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境(中篇小说)/王金昌
(2023-02-03 16:24:11)小说出人意料写出了变卖一颗宝石的“惊险之旅”。“我”是一位退休官员兼古董收藏者,因为项目资金需求,将一颗珍贵的红宝石抵押贷款,最终所托非人,被人忽悠。生意场上那种进退不得的窘境,令人叹为观止。
窘
王金昌
1
一家做化工的老板要做油泥项目。油泥项目,就是炼油厂油罐沉淀的油泥回收,再炼油。从社会效益上看,它解决了油泥掩埋或焚烧造成的污染;从经济效益看,把炼出的油再卖回油企又挣了钱。
拟承担这个项目的老板叫郝天亮。他出生在油田所在地,曾在油企工作过,有一帮哥们儿。他不但能拿到油泥,还可以让油企多留些油在泥里,浸出的油比正常油泥多10个百分点呢。
我和我的朋友向哥认为,这项目很可行。一是可以赚钱,二来解决当地的严重污染问题,社会效益巨大,政府会支持这个项目的。“治理污染,还人们一个蓝天!”标语满大街,而炼油区、化工区、造纸厂区,一个地方一个味道,一片天空一色彩云。
但是,正是因为项目挣钱,要做的人很多,社会效益好更是冠冕堂皇,听说还有国企参与竞争。
“这个项目要做的人很多,企业块头比咱大得有的是呢。”天亮显得很卑微地说,“找一找当地的领导,有领导的支持,才有拿到这个项目的可能。我研究了我们这个‘父母官’的出身经历,是从北京来的,您应该能找到关系认识他。”
啊!原来让我找关系。
看来早我进入的向哥,也是天亮为找关系才拉进来的。向哥怎么会认识天亮呢?原来是老渔牵的线。
老渔外地人,在向哥住处的楼下租了一个小房间,还在小区里开了个小饭馆。由于向哥老婆在国外,吃不上饭时,就去老渔饭馆吃顿饭,慢慢就混熟了。老渔与天亮是十几年的朋友,知道向哥有些背景,就把向哥介绍给了天亮。
果真,天亮说的“父母官”,我原来在部委工作时的一位秘书同行认识他。通过这位老朋友的互相介绍,我联系上了这位地方官。
父母官年轻有为,想做成事业的地方领导,正在为所辖区内污染问题犯愁。听说我介绍商家投资排污清染项目很是高兴。虽然类似投资忽悠者不少,但大老板不想捡人家剩饭吃油泥项目,小老板投不起,光一套设备就要几千万。我干过部委,做过官员,干过国企,干事干练,不拖泥带水,当过上市公司董事长,根红苗正,不歪不斜,刚退。可能地方官认为我介绍的投资商也错不了,还问我:“你看需要什么人参加吗?”我说:“那最好的是发改委啊、环保局啊等部门参加。”
我如约到了政府招待的地方,中午一起吃了一个会议餐。天亮汇报说,为了这个项目已经储备了100亩地,准备用日本的设备,用水浸法,将油泥分离。还说了不产生二次污染,剩下的泥做建筑材料地砖等。
领导嘱咐有关部门支持这个项目。
在找领导前,我们也论证了这个项目。请教了做过石油的一位专家级老板。他原来在国企工作,现在辞职在中东国家做油泥项目。他一听天亮说每吨油泥还给2000元清理费用,连声说“那这个项目太好了”。据他讲,中东产油国,生产单位不给钱,做油泥项目的都有大把钱在赚,更不待说,这里还补贴2000元呢。
2
完事后,我们回到天亮的办公室,有“得胜回朝”的感觉,尤其是天亮,高兴得有点手舞足蹈。
“这个项目多好啊,咱给油企清罐,每吨给咱二千块钱,再加上咱跟他们具体办事的人熟,给他点小恩小惠,泥里多给咱剩点油,可清出40%-50%的油呢!这好!政府也支持咱啦,再给咱点补贴。”天亮看着,继续提高嗓门,像宣布一项重要决定:“现在,也就是今天,新公司开始运作!向哥、王哥都入点股。”他停顿一下,抽口烟,吐出的烟圈圆圆的,在我们几个面前飘来飘去,好久才散。又说:“这股份怎么入呢?这样吧,拿点钱或物折钱,我再给点干股。”
这时我才知道,在这个油泥项目之前,有化工废料处理项目,就是化工厂、纸厂的废料回收处理。向哥已经介绍给天亮的广东唐姓投资商考察过,还给天亮两幅很值钱的画。天亮准备把画押在银行贷款,但由于唐姓投资商资金没有到位,向哥的画也没再作抵押手续,放在天亮公司的保险柜里。因化工厂废物处理相比油泥项目利润较低,工艺和所用设备都差不多,所以天亮又瞄准了油泥项目,先放弃了化工厂废物处理项目。
天亮说过,当地地方商业银行的行长是他表哥。现在,他对我说:“王哥,你要投资如果要是没那么多现金的话,呃,我知道你收藏古董、宝石、字画什物的,可以像向哥一样拿出来两幅值钱的画来,作个价,咱也抵押到银行,你又是给我疏通关系,找的领导,不能不入股。这个项目已经买了地,又在谈日本的设备。”
我想来想去,如果用古董珠宝作抵押贷款入股的话,我有一块红宝石最合适。我回到北京的家中打开保险柜,不只是红宝石在,还有鉴定证书、评估报告也都在。看完之后,我就马上打了电话告诉了向哥。
一会儿,天亮来电话了,想来拿宝石,“得啦!我什么时候去拿东西呢?”
我说我得给家人商量商量,不见兔子不撒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