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征文
(2019-06-28 10:12:33)百年,也只是流光一瞬,今年,我46岁了,回看三十年来我的阅读史,如青梅煮酒,生涩有香气。
蓬头稚女乱翻书
范雨素
……
指涉阅读领域,关乎灵魂:那它有具指意义与承载能力的便是文学。而对于当代语境下的汉语文学,在一直努力做一个合格读者的我,一直秉持着一种谨慎的乐观心态。
去与世界“轻声共谋”
左马右各
《北京文学》在新一年开办了《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这样一个栏目。这是这本杂志近些年形成的新“传统”,她更愿意深深地切入当下时代,把一些敏感而值得关切的问题,从时代泥沙俱下的洪流中单独拎出来,利用杂志的平台,给予呈现、辨识、指认,通过有效的述说途径来倾听更多不同的声音,以期留下时代带给人的思考锐度和印痕。这种直击时代痛点的勇气和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它早已是也一直是个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问题”出来了有着怎样的回答。我想这是一个各领其要、各言其是的事。之所以引住“我们”,我的想法是,一层意思是要对这个词语性的“我们”进行必要的辨识,合法指认;另一层意思是从这个“我们”中抽离出自身,把这个“我”投进苛刻的目光之镜,进而作一次有距离的自我审看。从而看清那个已然存在的个体——“我”——是否与时代同在,又保持着一点游离警惕的距离。也就是说,在时代混杂的同期声中,那个“我”是否有独立于“我们”之外的价值点和警醒度,让我看过去的目光对这个“我”在作稍许认可后,继而能给予短暂有效的批判性辨认,不至于因恍惚交错而过,而不识。那,“我们”该怎样阅读呢?对于我来说,我无法混入这个“我们”来谈,在那个既定的观念性称谓“我们”中,存在着一个命题的悖论,这也是我要对其进行辨识和合法指认的意兴所在。在它广延的意义羽翼下,有一种潜存的颠覆与覆盖性危险。它可能承载的宏大题旨,亦有让人碾轧难支的意味。简单地说,其实一个“我们”的立场,很可能是没有立场。我们也无法完成把一个立场统一到“我们”之下的那个事功。剥离掉这一层,就只剩下具有个体意义的“我”来面对:该怎样阅读?这个“我”已经过短暂的精神辨认,回复到我的本体自认。这一确认过程,在我看来有着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它无异于让鱼作出选择:是在水中呼吸,还是跃上陆地。
……
古人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可见做人必须从读书开始,有好书不可不读。读书不只限于消遣娱乐,人们还要从书中感悟作者深邃的思想,一理不明,深以为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安雷生
自媒体时代,信息以指数形式爆炸,游戏、影视和娱乐快餐泛滥,繁象丛生,不仅使阅读和写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因着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人生经验的情绪化捭阖而左右着人们的浅深判断。是否阅读或阅读的状况再次凌厉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度。喧嚣之外,关于阅读的作用,阅读的维持以及阅读之于生命的意义,一次次冲击着我们的价值观。
当下,阅读变得唾手可得,这在若干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记得刚参加工作的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诗和远方的好光景,那时,我单是订文学报刊就花掉了一大半工资,而上街不去趟书店就像掉了魂,几乎走路手里不拿本书就感觉少了什么似的,真可谓阅读温馨美好,尽管日子才见温饱。而白驹过隙,新时代的阅读速度早让一部部手机、电脑和咔嚓嚓旋转的印刷机造次的海量的信息甩掉了鞋。不过,读物充斥视野了,一些问题也随之来了,那么多人淹没其中,一不小心就找不到了自我。娱乐至上了,舒坦了,天天感觉良好了,却忽略了信息认知框架下的人生价值追求。
……
一个人的阅读情感积淀下来保存在生命经验中,积少成多总归是一笔精神财富,在增强辨别力的同时,接触最新语境,将自己植入到鲜活的气息中,不断唤醒对当下的感受力,就能在不动声色中悄然成长。
新潮阅读,永远有无尽的活力
黎江
上世纪80年代,媒介集中在报纸、广播、影视、杂志和书籍等,并迎来绚烂的文艺时代。戏剧争奇斗艳,诗歌美术百家争鸣,小说先锋涌起,电影开放包容,各种浪潮让人目不暇接,但和今天海量信息以光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现在人们生活节奏更快,忙而躁,时间和精力分散到各处,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已属不易,因此还需注入更多新意,简单说就是想方设法让阅读变得好玩有趣起来。
读书人也有自己的style。有人喜欢躺着读书,有人喜欢阅览室浏览,有人浸在书斋里读,有人喜欢读出声,有人在地铁里安静地读。读纸书似乎有种天然仪式感和不可替代的愉悦体验。相对于传统阅读,新媒体阅读构成了一个科技与商业结合的变幻莫测的世界。很多网络语随之应运而生,你分不清原始作者是谁,但那些生动准确的词汇如山寨、超赞、给力、躺赢、泪奔、佛系、颜值、富二代、确认过眼神等,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大众书写,甚至被主流媒体接纳使用。再如腾讯有个点击率很高的综艺节目叫《吐槽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季,节目中活灵活现的时尚语丰富了观众的想象空间,通过明星流量传播,给汉语的不断进化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