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贺承军
贺承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317
  • 关注人气:67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五士谈王石与救灾(三)

(2008-05-30 12:46:31)
标签:

震灾

王石

重建家园

房产

          深圳五士谈王石与救灾(三)

 

王绍培:


今天的话题,贺博士本来想侧重灾后重建。但我想不妨把话题稍微拓宽点,到目前为止,5.12地震发生已经有两个星期了,最艰难的救人阶段已经过去,马上将进入更为艰巨的重建阶段,现在更应该是可以反思的时候了。我粗略地想了一下,觉得有这么几个点是可以关注的。

第一点是,四川地震有没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众所知周,本来之前大家都把奥运会作为今年最重要的事情,但是谁知道突然地震来了。现在可以说,地震肯定是今年最重要的事件,比奥运会重要不知道多少倍。首先从媒体报道的角度来说,电视台不间断地直播,各大网站全方位的报道,很多人都成为记者,从不同的角度发出了各自的报道。我记得戴安娜逝世时,据说全世界对这个事件报道的总量比报道二战的总量还要多若干倍。现在可以肯定,这次地震的报道总量,奥运会是无法超过的。这个天量的报道,为这个事件成为划时代的事件提高了前提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这次地震发生在特殊的年份,这是一个格外有激情的年代,由于少数藏独分子干扰圣火的传递,由于少数外国媒体的歪曲报道,很多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高涨,民族主义激情也持续高涨,有没有这个激情作为背景,是很不一样的。由于有这个激情的背景,这次地震因此有可能成为划时代的事件。但是,这个事件是不是最后成为了划时代的事件,也是不一定的。这取决于我们在多大的程度上反思了这个事件,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能够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第二点是,很多人都注意到学校垮塌了,在里面一定有很多“豆腐渣”工程,但更重要的是还有别的“豆腐渣”工程。我们现在都知道区别硬件和软件。学校建筑不行,这就是硬件的“豆腐渣”工程。那么,还有没有软件的“豆腐渣”工程呢?比如说,北川中学,新建的建筑倒掉了,老的建筑倒安然无恙。这个建筑还获得了优秀建筑奖的。这么一个“豆腐渣”工程,为什么可能验收通过?为什么还可以获奖?表面上是工程质量问题,但往深处看则是我们的行政体系、监管体系等等出了问题,也存在着软件的“豆腐渣”工程。我记得早在80年代,大家天天谈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喊了这么多年的口号,结果又怎么样呢?这次地震灾害中有那么多教室倒塌,我们的教育基础设施如此不堪一击。可见,光会喊口号是不行的,你口头上说重视,事实上一点也不重视,重视的只是那些家长,因为孩子没有别的出路,只能靠读书。所以,我们要建立起一种机制,一种制度,就算你不喊口号,这种机制也能保证你的教育不可能差到哪里,就算那些官员、包工头、承建商等等的人品未必多么高尚,但是,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依然可以信赖。当然,尤为重要的是这种机制本身不能是“豆腐渣”工程,要真正有效。通过这次地震,我们知道,光是喊口号什么也不能保证。

第三点是,这是一个观察集体无意识和大众激情的机会,我们并不是经常有这样的机会的。为什么要观察这些东西呢?这跟抗灾可能关系不那么直接,但是,在一个群情激昂的氛围中,人们的行为、思维以及表述方式,都会受到激情的影响甚至支配,我们很快就要说到,为什么王石会成为一个被攻击的对象,跟这股激情是有关系的。在此之前,守护圣火、抵制家乐福等等,很多人的激情高涨,这股激情还没有消退,这中间一些人随着地震的发生转移了战场,一部分去当了志愿者,到灾区救人抗灾去了。还有一部分在网络上活跃。我觉得里面有些人可能变成了捐款的监督人。他们多半比较年轻,在现实社会上可能没有什么权力,也没有什么超越自己利益的宏大目标,也就是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权力饥渴”和“荣誉饥渴”。因此,有一部分人通过占领“道德制高点”和“正确制高点”的方式,或者通过跟一个宏大目标的相互联系,既能够尝到权力的滋味,也能够尝到荣誉的滋味。这个现象要分两方面来说。一方面,人都是有“承认欲望”的,需要被人尊敬、承认、听从,所以,一个人有这样的欲望不仅是正当的,而且是非常宝贵的,其实这是一个族群活力的源泉。但另一方面,这样的激情由于它容易绝对化、简单化、片面化,也很容易成为一种不宽容的力量,有时候甚至带有明显的暴力倾向,它会把任何跟自己稍微有点不同意见的人都推向被审判的位置,而且,往往把理性的表现理解为冷漠。这股激情既载舟又覆舟的两面性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第四点是,大地震给了全体中国人一次学习的机会,大家都在学习,不仅孩子向父母学习,政府也在向国外学习,所谓的精英也在向民间学习。我听说一些低年级的小孩刚开始在哀悼的时候还发出了笑声,因为他们觉得很新鲜,很好玩。他们的父母知道这个事情后,于是把孩子叫到电视机前,让他们看灾区现场的电视画面,看那些逝去的生命,看那些小孩无助的眼神,看那些失去家园的人民,于是孩子就知道什么叫悲伤,第二天默哀时,他们终于明白了这是对生命的哀悼。小孩子在学习,我们的政府也在学习。国务院决定把5月19日-21日定位全国哀悼日,这也是学习的结果。这么隆重和庄严的哀悼,对那些失去生命的黎民百姓的哀悼,在我国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大地震发生后,不少学者就建议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他们的建议获得国务院的采纳。这种学习精神非常可贵。另外,我们很多人都在学习,尤其是那些公众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高度关注,平时是很自然的行为,在这个非常时期可能是不对头的。在应对灾难、应对突发事件时,我们会受到特殊的考验。但我要强调的是,其实每个人都要学习,有一些喜欢指责别人的人,也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很得体。以上是我的抛砖引玉。

