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帕慕克与曹雪芹的性别观

(2007-08-24 16:18:53)
标签:

房产/置业

 

帕慕克与曹雪芹的性别观

 

    读帕慕克的小说,是我近十多年来小说阅读历程中最让人沉得住气的享受。因为他获了诺贝尔文学奖,权威性自不待言。近年来诺奖得主的小说,库切和帕慕克的书,似乎适宜于中年人看,余者,持“愤青”心态可能会更读得入神。

    帕慕克的细节描述敲击着中年人的神经,有深度,有历史厚重感,有性别和文明的冲突,刚好还没有什么戏剧性。中年人不太喜欢戏剧化效果,日子一天天流淌,无奈地把年青时的英雄梦想冲刷掉,中年人试图去寻找人生意义就在于空间的细节之中的证据,每一件寻常之物上刻着年青人看不懂、年老人不屑看的知识密码,这就是中年人特别愿意珍视的知性和情怀领域。

    和有伊斯兰宗教背景的诗人李春俊聊起帕慕克,我嘲笑他既不懂阿位伯文字,也没去过“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多么洪亮的名字,特别适合中气十足的中年人念出这个伟大城市的名字。帕慕克的小说同样也使李春俊坠入绝望的倾慕式阅读之中。

    帕慕克对女性的敬爱和对男性的“鄙视”,与中国文学巨匠曹雪芹的“性别歧视”如出一辙。细审视之,会发现这两位文学大师不同于俗常男性思想者之处,在于他们对性别差异的推到极致的感受。一般男性思想家,对于女性的喜欢、尊重和对男性本身的不以为意,怎么也不会达到爱女性而鄙男性的地步,并且因少时沉积的深刻记忆而在成年以后写作中的流露,那么清楚而具体地表达了这份感觉。在我们常人的感觉中,女性不见得如此美妙庄严,男性不见得如此粗暴可恶。

   单就性别感受而言,我更喜欢罗曼·罗兰和海明威笔下的男性英雄和女性柔美。这个世界,大抵还是这类庸常之价值观成为普遍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