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眼波

(2010-05-23 19:42:11)
标签:

北京文学

大讨论

韩寒

教育

人文/历史

文化

文学

原创

杂谈

作家

北京的眼波
门凤红


   宋代的词人王观曾写道: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他把大自然的山水,比作人的明眸秀目。虽然他不曾说这“人”是女人,可我每读到这一句,便在眼前浮现一个中国古典美女的形象,以美女来比况祖国的山水,真是太恰当不过了。眼波,不仅是明亮的,而且是流动的,这便有了生机,有了灵魂。
 北京正是个离不了水的城市。水,是北京城的眼波。
    每当想起北京城明朗的几湾碧水,心里会不由自主地漾起绿意。那种柔美的婀娜已结结实实地刻在了心里。她时时在我的心窝里轻轻地摇着,清清地荡着,悠悠地晕染着……
 北京,让人心醉神迷的水景真是不少,我常常在独处冥思中,在品茶的悠闲中,在睡前醒后的片刻间……神游似的走进熟悉的水景之中———
    昆明湖,一泓水汪汪的灵气为颐和园增添了无限的神韵。眼望湖水的粼粼涟漪,不经意间一抬头望一眼西边的青山,悟知这一湖碧水正是西山泻下来的绿。昆明湖就这样娴静着,与四时变化无穷的西山相映成趣,湖水映日,宝塔临风,春绽粉桃,秋燃红枫,盛夏中到处绿阴,冬日里雪挂寒松,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致变换,映衬得昆明湖的水增添了很多韵味和风采。远山近水的自然和谐之趣恢宏气派。游人在岸边抚石栏依绿水,放眼望去,水中拱起的干净的十七孔桥像一条轻扬的玉带,又像倒映的偃月,傲然顾影在湖面。委婉的西堤,舞起那妙曼的腰肢,带着羞桃嫩柳踏入水中。游人可以在知春亭里坐赏春水,谐趣园中近看绿波,石舫台上看一艘艘游船撒在水面上,湖岸边的垂柳甩着万千条的绿丝绦像飘飞的长发在风中涤荡,身边的风吹动丝柳点扫水波,像要把涌起的涟漪抚平。凝神回望古老幽然的佛香阁,它沉稳地在苍松翠柏中也享受着水的润泽,古朴中自有一种明净安详。那蜿蜒而意蕴十足的多彩长廊则沿着清亮的水岸从容地行走着……
    旧城里的水,与百姓最相关的,莫过于北海。记得幼年时去北海春游,在岸边不经意地回望了一眼水中的白塔,嫩绿的柳丝刚好被春风荡起甩在了白塔前,洁白的塔,碧绿的柳,清亮的水,使我的心深深地震动了。那时涌起的是一种莫名的感动,是对北海、对春天、对大自然的感动。这幅春天的景色在我的心中从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泯灭。每次去北海游览总会眼望白塔,静静地站在岸边,感觉着水中飞起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北海,虽没有海的辽阔,却有海的欢快。其实北海的冬景也别有韵味,它是北京天然的溜冰场,坚固晶亮的冰海平铺湖面,人们在上面自由地飞旋,远看真像一只只轻巧飞舞的燕子,又像一只只振翅翻飞的蝴蝶。白塔前,柳丝间,红墙绿瓦的映照里,滑冰的人有没有在天空飞的舒爽,在云里翱翔的轻捷?
