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岸温润亦刚强(散文)/阎纲
(2020-03-08 16:51:52)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诗歌是人类灵魂的声音”,诗是“我的教父”。
屠岸老师走了,《瞳孔》的诗句音犹在耳,瞳孔里浮现出人类的爱,那么慈祥,那么甜蜜。
屠岸老师走了,神色坦然,享年94岁。
屠岸是诗人,说“诗歌是人类灵魂的声音”,说诗是“我的教父”,可他不仅仅是诗人啊!屠岸慈眉善目,乍看是文弱书生,再看是会思想的芦苇,满腹经纶的通才达人。
渐入暮年,大儒般的屠岸金刚怒目,阴柔之美与阳刚之气相得益彰。
屠岸是我50年代就很敬重的人,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我与他同住城北和平街,同一个文联大楼上班,常常见他和章妙英手挽手上下班或者散步,儒士风度兼有西洋礼仪,我辈好奇又羡慕。
屠岸童年就背诗、吟诗,“吟咏唐诗就像唱山歌一样”,我国至今能吟咏者,唯文怀沙、屠岸诸公耳!屠岸学问弥深,写格律诗,又写自由体诗。而且译诗,是高水平的翻译家,翻译过莎翁的十四行诗,引进济慈灵府之唯美。他中译英何其芳的《花环》,其神韵旋律之美让人叫绝。作诗难、译诗难,戴上脚镣跳舞更难。他发表在《文艺报》的《译事七则》足见其用心精微、造诣之深,他把“信达雅”提升到相当高超的形式美。
他是诗评家、戏剧评论家,也写小说评论。他还是老黄牛一样无私奉献的编辑家,大处着眼,出版了多少“不大合时宜”者的作品集啊!又是小处着手,终审书稿一丝不苟,不放过一个错别字,我劝他留给责编齐清定,他说成习惯了,不改眼睛难受。在主义之上他选择良知,是个理性的人道主义者,爱妻子、爱儿女、爱人、诲人不倦,爱一切力求上进的文学青年。
1982年,我的《小说论集》出版,屠岸一时兴起,撰写了将近六千字的长文《热情和义愤的喷发》,在《读书》杂志上发表,后来被责任编辑作为《文坛徜徉录》的序言。知遇盛情予我自然是受宠若惊,但我把它当作屠岸视诗歌为“教父”的“诗的宣言”。
屠岸梦寐以求的“当代诗”“不是周颂,而是国风和小雅;不是宋玉,而是屈原;不是王维、储光羲,而是杜甫、白居易——不是白居易的后期”。也就是鲁迅所说的“热烈的好恶”。君不见“热情”加“义愤”喷发出了诗人的气质吗?也就是“评论诗的历史责任感和诗人的时代激情”。
屠岸发现年轻诗人小山之后,深表关切,通过手写的信函彼此交往多年,切磋琢磨,教学相长。屠岸于2005年出版“中国现代诗名家集萃人文诗丛系列 珍藏版”《那拉提诗篇——小山世纪诗选》。
2006年,屠岸慨然为小山出版的长篇散文《圣经中的女人》一书(著名油画插图本)作序,序言充满对神的敬畏和对人性美的礼赞。他表扬诗人小山从《圣经》的众多女性中选出十多位自成系列出版,十分独特,史所罕见。作者以诗性的文笔倾注丰富的想象力,发挥道德批判的功能,展示女性的人性美,抒发自我人生的感悟,智慧与愚昧相交织,品行与天性相抵牾,有些词句太美丽、太精彩了,全都汩汩地从心底流出来,最后完成玛利亚从人性——母性的营造。
八十三岁高龄的屠岸视诗为“教父”,并以“圣经爱”自律的老者之心细读小山“圣经中的女人”,写下散文诗般美的序言,足以见其对年轻诗人孜孜教诲之用心。
他喜不自禁,撰写《析小山的诗〈火山是怎样爱〉》,短短的千字文说理透辟,本身就是一首诗:
小山的诗具有独特的品格。诗人不写水,不写火。她写火山。她把水与火的意象,融于同一首诗中。爆发如火,静默又如凝固的“水”。水是流动的,火是跃动的,火山却是静止的。
奇妙的是:“我的心脏/是一颗冷却的五彩矿石”,“另一颗宝石就在我心脏的旁边/两颗心喁喁私语”。两颗心在私语,回忆着爱的爆发,爱的奔流,爱的交融。私语如水浪,似嵌在腰部的河流中;私语如火花,已凝结在岩石的固态里。是回顾?是赓续?是遥瞻?龙卷风掀天撼地!
我也没有忘记,屠岸还是位爱画如命的画家,从青少年一直画到耄耋之年。
……选读结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