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凝华仙境的春天(散文)/陈新

(2020-07-05 09:05:12)

  我不是狂热的春天的朝圣者,虽知春天之妙境。

  偶尔向往,不过是一种静享时光的闲情,于寂寥与劳形中的想象。

  在脑海中浓缩的自然与风光中放松自己,怡情怡性。

  算不得附庸风雅。

  平和地存在,如一片树叶、一棵小草的本真,迎着阳光挥洒的方向生活。

  是的,我闲逸地在时光中行走,却不排斥春天的美好。

  每片美好的树叶,每棵纤纤的小草,其实都有春天的缩影。

  那么,我的春天呢?

  一直喜欢竹。

  南方的冬天万木萧索,但竹始终青翠,一直存在于四季之中。

  少居农村,家境贫寒,总想跳出囿于一隅的困顿,时常穿行于竹林之中,看到节节攀高的竹的温暖,无论在哪种环境都昂扬向上,不卑不亢,所以视之为励志榜样。

  竹,是我少年的春天。

  “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

  小的时候,听说过一个与竹叶有关的故事。滴翠的葳蕤,撼动我的有其美好的意境。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货郎,踩着星星出发,挑着一担酒走了一天,或许运气否极,那天到了星垂夜幕,也没有卖出多少。

  最不幸的是,在接近黄昏之时,好不容易有一个客人要买酒,还不小心将其中一坛酒的盖子给摔碎了。

  家在远方,夜路难行。

  挑着酒再上路之时,由于担心酒坛里的酒在自己爬坡上坎的过程会颠簸而晃荡着洒出坛外,于是货郎顺手扯下一把路边的竹叶放进那个没盖的酒坛之中,以减轻酒液的晃荡程度。

  没想到第二天他再次挑上这担酒去售卖之时,有人说那酒真香,于是那坛放过竹叶的酒便很快卖光了。

  这时,有三个芬芳的字出现了。

  竹叶青。

  这是一种酒的名字。

  当然,我想强调的不是酒,而是竹。

  我不嗜酒,但嗜竹。

  再长,情感孤独的自己喜欢上了看书。

  有一天偶然读到李贺的《竹》,一种情愫又在心中激荡。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好美!

  一直以来,竹是君子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体现。文人爱竹、咏竹,为竹作诗作画。

  只因竹四季长青,秉直劲挺,风雨不惧。“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

  据说一根竹子的生长期需要五年,前四年仅生长一寸,但在第五年,却以每天递增一尺的速度疯长,不过月余,便成长为高约十多米的成竹。

  用四年时间扎根足下土地,然后不长则已,一长冲天。

  “根生大地,渴饮甘泉,未出土时便有节;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虚心、隐忍、执着、坚强,这便是竹之品格。

  水中竹影,微光摇曳;地上竹林,幽雅凌空。劲直潇洒,却又不失人间烟火。编竹为席,可以接香汗;剔竹为竿,能够钓锦鲤;凌云之际,还可与天接……

  还有,几片竹叶,便可改变一坛酒的本性,并华酌可陈,这也确实是个奇迹。

  关于竹叶青酒的这个传说是真是伪,尚未可知,但却在家乡四川省南充市大通镇流传。

  竹酒,其实是沿着历史的小路,走了上千年,一直走到今天的。

  南梁简文帝萧纲便不吝诗赞,“兰羞荐俎,竹酒澄芳”,其品质与盛宴同芳。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庾信,又将之写进题为《春日离合二首》的诗中:“田家足闲暇,士友暂流连。三春竹叶酒,一曲鹍鸡弦。”诗酒盛行的唐朝,竹叶青也没少跟文人墨客成为挚友,且被记述抒情。初唐诗人王绩在《过酒家》诗中赞之:“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白居易记述平实近人,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似火浅深红压架,如饧气味绿粘台。”骆宾王则将酒与情交融,他眼中的竹酒也是春天的风景,“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

  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游九龙潭》,则醉美得有一种微熏:“山窗游玉女,润户对琼峰。岩顶翔双凤,潭心倒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

  ……

  竹酒令人满面含春,竹酒的故事令人温暖,其实也有竹茶的。

  竹茶,即竹叶茶。

  竹叶茶是以竹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一种茶。竹叶含芦竹素、黄酮、内酯、多糖、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以竹叶作茶饮,滋味清鲜纯和,不仅能清热利尿,清凉解暑,而且竹叶中的黄酮还具有良好的抗自由基能力,能有效调节人体血脂,并具有清心凉肺,消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本草正》载,竹叶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能“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


……选读结束,更多内容:《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0年第4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