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碧桂圆讨个说法
建筑和谐未来——碧桂圆企业社会责任十年之路
“屋”美价廉,碧桂圆勇当“逆行者”
近三年来带装修房子均价3500元/平方米
专家称能有效抑制楼价,形成领头效应
以上,是羊城晚报12月7日对碧桂圆的通版报道中的几个标题。
我这篇文章是要替碧桂圆说几句好话的,但报纸这样的说法有辱我的智力,故先要批评几句:根据传播学的原理,发生一桩不利的事,一定要以三件正面的事去覆盖,而不是涂抹。碧桂圆发生了廉价囤地的不利之事,要整一点正面报道,亦无可非议。只是,正面教育要正确,而不能产生新的纰漏。近两年来,房价猛涨,满世界没有一家房地产商标榜“廉价房此处有”,怎的在我们身边有个天使碧桂圆在人间——原来,媒体真聪明,它用了个“近三年来的均价”。它奶奶的,这么玩人!何不用“近十年来均价”不是更唬人?!近三年来,几乎所有的公司开发的房子均价都不高,恰恰说明这两年涨得太疯狂。碧桂圆亦不例外。至于通篇使用“有专家说”而没有名字,难道碧桂圆找一个肯替它说句好话的人都找不着么?我这批评,不是对碧桂圆,是说媒体太愚蠢,还自作聪明,碧桂圆肯找这样的无知媒体,悬!
碧桂圆不必是天使。它干了很了不起的事。我和地产界朋友说,碧桂圆套地被曝光,恰恰说明它虽然家大业大,却依然走下层路线,如走上层路线,何至如此?正因如此,我尊重杨国强先生。至于内地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手头没几个钱,能有杨大老板看得上那些荒芜之地,引进来也殊为难得,公众和上级政府也不能一味认为一定是地方政府中的某些个人想捞点钱,如果这么武断,会损害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使得地方政府左右为难:发展又没钱没机会,生钱创机会又要个人承担风险,这样对当地百姓和地方经济桎梏太深。如果地方政府是集体决策,个人没捞什么东西,就放过他们罢。顶多,把土地再找权威机构评估一下,算上未来的升值可能,补些地价算了。至于规划,也由上级规划部门审一审,该调就调。总之,给条路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