    北京夜晚的水景有名驰中外的后海。邀几位好友亲朋,在水岸边进食美味的京城菜,觥筹谈宴,携着浅醉微醺走在杨柳拂面的岸边,此时湿润而清凉的风迎面撞来,顿觉清爽怡人。凭栏观水,看那水澜在足边逗趣似的间明间暗一来一往,抬头见对岸店肆门口檐下悬挂的红灯笼如一条凌空的火龙,迤逦蜿蜒,闪动出一团欢喜,流淌出十二分的情调。
  后海周围古老的四合院,悠长的小胡同铺陈着又一种京味,它们隐映在红彤彤的绛影里。那隐约在高阔气派里的王侯府邸威影朦胧,碧瓦红墙已不再鲜亮夺目但也别有韵致。湖面堆染着彩锦般的光彩和色泽,小舟在上面轻闲地争渡,银锭桥上欢歌笑语,灯影、桨声、轻拨慢挑的古筝,从朦胧的光雾中不时流溢出来。湖心岛、野鸭岛,引得画舫游船逡巡小泊……酒乘着歌性,歌乘着水性,有女词人李清照“争渡,争渡,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的遗韵。
    北京值得观赏的水景不仅仅这些,还有古道水岸的运河,它是披着凝重的历史苍翠,踩着远古的清浪碧波旖旎踏歌而来。还有荡着凄凉哀婉情调的圆明园的佛海。还有文人朱自清在清华园荷塘月色下忧国忧民的低吟。还有北大燕园的残荷……这些都是北京的文化水景奇葩,哪个不去欣赏都有遗珠之憾。古老的京都看起来真是海湖盈满,银带环绕,碧波点闪。
    京城观赏的水大都是锁在皇家园林中的碧波、圈在假山旁的清浪,欣赏起来并不方便。其实与我天天朝夕相伴的水就是小区近旁的护城河。
    说起护城河,一代代的北京人最熟悉它的身影。听长辈说起,在旧照片上看到,都能够遥想出当年高城临水,河水照映出鳞鳞堞雉的秀美。如今的护城河,像一条蜿蜒的玉带,相伴着二环路环护着京城的最核心,装饰着北京的面庞,润泽着都市的清亮。水清,岸绿,流畅的融合环绕京城,在它的身边,人们时时真切地感受着清晨傍晚和春夏秋冬带来的美的惊喜和惊叹……
  渐晚的夕阳下,浅碧的护城河柔顺地依偎在古老的城墙下,像一条绿径一样平缓、舒畅,她挽起了身旁苍美的绿色屏障,带着自然的生命气息,追逐着西山落日,波光潋滟的水面有一种沉碧的安宁。岸旁的树披起了黛青,渐起的晚风微抚着水边闲散的居民,漫步的他们在树丛中把倩影隐闪,把婉转的妙语飘逸在清新的晚风中,好一派和谐让人心怡的清寂。此时,德胜门的箭楼上,方正整齐的窗口放出绛红的光彩,一盏盏似点亮的灯笼在威武的箭楼上悬挂着,给似要安睡的护城河燃起了一个赤色的美梦……
  清晨,护城河的绿水在悄悄地萌动,水面薄雾轻扬,揭去了满河的睡意,东边初日将一把碎金洒进河中,照亮舞蹈的水波。晨练的人,在水边、浅桥、平台上,面河而动。踩晨阳,呼清风,破晨雾,听鸟啼,观水涌。一切渐渐地明朗了,朝霞点燃了所有生命的热情。这时,绿水共青天同碧,鸽子在城门楼前,白栏绿水上旋飞,蓝天下,风儿也在追逐着鸽儿的俏影,热闹的立交桥遥望着沉静的护城河,路与水,静与动,相错交叉形成了京城独有的立体而丰富的壮美。此时的人们,匆匆上班的脚步,抬头,侧目,举手间望一眼身边的护城河,会有多么惬意的心情啊!
  春阳里,护城河的水率先醒来,她展开微笑,把岸边星星点点的嫩苗拉起,吹开粉嫩的桃花瓣,染亮娇黄的迎春花,裁出万条碧丝的新柳……春日的护城河边,到处是蒸腾的春意。
