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住宅地价高台跳水意味着什么?
12月7日的《羊城晚报》报道了广州住宅地价高台跳水:12幅地最低楼面地价仅1248元/平米,9月曾屡创地价王的热点地段的地,竟下降超过53%,让人难以置信。
于是,说法纷纷:
1、正式承认:楼价与地价未必有相关性。此说是为地价陡降情况下,楼价继续上涨作铺垫。媒体用心良苦之一。
2、房管部门迅捷下手摘桃:“穗七条”显效地价趋理性。只是原来说中国城市化进展迅猛、资产价格上涨合理的也是他们。
3、业界评说:广州楼市进入调整期。这是空话,全国大势所趋,何止广州而已?
4、土地供不应求的说法何处藏身?
5、那么便宜的好地为何也没人争?即使拿来作上市前的土地储备也好呀。看来,开发商即使有钱——自己的钱也不拿出来储地,储地也要用银行的钱——银行的钱真是好用呀,万一储地失败,开发不了,或开发了也赚不到钱,就连地带房交给银行,而银行的朋友还可拿着房和地抵收不回来的贷款,并对内对外称这是一比绝可保本的优质贷款。
6、城市化脚步未放缓、农民依然要进城,为何开发商自己对城市住宅产业没信心了呢?
7、地王频出时,叫好声很大声:城市竞争力强的标志。如今冷淡期,看当时是“投资过热”,看如今是“渐趋理性”。看来,在汉语中“过热”和“理性”应该当作一对反义词。可是,“理性”的反义词应该是“疯狂”。看来,媒体很绅士,从不用骂人语,所以,不说“疯狂”。
8、广州的张广宁还是对治理疯狂很有一套:以狂制狂。
特立此存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