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奔月记(散文)/安然

(2021-09-24 14:55:55)


满月依然是宇宙至关重要的盛事。

——[]奥尔森

 

1

 

我只知道有人登上过月球,却不知更多的详情。和大多数呼吁脚踏实地的人一样,偶尔,我也会认为宏大之事不必细考,那些离日常太高。

神话已远,嫦娥吴刚渐渐被人遗忘。现实则是,人类迄今,共有12人登上过月球,这事发生在19691972年。此后,人类放弃了热情和好奇不再登月,原因不明。

白云苍狗,地球愈加躁动喧哗。而月亮,回归了应有的安宁。

 

2

 

八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清凉的大山里,我沿着一条轰轰作响的溪水顺流而下,目光透过溪岸上高大的杉树林,急切地投向对面那条横亘东西的绵延山川。

这是夜间七点半,按照风俗,昨夜我闭门不出,任由农历七月十五的明月,独自在大山里升起又落下。

现在,七月十六的月亮要出山了,我再也浪费不起了。隔了宽宽的溪谷,远远看向东边,逶迤的山川黛蓝如一条长丝带,山棱线上已经折透出一片月辉。可惜,杉树林却很不解风情地遮住了我期盼的目光。

从月辉浓度判断,月亮此刻尚在山的那一边,必须顺流急跑,奔到一块没有杉树的开阔地,才有可能赶得上,以庄严之态迎接明月出山。

于是,长长的坡路上,投下了一个女人撒脚狂奔的身影……

我这么努力地在深山追月,气喘吁吁间,突然就想起那12位上过月球的人,他们若是看见这一幕,是理解赞许呢还是诧异哂笑呢?

这些真正见过“大世面”的人,他们回归地球后,是以怎样的世界观重新归置、看待人间万事?这是我心中一个大大的谜。

据说,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回地球后变了一个人,他隐身起来,离群索居。别人劝他出门散心,他答了一句令所有地球人词穷的话:“我连月球都去过了,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吸引我呢?”

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看到了什么?如果吴刚真的在那儿,肯定万分感谢他的到来——从此,东方人再也不会在口口相传里,令他砍树不止了。而那棵可怜的桂树,也可以休养将息从此再不受那刀斧之苦了。

阿姆斯特朗当然没有看见这些,但也远不止那些令地球人扫兴的坑坑洼洼吧?据说,他的“看见”,是美国五角大楼拼命要保守的机密。

好在我没有去过月球。好在,我也没有可能去月球。所以,地球上的一切,都对我有足够的吸引力。

沉醉于顺水追月,表面上看是受着浪漫好奇的梦想和情感驱使,细思起来,置身于大自然的人,和月亮之间存在有一种神性的应和,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始自远古。如我,根本无力抵挡明月出山时的刹那诱惑。从某种意义上看,我的下意识奔月,与嫦娥奔月无有分别。嫦娥的诞生和长生,正是得益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嫦娥。可以这样说,一代一代地球智人的奔月冲动,最终导致了登月壮举的成功。

 

那天我终于追上了月亮出山。

怦怦怦怦,心头一只小鹿跳起老高。我伫立在溪岸这边,担纲着山月大舞台上唯一的人类主角。按住胸口,深呼吸。安静,再安静。凝神远眺对面山岭上徐徐升起的圆月,期待着有超越日常的看见和照耀……

“哗啦”一下,一轮超级大圆月跳上了山棱,其形之大,其光之亮,平素难见。迅即,暗昧的夜晚亮如白昼,满世界铺洒开月光:山棱上是月光,山谷里是月光,眉眼发梢是月光,心头身上是月光。岩崖草木是月光,那“哗哗”作响的溪水上,跳跃的也是月光。

这是我平生没有过的“看见”。原来,如同阳光,月光也是可以刹那之间光耀一方天地。她竟然可以,把一座座青山点亮成一座座白色的山。而我,周身同样被月光染白。这一幕,把我深深震慑,我像个傻子,竟不知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我一动不动,杵在雪亮动人的月光里,影子在身后拉得老长,有三五米长,而泪水,也在月光的召唤之下汩汩而出……

这是傲秀于日常的正大月光,清灵灵地,在巍峨群山里,雪亮无声,汩汩崭露绝世风华。一个偶然,我遇见了它的庄重稀世之美。几年过去,内心之铃依旧持久摇响:如果可以描画它,它一定会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一幅画。可惜,我无能,做不到。台湾学者蒋勋和一群朋友去到一个大峡谷,也遇到过同样的月光。他用了三十年,屡试不成。最后,在放弃所有技巧之后,他画出了那一晚惊心动魄的秋月之光。

大自然有着宏大的善意,它会选择一些人,让他们有机会领略觉察天地间最好的东西。我深信,蒋勋的画笔,复活的,不仅仅是他和一群人相共的月光,同样也是我的私家月光,更是天地乾坤的至善之光。

好的东西,就该得永生。

 

3

……选读结束,更多内容:《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1年第6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