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失

(2008-07-15 15:19:10)
标签:

《迷失》

亦夫

陈刚

文化

杂谈

    老友亦夫为文坛陕军的旗手之一,淡出江湖多年,闲散于东京的稻城和浅草一带。酒风豪放,文风诡异,下笔有神。近日推出新作《迷失》。文字平实而老道,结构清晰而圆润。环境为虚,情性为实,当然对人性的解读仍保持亦夫特有的角度。

 

 

 

 

迷失

 

 

 

名利场上众生相

--------旅日作家亦夫长篇新著《迷失》出版

记者梅棣报道)继长篇小说《城市尖叫》之后,旅日作家亦夫的第五部长篇小说《迷失》,近日已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余万字的《迷失》,以落魄作家文仆和无名画家野老为主线,勾画出了名利场上形形色色的众生相。书中这些角色要么因背负着名利的沉重包袱而忘却了生活的目的,要么因固守信条而打破了社交的常规,要么因偏执而模糊了爱情的本意,他们不再是心态健康的常人,不再拥有正常的七情六欲,而是变得荒诞不经、行为怪异,时时刻刻会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来…...小说看似诙谐幽默、灵动轻松的行文中,却隐喻着对这个经典缺失、本真不再时代的深刻忧虑,让读者在哑然失笑之余,心头却会涌上更多的苦涩和失落。亦夫过去的作品,大多以人性扭曲和生命苦难为主题,读后让人往往不堪其重。新作《迷失》的文风让人有焕然一新之感,充斥着让读者一口气读完而后快的张力和诱惑。本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重视。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这部作品是一部难得的力作,对于人性的剖析相当深入,对于个人的命运和大时代风云的关系也有精微的探索,从一个独特的侧面揭示了中国人的命运和“大历史”的沧桑变化,值得我们细读。”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肖鹰称:“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在20世纪早期就指出,大众媒介的扩张瓦解了我们对现实的基本感受能力,使我们不再对现实有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故事。亦夫的《迷失》在这个意义上是一部令我侧目的新小说:它直白地展现了在这个被大众媒介奇观化的现实影像之下,我们身处其中的无经验、无故事的虚华生态的实境。”《读卖新闻》前中国特派员、日本滋贺县立大学教授荒井利明说:“作为日本读者,我之所以被亦夫的小说所吸引,是因为他的写作与我本人对现代中国和生活在此地的人民的关注是密切相关的。亦夫的新作品《迷失》,更没有辜负我的巨大期望。”评论家、扬州大学教授孙德喜则表示:“在这部新作中,亦夫以悲悯情怀和浓厚的忧患意识,生动地展现了我们所处的这个迷失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悲哀和无可挽救的颓败命运,从而唱出了一个精神迷失时代的挽歌。”……

   旅居日本多年的作家亦夫,早在十数年前就以《土街》、《媾疫》等畅销书而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由于其作品主题晦涩、风格怪异,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媾疫》一书遭查而成为禁书之后,更使亦夫成为文坛的一位边缘作家。对此,已进入不惑之年的亦夫一笑了之:“赶潮者有身处风口浪尖的刺激,观潮者有坐看风云起伏的悠然,各取其便罢了。”亦夫做过图书馆馆员、机关干部和出版社编辑,旅日多年,也曾面临这样那样的机遇和诱惑,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散淡的读书写作生活。他说:“写作不是我生活的目的,而是我生活不可或却的内容,更可能是一种宿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可以发照片了
后一篇:西湖醋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