侯瑞波:

关于万科“捐款门”事件也让我想起企业的也会责任。我在这里主要说两点:第一,我自己本身是做企业实证研究工作的,通过这次事件的考验,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成为常态。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也应该去量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企业榜样,鼓励更多的企业来学习。第二,我们呼吁政府提供更多的救助渠道,鼓励企业直接回馈社会,直接承担社会责任。相关媒体也应该进一步放大这种声音,我们提倡爱的风险,但是不提倡道德劫持。企业、个人都应该自觉接受社会的检验,企业也有责任接受社会的检验。

老亨:

我个人认为“救灾宜急,重建宜缓”。地震灾害刚发生时,救人救命是最重要的,生命与时间赛跑,毕竟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我们都需要像温总理一样,灾难发生几个小时后就赶到事故现场。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徒步前行,强行空降,像闪电一样的速度抢救围困的灾民。
但是,灾后重建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千万不能急躁,需要理性、科学的规划。我前两天去罗湖区政府办事,当天下大雨,下水道里面的雨水很快就漫上路面,又脏又臭。这么一个小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多么的重要。当然,我们第一步是要利用临时板房安置好受灾难民,据建设部透露,国家初步安置灾民需要3个月时间。那么3个月以后灾民如何安置?灾区如何重新规划建设?我们建多少房子,配多少学校、医院,房子建造采用怎样的结构,这都需要深思熟虑、科学的论证后才能开工。所有的重建工作仅凭一腔热情是不行的。
 
现在说到万科捐款门这个事情,我觉得王石还是比较冤的,钱也捐了,力也出了,结果还是撞在枪口上了。这件事情发生后,万科是否依然是中国优秀的企业,王石是否还是优秀的企业家,我想这需要时间证明。我们要提防一个现象的发生,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毕竟象万科这么好的企业在中国不多,万科的商业伦理迄今为止还是典范。有过错可以批可以骂,但是如果一棍子打死,那就显得过了。好人犯错不包庇,但是也要有个度,否则做好事的人,脊梁骨就要发冷了。宽容应该成为我们国民的品格,对穷人、对富人,都一样,如果要严格,首先是对自己。只有这样,这里的人们才是可爱的,这片土地才值得眷念,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才值得人们去爱。

王绍培:

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行动起来了,大家都在尽自己的全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血的出血,义不容辞。同时我们也看见,一些网民马上成为各界捐款的义务监督员,免费地在网上发布捐款的排行榜,然后评价这些人捐多了还是捐少了。开始就有人议论姚明不够意思,还有查他在美国风灾时捐款的情况。也有批评刘翔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灾情了解还不够,可能会有人认为,在那么偏远的山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损失吧,这也是开始捐款不够分量的一大原因。但后来,随着对灾情的了解越来越多,捐款的情况也就很不一样了。王石成为大家批评的对象比姚明、刘翔好像要稍微晚一点。如果他不是一个那么勤奋的博客写作者,不跟网友说那些话,也就没有问题或者没有把柄被人抓住。我认为他的话大致是不错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就认为企业没有捐款的义务。当然,我也看到郎咸平最近谈“由赈灾捐款引发的历史文化反思”,说中国人对西方历史基本的概念都不太深,在西方企业是上帝的企业,所以一开始整个伦理道德,整个社会责任感就是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那就是当职业经理人发挥你对上帝的信托责任,你就要给这个整个社会,这个老百姓,也就是上帝所爱的子民创造财富,这是他们想的事。而中国人只想自己,不管社会。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说清楚的。也有人说万科是股份有限公司,是上市企业,而不是家族企业,王石也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所以捐款不是那么随便,需要科学决策。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关键在于,2008年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大家都被激情包围着、燃烧着。我要再次强调,激情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它意味着精神层面的欲望,黑格尔也是看重这个层面的,他说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但是,这种激情也趋势一些人抢占道德制高点,用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只要这个人可能没有达到,那么,这个人就被宣布为异类。在这么一个群情激昂的大背景下,王石说的那些话才显得不合适宜,但它符合常识。我觉得那些指责王石的人应该想一想,王石他们做的事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是好呢还是不好,是一种推动呢还是一种阻碍。反正我看见的是,王石的公司捐出了很多钱,他们很快就去检查建筑的质量,他们进入灾区考察重建,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商人的精明,是利益驱动,似乎只有彻底地大公无私才是唯一可取的,这就很奇怪了。我认为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正面的,王石作为个体是杰出的,他的公司也是优质的。也许王石不是圣徒,他还没有达到圣徒的标准,他的公司更不是,但因此就要把他消灭吗?就要发起一场抵制万科的运动吗?把他消灭了对我们国家、社会、民族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