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镇人物二题(小小说)/王彦耘

(2022-06-27 11:08:21)

鲁巳己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

我认识鲁巳己是在萨拉齐镇“四和园”酒馆。

“四和园”,最早是个茶馆,是由四个回族人合伙开的。买卖人讲究和气生财,所以就起名“四和园”。

“四和园”的干货比较全,做得也非常地道。有吊炉干货、小炉干货、油炸干货、蒸锅干货。吊炉干货有:各式月饼、大小提江、半月儿、鸡蛋焙子;小炉干货有:白饦、干垫儿、锅盔、油旋儿、五香焙子、糖三角儿、插酥焙子;油炸干货有:油饼、麻花、麻叶儿、油折子;蒸锅干货有:现蒸馍、干酥馍。

可惜,这些传统小吃后来没了。

原因是“四和园”改为了大众饭馆。改大众饭馆后,二掌柜、三掌柜、四掌柜觉得没意思,就抽股而退,剩大掌柜马海涛一人支撑。马海涛就让厨子做烩菜,白菜、土豆、粉条、豆腐一锅烩。有时候也烩酸菜。在后面做好,用大盆端出来,在堂口上卖,一块钱一碗。没肉,放少量油。主食,馒头、米饭。想吃炒菜,也有。炒豆腐、炒芹菜、炒蒜薹、炒豆角……想吃面条,饸饹面,也是素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马海涛把“四和园”大众饭馆,改为“四和园”酒馆。门脸儿做了装修。还做了一个食品柜,摆凉菜。凉菜很丰富。炸花生豆、带皮五香花生;鸡爪、鸡胗、鸡翅、熏鸡、腌鸡蛋;酱牛肉、羊头肉、羊蹄子、羊肝儿、羊脑子,粉皮、米凉粉;菜类,芋头丝、黄豆芽、豆腐皮、豆腐干、小葱拌豆腐。主食是烧卖。

烧卖的主料,羊肉,选的是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地上的绵羊肉。是剔了筋头巴脑的。面粉,选的是巴盟小麦特制精粉。辅料,葱,选的是沙尔沁大葱;姜,选的是上好老姜。用本地产的纯胡麻油拌馅。醋,选的是山西榆次西特老陈醋酿造厂生产的老陈醋。

这烧卖,真材实料,但价高。别的馆子三块钱一两的时候,“四和园”的烧卖,一两五块。提过几次价,从五块、八块、十块,提到十二块。每次提价,都没有影响“四和园”烧卖的声誉和它的火爆。

“四和园”每天六点三十分开门,六点四十五分就有客了。大都是一些老顾客。七点半以后,人就越来越多。来晚没座,只能等。有些老顾客很自觉,吃好,喝足,腾地方,走人。有些就不那么自觉,吃完,喝足,跷二郎腿,叼根烟,悠哉悠哉地坐那里海聊。也奇了怪了,这些吃客每天见面,每天有聊不完的话题。尤其是那些吃“硬早点”的顾客,特能耗。一两烧卖,三两烧酒,坐那里慢慢地啜、嘬。耗两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

“四和园”酒馆是早晨火,中午淡,晚上不火也不淡。晚上来客,大都是些酒徒、酒友。比如,大众浴池修脚的老王头、新时代理发馆的李师傅、毛毛匠张小挠、豆腐王李海龙,每晚必来。这些老主顾,来的时间不一。大众浴池修脚的老王头,每晚七点三十分准来。要三个羊蹄子、一碟花生米、三两酒,坐那儿,一个人慢慢地喝。他抽烟,一根接一根地抽。毛毛匠张小挠,豆腐王李海龙,八点同时来,坐一张桌,喝同一种酒,都喝本地产的散白酒。他俩喝酒慢。喝酒快点的,数新时代理发馆的李师傅,他一两的杯子,一口一个,能喝七八两。下酒菜是羊头肉,每次都约半斤。八两酒,半斤肉,一会儿就完了。喝完酒,吃光肉,拿根牙签,走人。边走边剔。从来不在酒馆耗时间。

有一个人特能耗。他就是鲁巳己。他中、晚都来。一日两餐都在这里。中午,二两烧卖,半斤白酒。喝的也是散酒。晚上,改为一两烧卖,半斤白酒。偶尔,要半个羊脑子,下酒。他是个老师。是萨拉齐镇二中语文老师。小镇人有一半人认识他,五十出头,身体虚弱,面容憔悴,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从不与人交谈。

有一天,我突然产生了想过去跟他攀谈的念头,就拿着酒和下酒菜过去了。他警惕地瞅了我一眼。

我作了自我介绍,他也不与我搭讪。我说,我是张清河的朋友(张清河也是二中老师),他脸上立马现出了一点暖色。我伸出手来,说,认识一下吧,多个朋友,多条路。他勉强地伸出手来。

我握着他的手,感觉他的手很凉,冰凉得就像刚从冰窖里搬完冰块的手。

我说,听清河说,在学校你是教语文的?

他答,嗯。

教几年级?

他答,一年级。

我又问,一天上几节课?

三节。

我又问,还有其他课吗?

没了。

他回答如此简单,让我尴尬得快要窒息了。我掏出烟,递他一支,他接了。一看是“中华”,没抽,把它夹在了耳朵上,抽他的“黄山”。我跟他喝酒,他没拒绝。我没话找话,跟他聊天,他还是问一句,答一句。我有点失望。

就在我想找个托词离他而去的时候,他突然把凳子往我跟前挪了挪,脸上显出兴奋的样子,说,您是名人,又是名记,认识的人肯定不少。您能不能把我儿子弄到漠南?我儿子是漠南师范学院毕业的,他很优秀。给他找个中学,小学也行。

我说,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再说,教育系统我也没认识的人。

他说,这没关系,其他部门您有人呀?人托人,攻死人。关键是看您想不想给办。想给办,把这事搁记在心上,肯定能办成。兄弟,您要是真的给我把这事办成了,我不会亏待您的。

他把“您”字说得很重。

我不想骗他,诚恳地对他说,不是我不想办,确实我没那个能力!

他说,能力您有。只是我们的关系还没处到那个份上,您说是不?咱们慢慢来,一回生,两回熟嘛!我是个实在人,慢慢您就了解了。不瞒您说,昨儿晚上,半夜,我梦见我老爹了。他现身在我的床前跟我说,孩子的事儿,你不要急,有贵人相帮呀!早晨起来,我还琢磨来着,这贵人是谁?

……更多内容:《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2年第5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