  护城河的夏日悄然来临。这时,白莲绽开了笑靥,粉藕鼓起了美颜,圆碧的翠盘有的举起绿伞,有的铺盖在水面,满河笼翠。水珠闪耀着在叶被里打滚,蜻蜓款款回翔,在叶间、在波面、在香瓣上停留婉转,鱼儿不慌不忙地穿巡于水间,欢畅地嬉戏游玩。有青蛙鸣鼓,夏蝉抱树。在家的人们饮冰挥扇,在岸边却爽风拂面。垂钓者挥竿入河,车流、人海在眼前驶过仍然气定神闲。蓝紫、粉红的牵牛花在身旁吹着小喇叭,棘藤野草坦荡地舒手献碧。绿水里倒映着浓碧的树,蔚蓝而高远的天,云儿在水面漂移,这时的护城河有一种立体的美,变得丰满而多姿了。
  渐渐地,岸边的树叶变黄了。护城河秋水微澜,两岸脱掉绿装,穿起了浅暗的夹衣。淡紫、浅黄的小野菊在岸边轻颤,脱水的芦苇摇荡着片片琼花,枫霜若染,凉风袅袅的清秋,虫声盈耳,衰染树鬓,残荷褪红隐绿了。秋风起,吹皱一池秋水。
  人们收紧闲散的脚步,冬日的护城河迎面走来了。坚冰铺满河面,树斜疏影,白雪裹枝头,冰霜压树干,护城河把一湾最完整的雪景延伸到人们的面前……
    北京与水有关联的地名也自有它值得寻味的妙趣,很值得让人去追忆……甜水园,王府井,钓鱼台……这些无不散发浓浓的古腔古韵,散发着人们对水的渴望,对水的亲切,对水的情怀,对水的依恋,对水的遐想……
    早年北京街头有白麻石的井窝子。高大的丑骆驼,赶脚的小毛驴在那里痛快淋漓地畅饮,还有不少担水洗衣的人。井窝子里存储的大多是苦水,苦涩涩的只能粗使不能饮用,北京人若想泡一杯香香的茉莉花茶,就得买甜水了。吱扭扭的卖水车停在胡同里,一担担挑进热闹的四合院,倒进打着漩的矮肚大水缸里,跳起的水花是眼睛里湿漉漉的笑意。那流泻着花纹的大鱼缸里漂着健壮的黑头,钻着红尾鼓眼泡的“龙井”。南墙根下幽幽吐香的草茉莉,抢眼挺拔的美人蕉,无不透出水的精灵滋润……
    北京最好的饮用水就是著名的京西玉泉,皇家饮水都是从玉泉山走皇家水道运来,西直门就是古老而著名的水门。一车车荡着甘甜的泉水从山上一路欢歌直入紫禁城,这是多么气派的水路长歌……如今去西山背水的退休老人也很多。天刚麻麻亮,伴着残月寒星的他们就出发了,当太阳金丝条条初现笑脸时,他们已肩背手提怀抱着泉水喜盈盈地回家了,洁白的手帕擦着热汗,他们自有满足乐趣和自豪。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北京用水还是街头用小木匣上锁的水管,满院子里几家住户共用的一个自来水管,冬日里水管裹上厚厚的草帘,像穿上棉衣,每天用之前还要用开水浇烫,因为水管已经冻实了。夏天,人们在那里洗衣,洗菜,泡凉西瓜,小伙子冲凉,滴滴水都透出清凉滋润和欢快,水管前好不热闹。那情景让人理解了古来所说的“市井”一词的确当!小院里人与人之间想不亲近想不和谐都不行,水连接的是亲切、热情和帮助。如今北京的水都被人们带上了高楼大厦拉进了厨房厕所,用起来真是便捷舒畅。水揭示着人们生活的巨大改观变化。
    不论是观赏的水,还是生活用水,水都是古都的魂魄。京城的水是把历史的厚重、现在的繁华、未来的美好穿起的璀璨明珠。它已轻灵自然地流淌了几代北京人的心海,它的柔美更是装饰了古城的诗情。看街畔彳亍的鲜亮人群,昂首俯视的楼群,街头苍绿的古槐,青青的绿草地,彩毯般夺目的花朵,爬上立交桥的绿枝,灰悠悠的青石路间的小胡同,琉璃瓦下的古香……北京哪里不散发着水香、水韵。
    京城离不开这些碧水,这碧水离不开古老的皇都。京城有了这美女眼波般的水,就为这座雄风四射的名城增添了女性的阴柔之美,京城就得以阴阳相济,祥瑞谐和。

 

责任编辑   吴晓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