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支歌舞乱天下(散文)/徐兆寿

(2021-06-28 15:16:09)

1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注定是要千番万般地解读,玉碎了又和合,合久了再玉碎去。人还是那个人,事也就那点事,可峰回路转,世事轮回中,它又百媚千态,或是妖孽万状,奉迎万千世情。

她就是杨玉环,杨贵妃。一个把中国五千年历史玉碎为两半的人。以最柔软的腰肢和娇喘把盛世帝国一把推向悬崖。一缕丝绸则一直挂在历史的窗前,风吹不落,欲止又惊。

陪着她的,是盛世帝国的皇帝,一位亲手缔造了开放包容、万国集于长安的天朝帝国的男子。谁让他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呢?在他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帝都徘徊,最伟大的舞蹈家杨玉环在他身边,最了不起的画家、书法家都被上天派到下界,为他描绘壮丽山河。他则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音乐家。他亲自走到舞场,敲响时代的巨鼓。

这一切,都太华丽了。但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是天理,是道,谁也无法扭转。历史从不去思索这其中的无奈,现实中的人也无法知道他们正活在历史的巅峰,他们以为,历史还可以向上生长,帝国还可以更为宏大、坚固和长久。

但一切都戛然而止。谁来为历史赎罪呢?李隆基?杨玉环?是的,谁都谴责他们不该有个人的情爱与私好,不该有为己的艺术。反正历史的高墙轰然倒下,总得有人顶着。

然后,便想起一支舞曲——《霓裳羽衣舞曲》。

 

2

 

要说《霓裳羽衣舞》,恐怕得先说《韶乐》传统。

黄帝和炎帝时有什么音乐,今天已然不知道了,尧有什么音乐也不清楚了,但舜有一支伟大而壮阔的乐舞,即《韶乐》,这是歌颂尧的美德的,被孔子和很多人所赞赏。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沉吟道,此乐尽善尽美。

《韶乐》是国乐,说得再专业一些,就是宫廷乐。只有天子才能奏响的音乐。其实也不单单是音乐,是诗、乐、舞的全称。诗歌和音乐乃天然的合体,直到唐代时,诗也是要被唱出来的。可后世诗和歌就分开了,诗是诗,歌是歌。现代以降,更是如此。当诗没有歌的陪伴后,就失去了约束。没有了约束的诗,被称为自由诗,也叫现代诗。当现代的自由诗越来越失去歌的调性后,自由也就成了放纵,成了沧海横流,无法无天,自然是到了死亡的边缘。反过来讲,没有了歌的吟诵与身体的舞蹈赞美,诗就降格为世俗之物。同理,乐和舞如果没有诗的金声玉振,又哪里有灵魂?

所以,当《韶乐》奏响,诗人歌唱,巫者蹈之,同向上天赞颂和祈祷,数百人集体在天地间合唱、共舞,洪荒宇宙中的诸神被唤醒,天地山川间的珍禽异兽也神秘地现身,妖魔鬼怪被这盛大庄严的音乐所震慑降服,万类共鸣,万物齐响。一切都被和合统一,这便是音乐的力量。如果说“礼”有一些对人性的约束,人心还不齐,现在音乐一响,便神秘地和合了。心与心相通了。

现在来讲,这样的音乐不是谁都能奏的,也不是谁都能承受的,只有天子,且是大德天子才能奏响。诸侯是不能的,也是不该的。诸侯们做的是对自己那片山川万类的和合。百姓是离火,是草木,是万类,是纷纭,是繁复,是奔腾的河流,是辽阔的边疆。他们只能歌唱自由、追求自我,却不能有伟大的力量奏鸣天地。这便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解。

《韶乐》一出,天下正。

《山海经》中说,大禹的儿子在昆仑山的天穆之野中获得了《九歌》,这便是禹乐。天穆之野,在河西走廊西侧的昆仑山上。因为大禹起于西羌,西羌之西便是昆仑山,是天帝所在的地方。《九歌》响起,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凰产下很大的卵,民食之,天降下甘露,民饮之,百兽相聚,所有的生灵都自由自在地生活。这地方叫大沃野,也在昆仑山下,在河西走廊之西。《九歌》是天帝之乐,可令万物相安。屈原说,夏代的太康不明白音乐的力量,用《九歌》以自娱,所以天下乱。天下之乱,首先在于属于雍州的河西走廊之乱,也在于与这片草原天然一衣相带的北方之乱。

正乐,德不配者将乱天下。

所以,周公在成王得天下后开始制礼作乐。一首乐舞,他竟然用了三年才作成,可见,天子之正乐,不是随便就能完成的。没有大德,怎可操控宫商之调?

但周公之后,能作正乐的大德与帝王实在太少了。秦始皇没有作。汉武帝作了《郊祀歌》,算是正乐,其中还有《天马西极来》之歌,后又由扬雄作《十二州箴》,想完成天下九州的大统,但缺凉州,后将《雍州箴》改为《凉州箴》,算是勉强圆满了,实际上仍然缺雍州,所以后世不断地增设雍州、金城,以补五行中的西方之缺。这些音乐,怎可比《韶乐》《九歌》?

此后,能合天地之德的正乐便不在了。音乐失德,人心失怙。六经便失去了《乐经》,只剩下五经。音乐再也未能登上中国文化的大雅之堂。伎同妓的时代来临了。所以,今天我们听到《凉州伎》时,不免隐隐有一种道德上的欠缺感。

唐时,最伟大的帝王应当是太宗皇帝了,他也未能得到这样的音乐。太宗皇帝在一众大臣的怂恿下,欲去泰山封禅,却被耿直的书生魏征拦了下来。魏征说,您当然有这样的功德去封禅,但是,天下刚刚安定,长久的战争损坏了这个国家,老百姓需要安居乐业,如果您要去的话,又要动用大量的兵士甲车,要耗费大量的物资和钱财,国家承受不起,时机还未到。太宗皇帝便取消了这个伟大的计划。

而他的儿子李治和玄孙李隆基却接连实现了他的伟大抱负。这两位都有一些特点,第一当然是对于国家有大功德,李治时中国的版图非常大,李隆基时国力强盛到世界之巅峰;第二是都有一个女人为伴,李治时是武则天,后来天下姓武了,李隆基时是杨玉环,天下虽然没有姓异姓,但天下分裂了。

这并非女人的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李治是能力不足,而李隆基完全是德行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作乐。

完成了卦禅这样的大事之后,天下大定,但国家之乐未定,仍然是未竟的事业。此时整个国家有一位了不起的音乐家,他自觉承担了这个重任。他就是李隆基。

相传李隆基特别喜欢西域的打击乐,尤其喜欢打鼓。他打废的鼓槌也是国宝,被锁在几个大箱子里。别的不说,光看那些打坏的鼓槌就知道这个人一定是个槌迷,是乐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做学问一样,真正能做学问者,是在学问中找到快乐的人,且乐于在学问中度过一生者。所以说,李隆基的天然之事业应当不是做皇帝,而是音乐家。

他偏巧又碰到了杨玉环这位天才的音乐家、舞蹈家。

 

3

……选读结束,更多内容:《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1年第4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