加封这片柏林为“皇柏林”。

老家在三国时属蜀汉,并受驻守阆中的张飞管理,他在民间影响巨大,所以传说皇柏林为张飞所植者历代深入人心,皇柏林里也存有张飞庙。1959年,南江县委书记冯晋彪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红色的南江》一文,他在文中写道:“从巴中到南江就要穿过一片枝柯参天,车行其间如入隧道的‘皇柏林’,相传为张飞所植,林中有五人手扣手也合抱不了的‘柏树王’,人蹲在树洞里就能避风躲雨。”1985年,南江县组织编写《南江县志》时,编委会曾派专人考察,经反复讨论,在志上写道,皇柏系“张飞植,故名张飞柏,与陕西勉县诸葛墓前的和剑门的古柏比较,树高、树径、树种,均略相等。如传说可信,则是公元262年以前所植,至少已有1720余岁……”

据《巴中名胜》载:“自秦汉以来,已开始重农桑,兴商业,辟道路。各州县间通大道,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两旁植松柏谓之林阴树,而贯穿皇柏林之古道就是米仓驿道。沿途五里一店,十里一铺,这些地名沿用至今。现在最完整地段道旁的古柏,株行距相等,人工栽培的痕迹相当明显。”

南江县皇柏林自城南9公里的镇江庙起;沿河西岸至下两镇的柏杨坪,绵延40多公里,现存古柏2900余株,大者径围5米,高40余米。传说李贤行至柏林,曾依一古柏昏睡,梦见一鹤发童颜老者捧野味来到他面前,说:“山民特以山珍献之,千岁若有登基之日,望颁诏天下,遍植嘉木。”太子醒来,仰望所依古柏,通直参天。想起人虽是父母兄弟,一旦为了权力,便相残相煎,不禁凄然泪下,觉得木石有情,起身便拜。自此,这棵树便为“柏王”,一直受人香火,历朝历代均挂牌标示,现在也筑有护栏,树身挂红,受人膜拜供养。

传说的美好之处就在于,一棵树、一尊雕像、一处潭水、一栋碑铭,一旦变得神圣,人就会心生敬畏,不会破坏它,而会去保护它。皇柏幸存至今,当与这些传说有关。

南江多松柏,正是四季常青的松柏染绿了绵绵荒山。其中柏树尤多。松树择地而生,柏树除了怕涝,可处处葳蕤。柏木木质软硬适中,纹理细致,自带香气,耐腐力强,所以在老家,修房造屋、制作家具,更爱用柏木。南江人熏腊肉也喜用柏叶,熏出来的腊肉带有柏烟气,别有风味。印象最深的是,夏秋多蚊虫,傍晚收工时,顺手折一抱柏丫回来,点着,乳白色的柏烟弥漫,可熏蚊虫,杀灭细菌、病毒,净化空气。传统中医学认为,柏树全身是宝,树脂、树油、果实、枝节、柏叶、种子、根和树皮均能入药。柏树发出的芳香气体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作用,可祛病抗邪,培养人体正气。人吸入柏树的香味后,甚至可使血压下降,缓解抑郁情绪。

中医的伟大就是发现了大地上万物、特别是植物的秘密,没有不可入药者,关键在于配方。在古人的视角里,天人合一,万物有灵,万物平等,正是人(包括神灵)与大自然是一种彼此维系、相互利用的关系,才得以实现了生命的价值,赋予了平凡之物各自的光辉。这正是“世界美如斯”的原因,就像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所说的:“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谁不心旷神怡!”

 

 ……选自《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2年第1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