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和景明 皇峪寺里听故事

(2010-04-13 14:25:59)
标签:

春和景明

皇峪寺里

听故事

杂谈

分类: 国色天香

春和景明 <wbr>皇峪寺里听故事

    每年惊蛰后、清明前这一段时间,都是人们踏青、赏景、休闲、娱乐的好时光。登山则是强壮身心的有效途径,广受驴友欢迎。皇峪寺就是一条性价比高、可操作强、综合指数较高、一点连六线的,经典徒步线路。

    最便捷的一条路是,进沣峪口三公里(从三面佛门口再行驶一公里),左边有一峪口------皇峪寺(蒿沟口),行驶四公里可直达山顶,到达皇峪寺村。此时、这个山顶村庄非常漂亮:杏花正开,蜜蜂飞舞,民风淳朴,世外桃源。

    此地、土房朴拙,凉亭依偎,院坝平坦,杏花簇拥。村南一处,翠竹围拢,杏红竹绿,小康人家。让人不经意间喃喃起:“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在开满杏花的村庄,联想到前面诗句,使人产生疑窦:“为什么是杏花,而不是桃花”?

     这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汽车乐弛山顶,宛如秦直道;山顶平缓开阔,良田数百亩;家家房前果树,屋后奇石,一弯转来,豁然开朗。偶有一片油菜,黄花撞粉别开生面。全村80多户人家,人均一亩地,自给自足;果树、蜂蜜年入近万,衣食无虞,村民满足。

    在村小学后墙外一户刘姓人家歇息时了解到,早在唐朝这里就建了寺庙------  皇峪寺,当时、大小庙舍108间,僧众数百,香火旺盛。因信仰与朝廷执政路线相左,一场杀戮僧众庙宇不见了,此地成了唐王李世民的行宫,号称翠微宫。李世民去世时亦在翠微宫,由于远离权利中心,当时朝廷密不发丧,直到灵柩还朝,才大告天下。

    李世民死后,翠微宫为朝廷权贵忌讳,都不愿到此避暑,翠微宫开始败落,遂改名为翠微寺。一度连进香朝拜的人都异常罕见,更有甚者竟砍伐寺庙树木。诗人刘禹锡在《过翠微寺》中描述到:“翠微寺本翠微宫,亭台楼阁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棵松。”

    由于初春时节,万木枯荣待发,地形、地貌暴露无疑,使我得以遁着历史遗迹默默勘察。翠微宫为台地式建筑,共分五级,中间为石砌台阶,两侧对称建筑,由北向南(由下至上)一字排开,气势恢弘,巍巍壮观。南端最开阔,也是整个建筑群进深最大的地方。至于是朝殿------翠微殿、或是寝店------含凤殿,不得而知。

    在平坦待耕的田间,不时能看到一块块破碎的砖瓦,昭示着曾经存在的建筑。梯度而上建筑基石上残留的人为刻痕,更让人联想到翠微宫当时的金碧辉煌与波澜壮阔。

    皇家行宫-----翠微宫给皇峪寺村陡增了些许神秘,让南来北往的驴子像打听隐私般的搅动了村民平静的生活。然而很快,他们适应了这种生活,并将自己原本简单地生活用商品形式出售给需要这些的城里人。纯净的空气、绿色的野菜、迷人的风光,都成了皇峪寺农家乐方兴未艾的条件。至于前边疑问,为什么这里没有桃树,村民的回答是,这里海拔较高(1000米左右),结出的挑子苦涩,而杏既大又甜!

    秋天来这里买板栗、杏子,你会有更多收获。

    有消息说,一商家早以垂涎这快风水宝地,四年前已放出征地口风。就在我们此行前几日,村里还召开了“吹风会”-------这里将面临拆迁。在与几户村民的交谈中得知,安置条件十分苛刻:下山到滦镇、每人补贴40000元、没有土地、建房款从补偿款中扣除……跟抢差不多!

    无论如何,此行让我有了紧迫感。惟恐下次再也看不到有如老县城般的景色,去皇峪寺时不我待。

 

春和景明 <wbr>皇峪寺里听故事

春和景明 <wbr>皇峪寺里听故事

春和景明 <wbr>皇峪寺里听故事

春和景明 <wbr>皇峪寺里听故事

春和景明 <wbr>皇峪寺里听故事

春和景明 <wbr>皇峪寺里听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